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篇文章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星際大戰 Star Wars

影評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 IMAX》- 瓦解體制或被體制瓦解?

2018-08-02 17:55:07


 

諸多好萊塢動作系列所渴望與嚮往的歷久不衰(不論票房收益或是創意的延伸),論系列作品的初試啼聲,能夠名留青史也只是一時的例子居多,但從未有一個動作系列能夠每次出擊,便能達到如同《不可能的任務》系列(以下簡稱《M:I》系列)的巔峰;已邁入第二十二個年頭的《M:I》系列出世至今,不僅在二十一世紀好萊塢動作系列樹立一個難以超越的標竿,更是超越了自我所設限的「不可能(高標準)」,娛樂性質與文本內容兩者優秀兼具、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在每一部更換不同導演著手操刀的系列傳統,首集的布萊恩狄帕瑪為此系列的世界觀及運作模式奠定了一個基礎(而且出產於90年代的舊式諜報電影風格更是加分不少),第二部變由香港導演吳宇森操刀,雖是系列最差,但光是武打戲的場面調度就經營的很有港產片的味道;到了JJ亞伯拉罕執導的第三部與後期JJ監製的《M:I》續作才逐漸提升並拉起系列作品的水準,第四部由布萊德柏德執導的《鬼影行動》無疑達到當時《M:I》系列最高峰。

 

 

接著第五部《失控國度》,執導筒轉交給曾與阿湯哥共事多次的克里斯多福麥奎里手上之後,對於全系列的既定印象可完全翻轉,它超越了《鬼影行動》這座高不可攀的巔峰之作,更將伊森韓特一角增添更多元的面向與弧線;《全面瓦解》同樣出自於麥奎里之手,論與《失控國度》兩者的血緣關係,在此系列定義為「解剖伊森韓特一角的本質與定位」二部曲在適合不過,如果在《失控國度》道出了韓特這位愛國英雄的自我定位質疑,那麼《全面瓦解》便給予了觀眾前者疑問的解答。

 

 

麥奎里在前作展現韓特與IMF小組成員「質疑體制(政府)」的故事母體,到了《全面瓦解》則演變為韓特質疑自身的價值與定位何在,縱然韓特多次被政府貼上了不忠誠與背叛母國的標籤,但始終還是會接受(承擔)這個任務(污名),以團隊為重、效忠國家的道德準則與精神依舊,政府與IMF組織對他的指責也更加惡化,甚至連自己行事作風也慢慢偏離自己的道德準則,劇本道出辛迪加組織的首領索羅門連恩這位反派角色,就好比《M:I》世界觀裡黑化版的伊森韓特,差別在於連恩棄守政府與隸屬組織的反社會人格與道德準則淪喪之於韓特不離不棄般的愛國精神罷了。

 

 

《M:I》系列僅次於動作與諜報劇元素的精髓,不外乎就是所謂的「團隊合作」了,論早期《M:I》作品在團隊合作方面的琢磨可是相當之單薄,近乎成了阿湯哥的個人秀(尤其是吳導的《MI2》極為明顯...),到了JJ執導的《MI3》才慢慢扶植團隊合作的角色根基;老班底賽門佩吉、文雷姆斯表現在本作皆為正常發揮(傑瑞米雷納沒回歸是唯一的遺憾),這次編劇群賦予蕾貝卡弗格森飾演的伊爾莎浮士德更多主戲,便直接晉升團隊成員之一,其中新加入亨利卡維爾更為本作的情節轉折增添許多火花。

 

 

阿湯哥身為好萊塢動作電影界的拼命三郎,演出總是拚盡了老命挑戰自我極限,只為了帶給觀眾既完美又紮實的表演,曾玩過吊鋼絲竊取機密檔案、低空跳傘、爬杜拜哈里發塔等驚險特技之後,到了《全面瓦解》中,片中的極限特技幾乎每分每秒都可成為系列與影迷心中極具標誌性的名場面,高空彈傘的「偽」一鏡到底、廁所鬥毆、屋頂跳躍以及最後以直升機追逐戲等,既令人瞠目結舌又值得令人回味再三。

 

 

整體而言,《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劇情飽滿紮實且引人入勝,動作武打與極限特技戲碼仍舊犀利,情節編排縝密、長達將近兩個半小時的片長一氣呵成絲毫不拖泥帶水,固然已成系列最佳!伊森韓特的角色特質不再只是位忠誠凌駕於英雄氣慨的愛國情報員,雖然展現英勇拯救蒼生的時刻依然不少;英國有《007》詹姆士龐德、美國則有咱們的伊森韓特,《M:I》系列足以成了二十一世紀的動作經典系列,足以部部名留青史,而在影史締造真正的不可能的任務(傳奇)。

 


之前在《鬼影行動》被保娜柏頓迷著,之後《失控國度》被蕾貝卡弗格森圈粉,緊接著這集更是被「白寡婦」凡妮莎寇比迷得神魂顛倒,亨利卡維爾真的很喜歡將廁所作為自己的戰場(望向《紳士密令》XD),出演兩部諜報動作片的資歷,未來如果當上新一代詹姆士龐德,鐵定氣勢十足!

 

 歡迎各位電影同好來我的粉專【杜麥特 Do-Matt 影視日誌】按讚交流:https://www.facebook.com/do.matt.movie/


電影爽度:10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8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