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以色列]的文章: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跟隨你的心就能找到真理!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與飛龍曾經和平相處,只可惜後來人類想統治世界的野心表露無疑,一名法師發明了專吃飛龍的機器金剛龍金霸,從此龍族隱姓埋名,藏身在雲深不知處,為了不被人類發現,長老總是再三警告,年輕一代不可以飛,不可以噴火,但人類追殺飛龍的腳步並未就此停歇;    一隻年輕胖胖的銀色飛龍飛克,聽了「天堂之境」的龍族傳說,一處位於東與西的交接處,隱身在喜馬拉雅山附近偏僻的山谷裡,一座月亮花開的世界,龍小志氣高的他,決定與花栗鼠金靈黃小玲,出發尋找那處傳說中的飛龍族安心居住的聖地;就此展開一趟飛越千山萬水,充滿挑戰的冒險旅程!    旅途上原本想靠Google大神指引,卻先遇見了假扮龍騎士的人類小班,天性良善單純的飛克,決定與小班搭檔一同踏上尋找「天堂之境」之旅,雖然金靈黃小玲大力反對。他們一路上遇見了人類飛機、暴風雨、三個小矮人、迷你蟲小枝、機器金剛龍金霸、蛇尾雞、多眼怪、忿怒的巨人、邪惡的精靈、大鳥怪與海蛇怪等恐...
《銀龍出任務》---勇闖險境大冒險,有志者事竟成!
SJKen在幕迷影評
銀龍出任務
2021-01-29 12:30:38
氣氛
10
因為對以巴情勢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加上語言不通,根本分辨不出電影中誰是以色列人、誰是巴勒斯坦人,因此在金馬影展中看到之前從來不認識的這位導演伊利亞蘇萊曼(EliaSuleiman)的作品後,就開始將導演作品中重複出現的意象,非常呆板地一一對應到以巴衝突的現象上。這或許是蘇萊曼最不樂見的解讀方式,但因為身處在一個國際地位甚至不如巴勒斯坦的國家,我,一個台灣人,想用這種方式來(誤)讀出我自己的蘇萊曼。   電影開始於一場東正教儀式,當主教率領眾信徒要進入聖殿祈禱,在裡面的守門人卻說「就算主降臨也不開門」,逼得主教只得暫且進入「世俗模式」,破門而入並報以老拳,儀式在突梯的喜劇過後,又如流水般進行。主角伊利亞.蘇萊曼,是一個出身拿撒勒的電影導演。拿撒勒是耶穌的故鄉,雖然屬於以色列轄下,居民幾乎都是巴勒斯坦裔,其中約有40%左右是基督徒。事實上以色列的基督徒有80%都是巴勒斯坦裔,不知是否因為這點,還是因為歧視基督教的關係,每年的聖誕慶典,以色列政府總是不批准這些基督徒申請進入朝聖。 圖說:每年接近聖誕時分,幾個基督教聖城的攻擊事件就會急增,以色列政府放任屯墾者以武力對付巴勒斯坦基...
Palestinian State of Mind:天堂就在巴勒斯坦
Luka Chen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
2020-03-16 03:09:04
氣氛
9
  或許這只是一部電影,一段虛構的故事,影射了扭曲的價值觀,但這會不會也是很多學音樂的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縮影?這樣的劇情,也可能或多或少會出現在音樂家庭的生活寫照中吧?   這一段癡狂,一連串矛盾的情結、詭譎不安、自欺欺人,可說是來自於一對父女的角力戰,而這段親情關係,自然也會從自己的原生家庭,再複製於下一代家庭相處模式,成為難以掙脫的惡性循環。   女主角娜瑪.普雷斯(NaamaPreis)在將安娜這位「虎媽」詮釋的淋漓盡致且細膩深刻,在今年八月贏得耶路撒冷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的確實至名歸。   安娜,一位琴藝精湛的鋼琴家,來自顯赫音樂世家,這一家人對音樂是極其癡狂,她一心想要成為父親心目中的好女兒,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因此在影片開場時就看到安娜在台上演奏時,就算羊水破了,甚至流到了踩著踏瓣的高跟鞋上,仍不顧身體的痛苦及胎兒的安危,硬是將整場音樂會彈完。   而安娜的父親與哥哥,在將安娜送往醫院生產的途中聊的也是音樂,對於安娜分娩的痛苦只是輕描淡寫的問候一下,而此時在車上所播放的正是貝多芬第14號奏鳴曲《月光》第三樂章,在一陣C小調狂飆式的快速16分音符,埋下故事發...
《為琴癡狂》-如此虎媽
Lisa影評快遞
為琴癡狂
2019-10-26 23:11:17
總評
8
    《今天跳舞不打仗》獲2017義大利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及2017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最佳外語片,為2017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以色列代表。由以色列山謬毛茲編導,歐艾希肯納茲主演。       由軍隊來家中告知從軍兒子陣亡開始,麥可開始面對一連串迎面而來的現實,妻子因震驚昏倒中,軍隊不斷強迫麥可喝水告知喪禮事宜,看起來比他悲痛的來訪親戚、趕回家的女兒……。接著描述戰場上的四位年輕士兵,了無生趣在鳥不生蛋邊境攔檢路過車輛,平淡重複的生活卻可能危機四伏……。時序跳脫到面對喪子之痛的麥可與妻子,在分崩離析中重聚並回首過去,抽絲剝繭揭發不斷侵蝕生活的殘酷秘密。        曾親歷中東戰爭的導演暨之前拍的曾獲威尼斯金獅獎電影《黎巴嫩》,再次將鏡頭對準以色列的年輕士兵與殘酷戰爭現實,不過這次觀點除了士兵也拓展到軍眷。與探討類似主題的《與巴席爾跳華爾滋》相比,調性更加冷靜甚至偶爾帶點詼諧,卻也紮實呈現出戰爭埋伏於生活中所帶來的毀敗。       與一般戰爭電影最不一樣的可能是結構,三段式敘事並不難理解,但用意可能和狐步舞一樣,雖然虛驚一場經歷改變,最後還是回到原點,以此來突顯戰爭...
《今天跳舞不打仗》影評
石孟純
今天跳舞不打仗
2018-02-18 04:28:05
總評
8
最近有人發起台灣禁掛五星旗的提案,讓我想到之前在芝加哥的DykeMarch發生的禁帶以色列彩虹旗的事件。正好這週末台灣將舉辦同志大遊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口氣看了三部和以巴衝突、巴勒斯坦同志人權相關電影的感想!然後,我們可以好好想想:週末的同志大遊行,可以舉彩虹五星旗上街嗎?這三部紀錄片的combo始於女性影展的《彩虹國度的真相》。只要講到以巴衝突就會熱血衝腦的本人我,看了這篇文章馬上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跑去想看以色列被打臉。結果這是一部完全與我期待不符的電影!《彩虹國度的真相》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在中東地區的同性戀首都——特拉維夫,表面上像是一個同志天堂,甚至有人說比住在紐約更自在;但只要出了特拉維夫,猶太教的保守份子依然仇視同性戀,偏右翼的政府官員講到同志也是一堆歧視用語(形容同志「就像罐子裡的蟑螂」),幾乎每年的同志大遊行都會傳出攻擊事件,而且殺人放火的還不是那些「恐怖份子」,而是虔誠的猶太教徒!身為一個同志,除了在特拉維夫之外,在以色列其他地方生活並不自在、飽受威脅。 但是,以色列向來以民主國家「自居」,並且以此自別於周遭的伊斯蘭國家,由於以色列政府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簡直是罄...
同志大遊行,可以舉彩虹五星旗嗎?
Luka Chen

2017-10-28 12:43:50
劇情
6
因為本人反對錫安復國主義,因此對於曾經發言支持以色列轟炸加薩走廊的前大兵GalGadot居然飾演一個愛與正義的化身感到有點不舒服,不知道是否因為這樣,看完《神力女超人》之後,出現一種又爽又尷尬的認知不協調狀態。 一直到今天,在JamesCameron和PattyJenkins針對《神力女超人》電影的女性角色塑造的言論駁火中,我慢慢開始釐清那個「又爽又尷尬」的點在哪裡:這部電影到底是讚頌女性、還是物化女性呢?先從結論開始說起:兩人的言論,我情感上比較支持JamesCameron,因為他所塑造的SarahConnor的確是影史經典,就如他自己所說,她是一個滿是缺點的女人,在人生中總是飽受創傷,她甚至不怎麼好看,但她並不因此退縮,勇敢追求也努力促成她自己所想要的目標,這在電影史上絕對是一種新的典範,至少過去電影中的女人,不論是好是壞、溫柔或強悍,再怎麼樣都是漂亮的;「只是強悍而已」的女人能在電影中被看到,絕對是一種進步。反觀神力女超人,在起源電影上映之前,原本被任命為聯合國榮譽大使,沒多久卻被撤換,兩大原因就在於她的外貌還是符合男性社會的喜好:身材姣好、臉蛋漂亮,以及她根本不是真實人物這件事。因為是虛構人物,所以可以不斷開外掛:人又正又聰明又有正義感又力大無窮,但這畢竟不能代表真實的女性面貌,女性當然可以又美又有力量,但社會的現實是:有很多優點一堆的女性,卻僅僅因為外貌不符合男性社會的審美觀而痛苦。仔細看在聯合國記者會現場那些背對抗議的女性,她們才是真實女性的樣子,有各種顏色、各種打扮、各種體型、說著各種語言。如果我們真的要因為神力女超人是所有女性特質集於一身的理想型而任命她,那選維納斯女神就好啦!反正都是女神嘛......想要成為足堪表率的前行者,一定要具備基進性,這是為什麼柯麥隆的女英雄可以成為一時之典範的原因。若要我說神力女超人這個icon有什麼基進之處,那應該是從她的起...
[閒聊] 神力女超人到底是好萊塢女性主義的倒退或前進?
Luka Chen  2017-08-28 15:29:47
做家長的,要有大人的樣子、成為孩子們的榜樣,但是家中獨子過世後,做家長的是不是就能暫時,成為一個脫序的大小孩? 以色列導演亞薩波隆斯基首部編導電影,《兒子的完美告別》描述家中獨子過世,艾亞與妻子維琪依照習俗在家守喪七天,但是短短七天實在難以撫平痛失愛子的傷痛,妻子維琪堅強地重回教職,丈夫卻與鄰居的魯蛇兒子卓勒成天鬼混。他們放任生命橫衝直撞,一起以最瘋狂方式,找出人生活在當下的感動…。 當年的國片《父後七日》以台灣的喪葬文化當成笑料,七天的繁文縟節沖淡了喪父的悲傷情緒,那包黃長壽和生日肉粽,機車後面載著父親的身影,所謂的不刻意營造哭點,卻又能讓人落淚的橋段,似乎也成為某種經典。而《兒子的完美告別》正是承襲著笑中帶淚的調性,同樣是七天守喪的猶太人習俗,卻將時間軸擺在第七天,以及守喪後第七天的隔天,短短的兩天,是一種堅強與放任的拉扯,導演卻又以不著痕跡的方式,讓鄰居、墓地的鄰居、醫院的鄰居,都成了打開心中枷鎖的鑰匙。 比起《百日告別》觀眾必須將自身經歷重疊至創作者的影像,從中得到某種關於失去的共鳴,《兒子的完美告別》電影中沒有人嚎啕大哭或嘶吼怒喊,卻總能在某個靜止的鏡頭,產生某種靈魂互換的既視感,本片的真誠與真實,就連沒有體會過喪失親人傷痛的觀眾,都能感受到被一雙溫暖的手,輕輕包覆住的溫柔。 不哭泣不代表不難過,堅強並非走出悲傷,所謂的完美告別,不是不再難過,而是學會從其他地方,得到快樂。 《兒子的完美告別》以簡單的點串連成線,最後成了某種能甲你攬牢牢的大網子,前後呼應,卻又不帶一絲矯揉或刻意,不管是看門道還是熱鬧,都能從中得到放聲大笑與淚流滿面的生理現象。   「今日已逝,明日將臨。」 電影原名oneweekandaday,是對於時間軸的直接詮釋,也是對於生死的一種呼喚。聖經傳說,上帝工作六天後休息一天,同樣在守喪的第七天,也暗示某種一週的循環與重新開始...
《兒子的完美告別》-遠親不如近鄰
CharMing
兒子的完美告別
2017-06-27 23:49:07
氣氛
10
  是說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會有一種人是你一開始不對盤,但經過時間催化之後,兩者個關係又會轉向成無話不談的知己或是更近一步的關係,當然這現象不完全發生於男女之間,只要有著愛,性別永遠都不是太大重點,酷戀青春說的就是關於青春期那來的快去得也快的戀愛風暴。     青春是一場無盡的實驗風暴,眉毛染的奇怪顏色和剃著怪異髮型的Naaama不斷的開啟主角Naaama對於人生的新體驗,兩者關係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兔子與隨之落進奇幻世界的愛麗絲,他們第一次的見面不是太愉快,Naaama十分不喜歡Dana可以無所顧忌的與男生混在一塊,尤其自己只能像個灰姑娘般的只能與幾個同性好友談著無關風月的話題,更顯得自己平庸,直到一個破冰機會,兩人忽然來電成了摯友,然後Dana也就真的變成那帶著愛麗絲不斷探險的兔子,帶著Naaama參加同性派對、嘗試輕毒品、親吻同性,進而發現自己那不定的性向,也與Dana發展出那脆弱而不確定的曖昧關係,在這一切看似會理所當然發展成一段長期關係,但到最後卻又是另一個令人唏噓的結局,一切如同一場臨時的流感般,在生命的長河裡,留下一抹難以忘懷的回憶。     令我覺得驚喜的是這片不僅討論同性之間某種曖昧關係的來去,也藉由支線劇情討論起主角所處之地-以色列的特殊國家關係,這層關係藉由Naaama隨著男友的私奔帶起了本電影中另一個令人玩味的環節-以阿衝突,但可惜的是對於這有點大的議題,導演選擇以喜劇輕撫而過,沒有著墨太多,稍稍令人覺得可惜。     電影的最後一段,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Naaama在經歷一切之後,回到日常的步調,在看似一往如昔的早餐風景,我們清楚明白,原先的那個Naaama已經不在,在歷經愛情風暴的洗禮後,他找到自信,走出家門,畫面裡充滿陽光奔放的溫暖未來,她正大步邁向另一個人生階段。 總括來說,我個人還挺愛這片,有幾個場景的拍攝算挺打...
一場名為青春的戀愛風暴
dododocar

2016-11-03 00:43:42
演技
7
「習以為常的網路世界,存在多少危險?」 昨天親自北上參加《零日網路戰》的試片,個人覺得非常值得,因為這樣比較爭議,而且跟現在科技息息相關的題材,其實很多的電影也都有提及,不論是科技戰或是太空、外星等題材,其實都時常看見,然而,當這樣的題材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並且變成記錄片時,這個震撼度更加強烈,只因那些看爽的情節,已然發生於你我身邊...... 劇情概要: 一個全新型態的網路超級病毒,突然遍布全世界的電腦,一開始無傷大雅不受重視,直到隨著時間累積,許多基礎建設的系統都一一被攻擊掌控,比過往任何一種病毒複雜幾十倍,甚至可能全面癱瘓人們的生活。隨著深入調查,揭露這個超級病毒Stuxnet,背後竟是美國與伊朗戰爭行動的陰謀,伊朗核武危機無法以政治手段解決,美國便對伊朗的網路展開攻擊。無法回頭的網路攻擊逐漸失控,人們生活中各式控制系統都備受威脅,包括發電、交通、通訊、ATM、醫院都將不堪一擊,網路安全問題全球都可能遭到入侵,下一次的世界大戰危機似乎也一觸即發。 -------------------------------以下小雷,請小心踩踏----------------------------------- 這一部片基本上,在預告片跟劇情簡介,就已經把內容幾乎都帶完了,那麼究竟還有甚麼值得一看的內容?首先,對於許多爽片或科技感強烈的電影,或多或少都看過類似的科技網路戰,而導演艾力克斯吉伯尼則用了真實新聞透露出的素材,來訪問許多相關人士,有科技人士、CIA、ROC、伊朗官方以及匿名回應,從影片開頭就知道,這部片在取材與製作上的困境,因為艾力克斯吉伯尼總是被那些掌握機密的官員或前官員,以「這是機密,我不方便透露」、「我不知道」或是「即便我知道,也不能回答」的方式回絕,搞得好像非常神秘或是可怕。 從整部紀錄片的架構來看,從發現Stuxnet的存在後,開始著一連串的追...
[墨卓影評]《零日網路戰》- 習以為常的工具,究竟怎麼了?
墨卓
零日網路戰
2016-08-11 15:07:16
題材
10
♦《安樂派對》劇照。 飾演男主角梅斯可的Ze’evRevach(左三)因其傑出的演技榮獲以色列奧斯卡(OphirAwards)的最佳男主角。《安樂派對》在本屆的以色列奧斯卡中一共入圍十四項大獎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女演員等。   生離死別素來是人生的必修課,對梅斯可而言也不例外。發明有趣的小玩意兒一直是梅斯可的興趣,直到有一天梅斯可的重病好友麥斯懇求他了結自己這條苟延殘喘的命。梅斯可不願辜負麥斯請託,便發明出一台「安樂死機器」,讓好友能夠痛快地擁抱死亡。沒想到這台機器竟讓梅斯可的妻子蕾瓦娜指責他為殺人兇手,而且不知怎麼地,安樂死機器風聲走漏,許多也求痛快一死的老人趨之若鶩找上門。在此同時,蕾瓦娜的阿茲海默症漸漸惡化,她希望梅斯可陪她住進護理之家,梅斯可卻拒絕看清真相,堅持蕾瓦娜的病情沒有那麼嚴重。到了最後,蕾瓦娜希望梅斯可能夠用安樂死機器送她最後一程,免受病痛之苦--   ♦《安樂派對》劇照。電影的第一鏡,是梅斯可坐在書桌前,面光,背對鏡頭;而在梅斯可話筒另一端接聽電話的老太太問他:「你是上帝嗎?」雖然這只是開頭一個無傷大雅的小小玩笑,卻點出梅斯可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掌握(身邊朋友與家人)生死大權的最後防線,也讓觀眾思考:究竟一個人有沒有這麼大的權力可以決定另一個人的生死?而我們自己又是否擁有決定自己死亡的權力?   在《安樂派對》中最一開始梅斯可與蕾瓦娜衝突的起因,就是敏感的安樂死問題。醫學發達造福病患無數,但也延緩許多臨終病人的死亡,這種拉長瀕死期的作法,看在某些患者和家屬眼中有損死亡尊嚴,是一種「恐怖的仁慈」。兩難的是,醫生本於職業道德和學術專業,自然會在面對病患時選擇生命,盡力救活病人.即使最後醫生尊重病人想死的意願,還必須面臨法律和宗教的問題:醫生是否算受囑託殺人?而我們的社會是否相對地有「殺人義務」,要讓受不了疼痛的重...
《安樂派對》:和最親愛的人好好說再見
蒸魚
安樂派對
2016-04-21 16:57:09
演技
9
   曼納罕戈藍(MenahemGolan)和尤朗戈羅布(YoramGlobus),來自以色列的堂兄弟檔,一個花錢,一個管錢,不約而同的簽下了給電影之神的賣身契。幾乎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兩人在好萊塢連連創下票房奇蹟,一舉將加農炮影業(CannonFilm)樹立成連坎城影展都得畢恭畢敬的剝削電影王國。《電影狂人夢》(TheGo-GoBoys:TheInsideStoryofCannonFilms,2014)並非勵志紀錄片,本片百分之九十的劇情,我們所看見的全是這兩人從一而終的狂妄(戈藍尤然)。即便是描述起人生的難免失落,在他們口中,也只不過是即將邁向狂喜高潮的鋪陳,一點收斂的語氣都沒有。  尤其是執導演筒的曼納罕戈藍,不知何為節制,性情貪婪、自大。當被要求談談他的失敗經驗時,他的狷傲回應也無疑為他自己的性格做了絕佳的註解。「這是講我成功的紀錄片,為什麼我要談我的失敗?」戈藍如是說。 狂妄又如何?這兩個以色列人知道美國人要的是什麼。在祖國拍片曾獲美國奧斯卡獎提名的他們,決定改從低成本剝削電影起家。情色、血腥和誇張爆破場景在他們出品的電影中總是固定班底,簡單無腦是故事的基調,邪不勝正則是永恆不變的尾聲。掌握了黃金公式,讓他們得以在市場殺出一條血路。方才說到的「貪婪」,可不是形容兩人貪財。反過來,他們總是貪圖拍攝更多的電影,賺錢,得以拍更多的電影,急功近利製作出來的作品,品質可想而知,更別說他們還販售起根本尚未開拍的電影,雖是異想天開,但也還真的奏效。也難怪知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RogerEbert)見狀也怒批兩人「不是真正的電影人,只是業務員」。垃圾食物吃多了,人難免發胖,難免腹瀉,但這兩人還不及等到市場淘汰、觀眾反撲,而先一步因為過度擴張而把自己推下萬劫不復的境地。      導演希拉米達利亞(HillaMedalia)的鏡頭彷彿要讓受訪者的每一吋肌膚都無所遁形,雖然...
《電影狂人夢》(2014):時勢造英雄?
翁煌德
電影狂人夢
2015-06-18 22:51:49
題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