253 篇文章
I can't remember to forget you. 我無法記得去忘記你。
記憶拼圖Memento

影評 《目擊者》- 兩好三壞安全上壘

2017-04-02 18:58:00


目擊者.jpg

《目擊者》(2017)|台

 

 

 

 

 

 

  “故事翻到最後一頁才最恐怖。”

 

無雷影評

  兩好三壞,是我看完《目擊者》後大概的感想,而安全上壘,代表我認為這部片滿好看的。

  既然是看國片,談談台灣電影目前的現況也理所當然,畢竟每有新作品出來,都代表著台灣電影的新步伐。

  我想《目擊者》大概協同程偉豪導演自己的作品《紅衣小女孩》,以及前陣子流行的類型片原創故事翻拍電影如《共犯》、《一路順風》等等,終於開始帶著台灣電影走向十五年前日本與南韓走過的道路,那就是以類型片打根基當Carry,再作為推出大片的養分砸下重本。目前日本的“重本階段”大概有點被吃食偶像招牌的惡習給打退步了點,而南韓則還在剛進入重本階段,類型片的出產依然層出不窮。

目擊者(2).jpg

  台灣慢了十五年,但也終於進入這個階段,又或者該說,再一次“重新”踏入這個階段,這個可以說是每個國家的電影工業進入現代化的啟蒙象徵,對於台灣來說,大概就是個“再啟蒙”的概念。(莫忘台灣電影的過往QQ)

  類型片對一般人來說是個很籠統的詞彙,我們可以用比較白話的方式統括他:你可以用大概三個字講出電影主軸的,就叫類型片。以目擊者來說,是以車禍的真相為故事主體,你可以預見並且預期故事內容的走向與風格,以“懸疑片”三個字來斷定他。又例如當我們提到1980年的《古寧頭大戰》,二話不說絕對就是戰爭片。但,類型片之所以會以類型片來稱呼,乃在於各種多元類型的電影百家爭鳴的狀態下,我們才能將這些類型片稱作類型片,若你回過頭看看過去十年台灣依賴愛情小品電影的單一化窘境,便很難將愛情電影以類型片來稱呼。也就是說,能否量產類型片的象徵意義不只代表著電影市場的產品多元化,也代表著拍攝方在題材選擇和創作方向的自由度。

目擊者(3).jpg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台灣電影總抱有憐憫的心態看待,諸如「以台片來說不錯了」,或是「國片拍這樣還算可以啦」等等,畢竟如果不這麽調整標準的話那可真是沒完沒了。但,我想對於《目擊者》,我們可以將它當成是看一部平常電影的心態來聊聊我心中的兩好三壞。

  先分享兩好,因為三壞會爆雷。

  第一好,是故事架構。

  雖然電影版權與原創故事提供者在近期有些騷動傳出,但那大概屬於大人的問題,並沒有到抄襲這麼誇漲,所以我們就不談了。

  《目擊者》的故事架構是完整且明朗,前因後果順暢沒有阻塞的血管,以較複雜的事件作為電影的主幹,並不會有任何一個角色會讓觀眾一個皺眉覺得這是殺小的狀況,相對的猜疑與推論等等,引領著觀眾走向電影故事中的諸多事件。這點看似基本,但其實以懸疑片來說,《目擊者》可是難能可貴得得了這一分,畢竟懸疑片與其他電影不同,並非主角面對著某個目標或問題而有所成長或改變,而是伴隨著環境的影響並表現出各種反應與決策,最終讓觀眾驚喜的高潮不會出在主角身上,反倒是故事目標以及問題本身。

  《目擊者》不只是靠著最後限制級的畫面丟下了故事的震撼彈,更妥善了運用懸疑片的“原來如此”來替全片劃下句點,而這個“原來如此”其實是幾位推理小說大師的定番招式,例如東野圭吾就特愛在故事的最後留下讀者先前沒注意過,但卻會在看完後喔喔喔喔個不停的“原來如此”。

目擊者(4).jpg

  第二好,我還用多說嗎?當然是演員啊!

  莊凱勛、許瑋甯、柯佳嬿⋯⋯還有好多好多的其他配角,在本片中完全沒有讓觀眾感到一絲絲的尷尬或做作,尤其是莊凱勛,我真心期待他到底還能有怎樣的突變,《菜鳥》較為平淡的故事節奏,就是因為配合了莊凱勛的魅力而讓我愛不釋手。許瑋甯和柯佳嬿雖然還是有個框架跨不出去,但沒關係,單以這部電影來說,已經是完美契合了電影的齒輪。

  但其實最讓我陶醉的還是那幾位資深的老前輩演員,李銘順的穩健是其一,還有飾演阿吉的鄭志偉是其二,兩位大大宣示了台灣老牌鄉土劇演員們其實大部分都還沒展現真正的實力!說實在話只要從鄉土劇裡拉幾個演了幾十年的大哥大姐到電影裡(不論外本省),你就會發現那部電影已經充滿特有台灣人的味道,不會是過去為了模仿他國的都市魅力而形塑出的尷尬做作。當然,李淳,你的融入真是讓我大出意料之外,雖然口音稍稍讓人在意,但真的開發了一條意外適合你的演員道路,希望台灣電影日後能成為你在國際影壇發展的好幫手。

目擊者(5).jpg

  接下來要談及的三壞和劇情有或多或少的連結,我就先下個對電影的總結,想繼續看的再踏過防雷區。

  《目擊者》可以說是近期台灣國片幾部驚艷作品之一,對於程偉豪導演來說更是個強心針般的存在,強心針打的是他繼續拍類型電影的成就感需求,同時也火力支援了《紅衣小女孩》略帶“中氣不足”的映後評價。(中氣不足?)

  但也沒什麼好自滿或歡呼的,因為《目擊者》其實有幾項美中不足又頗為致命的缺失,讓這部電影不容許觀眾進一步細看或研究,要成為歷史留名的良作可能還稍嫌一點距離。

  以下開始三壞球。

目擊者(1).jpg

  第一壞,撞車細節。

  其實當兩台車的位置被拍出來時我就覺得不太對勁了,沒想到撞擊方竟然是轉彎車道,而被撞者是直行車道,再考量到被撞者司機不死也半條命,那衝力如果回推成行駛速度⋯⋯哇,那個彎根本就不可能過得去啊,所以說,要嘛就是許瑋甯這角色開車媲美AE86秋名山王者,不然就是打從一開始就打算跟著主任自撞山壁殉情,結果不小心冒出一台程咬金。

目擊者(6).jpg

  第二壞,劇情細節交代未完全。

  我想大概有一半以上的觀眾看完後都表現出兩個疑問:愛婷後來咧?阿吉怎死的?

  OK,有關柯佳嬿飾演的愛婷(應該是這名字吧?),當主角燒掉兩百萬支票並且掉淚的那段,已經說明了她沒活下來所以也沒必要還,所以那兩百萬支票不止解釋了他為何堅持要調查車禍,更解釋了愛婷的生死。希望在這裡有協助各位解惑,也是我覺得劇情做得很好的部分,不是壞球。

  再來是阿吉的死,就是壞球了。既然警方第一次推論是自殺,且沒人懷疑到李銘順飾演的第一發現者莊敬凱身上,那代表他用了特殊的手法來達成偽裝自殺的殺人圈套,但電影並沒有解釋,也沒有將莊敬凱以關鍵嫌疑人收押。這部分看似無傷大雅,但其實是個致命傷,因為阿吉是整個劇情的關鍵鑰匙,你要將這把解謎的鑰匙滅口就不能以路人甲般的死法對待,但反過來說,如果電影在這部分做得夠好,那就可能變成台灣新世代的懸疑推理代表作了。

  喔對了,有人跟我一樣龜毛,抱怨小女孩屍體的處理為什麼沒解釋嗎?雖說事件關係人都掛了,主角也不太想被人發現自己暗槓兩百萬的事,但好歹也解釋一下富翁千金綁架案的關聯感覺比較好。

目擊者(7).jpg

  第三壞,故事走向稍嫌牽強。

  這點其實也是見仁見智,畢竟當你發現每個人都這麼嘟嘟好在事件中扮演了某個角色,很難不產生“都給你說就好啦”的感覺,這種「兇手就在我們之中」的作法,如果不是在推理上有所設計,或是在故事背景的設定劃上一筆(例如XX山莊類型),就很容易有種中二或厭煩的反感。換句話說就是巧合太多的意思,懸疑片或推理片最忌諱的就是巧合過多,但就我剛剛說的一樣,這部分見仁見智,只不過⋯⋯

  結尾的反殺真的太勉強了啦!我給你一把螺絲起子,你幫我殺了奄奄一息的被害人,但是不准反過來殺我唷~別鬧了吧⋯⋯。

  我理解導演在這關頭所做的處理,依照李淳的角色主動遞出鑰匙的自信來看,的確很有可能會做出這種決定,但,雖然電影不比真實故事曲折,但絕對比較有可看性。這裡我會建議莊凱勛的角色反殺並非毫無代價,而是犧牲了被架著菜刀的喉嚨,在轉身反殺時劃破了氣管,也因為這個舉動而讓對手出乎意料之外,並且在反殺怒戳的過程中因氣管淹血而掙扎癱軟倒地,急尋電話求助的他說不出話來,於是努力地將電話遞給雖然四肢被砍但還能講話的柯佳嬿,由她氣若游絲地發出聲音透過電話求救。但⋯⋯這就衍生另一個問題了,他早在衝進去前打電話叫好警察或鬧大聲一點引來鄰居不就沒事了?

目擊者(8).jpg

  最後希望台灣電影能越來越棒,不論是在圈圈裡奮戰的同志也好,在圈圈外等著好作品出爐的同好也好,大家加油。

 


電影爽度:7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9

目擊者 莊凱勛 許瑋甯 柯佳嬿 程偉豪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