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篇文章
I'm looking at the world through rose-coloured glasses.
Sabrina

影評 《刺客聶隱娘》失鏡少年

2015-09-04 10:24:33




台灣大導侯孝賢七年磨一劍,改編唐末傳奇小說《聶隱娘》,入圍坎城金棕櫚,奪下最佳導演獎,大放異彩,獲得影評界一致讚譽及肯定。

如果侯導的這場武俠大夢,是那隻數年不鳴的青鸞;膚淺的我大概就是手邊只有臭銅板的失鏡少年,怎麼也磨不亮。

藝術作品到一個境界,實在也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只有認同不認同、欣不欣賞、喜不喜歡之差別——該理解的都理解了,該惡補的都補齊了,我還是沒有喜歡上《刺客聶隱娘》。我相信侯導的製片導片能力,同時也相信自己絕對不是此門派的好受眾。本篇以誠實態度和直白角度紀錄觀後心得。


「一個人沒有同類,所以呢⋯?」這道問句或許會引來部份影迷不悅,但在此並非批判,而是這樣一部超越形式與結構的電影,這樣一尊蘊藏冰山情感的藝術,對於我這樣一個年齡層的觀眾來說,還是太過飄渺難解。一如女主角舒淇所言:「其實是愛情故事加上一點點打架,一個很孤單的女子,如此而已。」我們確實看到一個隱晦而沈痛的愛情故事,加上一點點俐落頗酷的打架,也見到一個孤單自立的女子,隱去內心深深的哀怨離捨和情愫絞痛,在山林草木之間無跡無蹤。引述作家楊照:

『侯孝賢並沒有拍一部讓人看不懂的電影,他拍的聶隱娘,不過就是一部需要觀眾「去看懂」的電影。這部電影有求於觀眾的,不過就是觀看時,認真、專注地,而非被動、懶惰地看。不過就是清楚記得自己看過了甚麼,不依賴影像中多餘的交代,明白他們的角色關係,明白前一場戲和後一場戲之間又有甚麼關係。看到後面時,能夠回頭調整對前面所見內容的理解。如此而已。』

我不認為自己是個太懶惰或僥倖的觀眾,相反的,對於拆解影像畫面埋藏的密語一直保有胃口和興致。我想說的是,就算認真專注地去看懂了來龍去脈又如何呢?去看懂一個特殊細膩的剪裁,去從留白中找出電影未說出口的寓意,這個故事於我而言似乎也不會因此變得更有意思。除了用「一名孤單女子充滿詩意的斷捨離別」來總結電影,我還是沒能領略創作者真正想傳送的語意。我從最基本的故事理念層面就無法與之連結、產生共鳴,只能說,我實在不是一位適合《刺客聶隱娘》的好觀眾,仍待生命打磨出更深邃的洞見、更靈銳的感受模式。

除了故事概念無法認同,演員空洞生硬的念白也是讓我在戲裡戲外進進出出的原因。演員彷彿只是唸了一些字句交差,缺少細膩柔軟的情感生氣,聽起來鏗鏘顛簸。不太明白一部嚴謹講究的電影,對口條的門檻何以如此之低。畫面雕琢的深厚功夫則不需多提。幾乎可以說,由攝影機帶出的絕美淒景、古建築室內梁柱布簾的精心安置、夢幻纖美的火光煙霧,那明暗與濃淡的相輔相襯,是讓我不至於大感無趣、得以沉住躁氣的功臣。

最愛的還是舒淇。一皺眉一撇嘴一瞪眼一緩頰,無論是在樑上布簾後窺伺、在木盆池子中獨自淚流、在草房忍痛療傷,或是在無常雨霧中下跪謝師絕恩,每個鏡頭裡的隱娘,都還是那個從前我所喜歡的舒淇的樣子,氣質靈慧,恰如其分。

總結來說,《刺客聶隱娘》確有其厲害高明之處,只是,倘若心中沒有那面能與大師齊高、又如鏡面一般明亮透實的心智和心靈;身為腦細胞粗糙、單純渴望享受好故事的小影迷,實在不易與本片共鳴、共舞。創作呈現與觀影儀式之間,就這麼呼應著「青鸞舞鏡」那則憂傷內斂的典故。或許就真如部份評論所言,人人心中都有一隻差點絕食的青鸞、一位不得已愛無聲息的隱娘;一切在於是否找著了那面與世絕緣的魔鏡。


▼ 迷戀故事之人 / 前往光影的深空宇宙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7

刺客聶隱娘 侯孝賢 聶隱娘 舒淇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