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劉森堯]的文章:


  8月1日由鏡頭銀行與幕迷影評聯合舉辦的聞天祥老師講座,已然順利結束。 會中,老師以趣味盎然、收放自如的功夫,暢談三十年來自身的影評寫作歷程,並從兩岸新生代電影創作者的作品談及對台灣國片的期許,再分析侯孝賢《戀戀風塵》的內容,最後分享了幾個《刺客聶隱娘》的背後兩三事。下文我們重點摘錄聞老師訪談第一題的內容,本文並非逐字稿,乃取筆記摘要整理,祝大家閱讀愉快。點我看更多:聞天祥老師講座精萃聞天祥老師講座問答集(二)聞天祥老師講座問答集(三)&(四)photocredit:任軒弘Q1:我們先從影評談起,老師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寫影評,請問老師開始想要「寫影評」這件事是從「讀影評」開始就受到前輩的影響進而自己也想要動筆寫;還是單純因為熱愛電影的自然表現呢?能否先請老師談談投身影評的動機?以及老師認為作為影評人這個角色應該要有的責任或是具備的影響力是什麼?A:其實沒有立志,只是興趣。最一開始,我是在學校的週記上寫電影,因為不想檢討國家大事,所以改成檢討電影,沒想到後來越寫越多,常一次寫兩三頁,老師也沒有阻止。加上那時候家裡的檳榔攤賣報紙,所以各家報紙我都能讀到,也因而對於每份報紙的專欄傾向與批評尺度,有了一層基本的了解。我從小也有許多幻想。因為檳榔要拿白紙去包,我就在紙上畫畫,或天馬行空寫著,「我覺得某某片子是今年的十大好片」之類的。     photocredit:任軒弘   1990年起,我正式開始在報紙上寫影評。在那之前,我的影評都只出現在雜誌或週刊上,但我認為只有報紙的影評才能稱為正式的影評。台灣電影從八零年代起是一個黃金期,到九零年代只剩尾巴。我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書寫。影評,其實就是幫助讀者與電影之間,能有觀念上的啟發或對質。那時候,我的興趣就是「剪報」跟「排列年度十大影片」,有時候「十大片單」寫不夠,還會一路增大「年度三十部電影」,我也有排「最喜歡的影...
[聞天祥講座] 且聽一位電影教徒的虔誠禱告:聞天祥老師講座問答集(一)
葛詩  2015-08-23 14: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