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突尼西亞進軍奧斯卡的《販膚走卒》,雖然擊敗了我個人十分喜歡的《陽光普照》,在最終仍敗給了丹麥的《最美好的時光》,沒能拿下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殊榮。但在題材的選擇上,我個人認為是該屆奧斯卡入圍影片中最過突出,並有巨大爭議的作品。
《販膚走卒》選擇了以人成為一件價值不斐的藝術品為題材,不僅討論到人道主義的問題,也從側面揭露了敘利亞的戰亂情況!在砲火四起的環境中,逃離家鄉的山姆在黎巴嫩過著最底層的生活,愛好除了與自己深愛的女人視訊外,就是闖入藝廊白吃白喝。
在這樣的生活中,他偶然遇到當代知名藝術家的邀請,為了到歐洲追求所愛,他獻上了自己的背部,成為了一件價值連城的藝術品,成功擠身歐洲,但人權團體、藝術家等人的介入,都讓他體會到這一切似乎與他想像的不同!
家人的不諒解,與所愛之人的衝突與現實因素,都讓山姆顯得越發獨特,也成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個「活生生的藝術品」。
當我看到這部電影時,我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竟是過去常與朋友開的玩笑。
「如果哪天受到監護宣告,不知道能不能申請物權法定主義,這樣出國就容易多了!」
當然,這只是個玩笑話,不過《販膚走卒》確實利用了一些法律上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