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北電影節]的文章:


放映當天,可能因為複習進度,早上起就莫名心氣不順,中午出門便有種不太妙的預感,ibon前的同學連著買了三張台鐵票,好不容易取了票、搭上公車,又偏偏一路擁堵,下了內江街便開始往西門町狂奔,還是沒趕上電影開場...對後排的觀眾可以說是十分抱歉,導演首爾書店內搖搖晃晃的手持鏡頭前,還閃過在影院內顫顫巍巍找座位的夜盲本人的鬼影。   后談到,他相信世上有幽魂的存在,相信冥冥中總有一雙看不見的眼鏡注視著我們。時不時迸出零星靈異預言的素丹,被大叔們問及如何可以與不同語言的人互通話語時,背過去低聲喃喃道,“因為你們都有點活得太緊繃了啊”。螢幕這頭,如觸電般被點醒的我,在那一剎那似乎看見了,這看似互不相關、斷斷續續的一切間,穿插其中的那條線。 究竟是少女素丹天生通靈,還是不願放慢腳步的都市人,集體選擇性失明? 片中素丹、書店老闆與兩位大叔四人在福岡室內奔跑尋找消失的福岡通訊塔的場面,無疑將四人關係與“遺落”與“找尋”的隱喻發揮到了極致。 觀影前其實對導演這部片子的定位並不太了解,也不知道《福岡》會以一種跳脫的非線性敘事的方式、看似隨性台詞安排呈現,不過在我看來,導演的這種安排卻恰恰是...
《福岡》--- 劇情片情感空間詮釋的新自由
余耒

2019-07-07 17:50:30
氣氛
10
部落格: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3367204   其實《誰先愛上他的》早在今年台北電影節就搶先看了,但一直拖到最近才打開電腦開始打文,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寫、或者從哪個地方切入,太喜歡這部電影了,它真實、它真摯,不論是劇中的哪個角色,你說阿傑也好、三蓮也行、甚至兒子呈希、造成這場小王與小三大戰的正遠都好,我們可以直接在這些角色裡、劇情裡,看到和我們的影子、與我們近似的境遇。在感情裡常常都以為只要對方現在牽著的是自己,那麼自己就是勝利者,可是如果要認真探究的話,誰才是先愛上對方的那個人?《誰先愛上他的》裡其實沒有小王,也沒有小三,有的只有很愛很愛對方的阿傑與三蓮而已,最後他們想爭論的,早已不是保險受益人是誰這樣的無聊問題,而是正遠先愛上誰、比較愛誰,然後有沒有愛過自己?問的委屈,但卻無論如何都想知道,因為誰叫自己愛著他呢。 曾以《我可能不會愛你》、《植劇場-荼蘼》榮獲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與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的徐譽庭,首次跨足電影界和新銳導演許智彥共同擔任《誰先愛上他的》導演,並和兩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得...
《誰先愛上他的》,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
老子(OldMan)
誰先愛上他的
2018-11-02 12:49:52
演技
10
  「其實犯罪這件事情唯一吸引我的就是,它能讓我感覺與眾不同。」——(引用自電影台詞)   故事講述兩個對新生活格格不入的大一新鮮人,想利用偷竊校內圖書館的珍貴館藏來改變自己百無聊賴的人生,計畫漸漸周密之時也加入了兩名新血,這一行人的行動能夠成功嗎?   如果要我用一句白話來講這部電影,應該會是「一群無聊的屁孩想幹大事。」而若這是一部典型好萊塢竊盜電影,或許故事會僅止於這句話;可那是「沒有改編的真實事件」,換句話說,是四個人真真實實的人生,所以我們無法事不關己的停留在螢幕外,只能被那道無法忽視的光影牽引至故事的更深之處——為什麼他們會決定這麼做?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進化論的篇章中提出「物競天擇」,而此理論在現今社會中仍然被活用著。先說故事中的兩個要角,華倫和史賓賽,他們是高中死黨、對大學的新生活毫無興趣,成天混在一起幻想所有的天馬行空。某個夜晚,他們看著車窗外著火的手推車,史賓賽淡淡的對華倫說「你會不會覺得你一直在等某件事情發生,卻不知道是什麼事,而那件事可能讓你的人生變得特別。」 接下來加入的是學霸艾瑞克和健身狂查斯,這四個人...
《美國動物》:對生命本質的一場追擊
mago
美國動物
2018-09-09 10:21:18
氣氛
10
部落格: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3232717   人的一生能談幾場戀愛?有的人可能初戀就找到了人生伴侶;有的人或許經歷幾次挫敗才遇到真愛,可真正讓自己刻骨銘心的是哪一段與她或他的故事?在上了年紀以後、記憶衰退之後,心裡記著的、嘴裡掛念著的,會是此刻陪在自己身旁的人還是另有其人呢?有些人註定會出現在你的生命裡,卻也註定會從你的生命裡消失,往往留下的只有和他的回憶,還有曾輕撫過自己、那從指尖傳來的溫度。有時候明知道不會有結果,卻還是奮不顧身,就像煙火不求永遠,只求一刻絢爛,愛過了也痛過了,才會在心底烙下抹不去的印記。 「用你的名字喚我,我也用我的名字喚你。」 去年《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裡艾里歐與奧利佛那浪漫卻充滿苦澀的愛情仍記憶猶新,今夏便有《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出現,繼續延續著愛情裡的無可奈何,雅克和亞瑟就好像另一對艾里歐與奧利佛,他們沒有相同的浪漫情事,卻同樣無比惆悵。歌手趙詠華在1999年發行了《相見太晚新歌+精選輯》,寫道「這一生,希望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種幸福。對的時間,遇見錯...
《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剛剛好的時機,剛剛好的他們。
老子(OldMan)
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
2018-07-27 17:29:27
劇情
9
當有一天喪屍病毒來襲,你的至親或摯愛受到感染並且攻擊你,你會原諒他們嗎?   全世界受到一種名為梅茲病毒所侵襲,受到感染的人會變為喪屍,在成為喪屍的那段時間,感染者會記得自己做了什麼、感染了誰或者殺了誰。當疫苗被開發,75%的喪屍都可以被治癒,賽南正是痊癒者之一,賽南從集中營出來後被嫂嫂艾比收留,但痊癒者在社會上被不公平的待遇,許多痊癒者無家可歸、被家人斷絕關係,究竟這些痊癒者,抑或是沒有被治癒的那些喪屍們在社會上是否應享有跟其他人相同的權利,從喪失變回人類後的生活,才是最大的考驗。   近年來,活屍電影層出不窮,但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以人類的視角呈現病毒來襲時逃跑以及對抗的過程,但《喪屍病狂》在活屍電影中脫穎而出,將劇情設定在病毒侵襲後的世界,解藥已被研發、感染者已痊癒,但世界會回復嗎? 世界只剩下三種人:人類、痊癒者以及喪屍,其中特別的設定是痊癒者能夠記得感然期間的所作所為,儘管攻擊並非出於本意,仍是心中很大的陰影,賽南經常作噩夢,那段慘無人道的記憶無法痊癒,彷彿寄生蟲般在心中滋長,對於痊癒者來說也是心中的痛。但世人可不這麼想,因為事實已明白地顯示感染者曾經在某段時間...
《喪屍病狂 The Cured》:災難下的人權課題
胖吉米
喪屍病狂
2018-07-26 22:28:14
氣氛
9
「你愛的是跟你睡的那個,還是跟你住的那個?」 故事講述一名跟失戀的男子文森,對愛情絕望便找來閨蜜娜菲莉同住,兩人約定以後從此不再談戀愛,偏偏文森在這之後遇到真命天女茱莉,三人的關係的矛盾與妒忌即將引爆。 ⠀ 看來從複雜關係開始的故事,其實一點也不複雜,文森深愛茉莉、當然也深愛娜菲莉,愛情並不是一旦陷入就必須與其他情感切割如此自私的存在,整部電影便是文森釐清這件事的過程。 我想這並不是抽象的而是每個人在踏進戀愛時都必定面對的平衡尋求,而天秤的基礎是對雙方絕對的誠實,文森在故事裡選擇對娜菲莉隱藏和茉莉的關係是在這段友情中留下的灰色,我相信娜菲莉之所以傷心並不是因為文森交女朋友了,而是那種毫不知情的背叛感。 電影的定位為愛情喜劇,我認為在這個定位上《我的抓狂(女)友》算是表現的不錯,有幾顆鏡頭的光影很迷人,像是在朋友家的Party文森和娜菲莉盡情跳舞、還有文森和茉莉在遊樂設施上盡情相愛,他和她和她的情感是真實往對方心中流動的,那麼絢爛繽紛。 我會推薦期待去電影院得到放鬆,又可以帶一點點和生命重疊的印記走出戲院的朋友去看這部電影,那些在心裡交纏的、理還亂的關係,似乎都逐漸清...
《我的抓狂(女)友》:友情、愛情一定要選邊站?
mago

2018-07-24 11:34:44
爽度
8
【前情提要】這篇是2013年面試電影網編輯寫的文章,雖然當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文章才獲得了開心的工作,卻因此更喜歡分享影劇心得的樂趣。一直不覺得自己是在寫影評,(內心對「影評」二字,需有著博大精深很高的門檻),覺得自己只是因為熱愛而幸運得以分享而己。藉著《女朋友。男朋友》經典台詞「敬吃苦的人!」回溯來看,當時沒想到把文章放到部落格裡,在總是吃苦的人生道路上,突然想起這篇文章,於是想到應該要放上來分享,紀念愛電影的歲月,紀念繼續吃苦但也繼續勇敢的青春。不論是對整部片宗旨,還是對自己尋找自己的甘苦人蔘,都別具意義。  圖片來源:httpsgoo.glBGTLYG初聽片名,以為只是一般的浪漫愛情小品,也沒察覺為何片名不是一般順口的「男朋友。女朋友」,而是由「女朋友」啟始的《女朋友。男朋友》。直到片尾哭得不能自己的時候,才逐漸咀嚼與體會,從片名到主角姓名都薀涵了層層疊疊寓意與用心。片頭以兩年前臺南女中學生爭取在校內穿短褲的社會議題,呼應八零年代戒嚴時期處處被壓抑的氛圍。就在觀眾還疑惑,那司令台前引領全校同學呼喊「我們要穿短褲」的雙胞胎少女,到底是陳忠良的妹妹還是女兒時,由張孝全飾演的陳忠良,即在學校辦公室的場景裡浮現特寫鏡頭,那深遂滿溢情感的眼神,無須半字言語,已道盡這是一個說來話長特別的故事...張孝全深入淺出的演繹張力與穿透力,不只為這個角色帶來豐沛的情感,更為整部片注入深刻的生命力,若說他因為這個角色得到第14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也包含了這個畫面,一點也不為過。圖片來源:httpsgoo.glzCoUjM「自一開始的不瞭解不清楚,漸漸能理解角色甚或是有些體會,經由角色我去體驗到不同的人生狀態,無形間好像在自己的人生階段裡增加了一些厚度。」(節錄張孝全演出感想。)王心仁(鳳小岳飾演)在八零年代學生時期,帶領了陳忠良與林美寶(桂綸鎂飾演),齊聲吶喊「一個人跳舞是造反,全校作...
[心得] 影憶小腦袋@《女朋友。男朋友》只是想要愛的自由
Leie Lau  2018-07-06 16:21:42
在倫敦運河裡的船屋上裡,一對年輕女同志-伊娃與凱特過著波希米亞式的愛情生活,伊娃始終想要有一個孩子,但懷孕這件事對女同志來說無法獨自完成,剛好凱特的好友羅傑從巴塞隆納回到倫敦,兩人也藉著羅傑的「小蝌蚪」來讓伊娃受孕,但也因羅傑的加入,三人之間的微妙關係也慢慢地為生活增加了許多衝突與不確定。   《我的女朋友男朋友》的切入點十分特別,是關於生小孩的問題,以往的同志電影大多是在探討同性之間愛的權力,或者是接納與認同,但本片的格局已把這些社會上價值觀拋在後面,進而討論到同性之間的生育問題。 一個孩子的問題讓伊娃與凱特之間有了更多的摩擦,伊娃一直想完成她當媽媽的夢想,但凱特仍想保持目前無拘無束的船屋生活,以現實面來說,一來是因為兩人並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二是船屋的空間不足夠讓小孩子活動。羅傑夾在兩人之間扮演著調解者的角色,他豐富了小倆口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也因為孩子也算是他貢獻出來的,羅傑也認為他有父親的責任在,但這種介入卻也讓伊娃與凱特之間變得更加不平衡。   伊娃流產了,這也讓她與凱特的關係幾近崩潰,伊娃認為因為孩子的問題讓她與凱特之間有更多隔閡,以往的親密也不復見,因此選擇離開。六個月過去了,凱特再次找上伊娃,兩人是否重修舊好,我想就讓你們自己去解答了。 這是一部很討喜的電影,日常與穩定的生活也讓人看到小倆口可愛的一面,懷有赤子之心的凱特就熱愛無拘無束的飄泊船屋生活,她把伊娃帶入這浪漫的生活,但卻不知道伊娃心裡還是求一個安穩。當兩人分開後,伊娃搬回地面上,她的穿著也從原本的波希米亞變成都會女子,船屋彷彿是愛情中的浪漫元素,但靠浪漫是否能讓生活繼續轉動,我想這見仁見智。   在《我的女朋友男朋友》看見了有笑也有淚的愛情生活,如同日常的愛情故事一樣,經過了拋濤洶湧,才會發現愛情的真諦。    《胖吉米推薦嗎》:愛情小品讓人放鬆,如果有空,可以看看...
《我的女朋友男朋友 Anchor and Hope》:浪漫愛情與現實愛情的考驗
胖吉米
我的女朋友男朋友
2018-07-06 14:08:02
演技
9
故事的男主角是一名律師,有著人人稱羨的生活。但妻子因意外陷入昏迷,男子因此陷入生活低潮,在那段陷入低谷的日子裡,周遭的鄰居、朋友無不對男子同情,漸漸地,男子對這種同情的感覺上癮了。當妻子康復時,男子發現他已無法讓人同情,因此決定展開行動重新喚起他人的關注。   「希臘怪浪潮(WeirdwaveofGreekcinema)」,大家或許對這個名詞不熟悉,但如果講到尤格·藍西莫執導《單身動物園》、《聖鹿之死》,我相信大家就能夠明白為何被稱為「怪」了,尤格·藍西莫是怪浪潮的指標性人物,而本片的導演巴比斯・瑪克里迪斯 BabisMAKRIDIS也同屬怪浪潮。如同其他部怪浪潮的電影,《討拍成癮的男人》節奏緩慢,整部電影大多處在寧靜中,台詞不多,但正是這種寧靜,讓人感到格外反差的怪異感。 《討拍成癮的男人》大致可切割為兩部分,一是妻子昏迷時,二是妻子甦醒後。在妻子昏迷時,男子享受他人投以同情與關愛,鄰居會送上蛋糕、周遭朋友不時慰問,妻子甦醒後,男子發現他的風采已被搶走,無法靠著妻子的昏迷繼續討拍,因此決定自己做出一些事來換取他人的同情,例如把狗丟到海裡,甚至到最後殺了自己所有的家人,這極為扭曲的心理也讓人看得膽顫心驚。   看似浮誇的情節卻反應著人們為了獲得他人關愛而刻意做出某些行為,「討拍」這兩個中文字真的很傳神,無病呻吟且刻意地吸引他人的目光並且希望他人投以同情,這種行為也因為社群網路的發達而更加嚴重,有時不一定是刻意要討拍,但又會不自覺地說出自己的可憐之處來試圖贏得他人認可。   希臘怪浪潮的電影宛如現代版的寓言故事,看似詭異的風格卻又暗示著現代人生活上、思想上的瑕疵與怪異,我覺得怪浪潮的這些電影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你不會覺得電影特別好看或精彩,但你看過之後永遠忘不了。 《胖吉米推薦嗎?》:不是大眾的口味,但喜歡看電影的朋友不能錯過...
《討拍成癮的男人 Pity》:誰來同情我一下
胖吉米
討拍成癮的男人
2018-07-06 14:04:17
氣氛
10
    愛情的維繫需要多少的有志一同?要歷經多少的磨難情感才能堅若磐石?編導卡洛斯馬奎斯馬歇(CarlosMarques-Marcet)在《我的女朋友男朋友》裡,以特殊的三角關係及一個念頭的萌生,訴說在愛與責任裡掙扎的情感樣貌,再加上喜劇大師卓別林(Chaplin)的女兒及孫女一同演出,讓《我的女朋友男朋友》的表演擦出了特別又亮眼的火花。       《我的女朋友男朋友》以四個章節交代伊娃(Eva)和凱特(Kat)及羅傑(Roger)三人之間的特殊情感關係,他們過著波西米亞式自給自足的「游牧生活」,想玩就玩、想做愛就做愛。羅傑可以接受和兩名同性情侶生活,伊娃與凱特也能接受羅傑自瀆發出的呻吟聲,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其實仍有規律與約束可言。尤其編導卡洛斯馬奎斯馬歇在這部分的設定,和故事的主題彼此相映成趣,非常特別。   她們居住的船隨處停泊,看似自由,其實也必須沿著河道航行,被河道所束縛、船隻仍需靠岸、要定期清理排泄物,其實就像鏡子般,伊娃與凱特自由卻又規律的愛情模樣。伊娃想要孩子的念頭,看似打破了原本自由的波西米亞式生活,但其實只是讓本來的生命束縛得以更加清晰地浮現。人心會變,變了以後自由的愛情終究會被套上枷鎖,愛情與生活,其實也是沿著獨特規律運行的。       伊娃離開後,本來毫不想念貓的凱特,卻哭著向羅傑告解般的,說她想念貓在鋼琴上亂跑,想念牠在船裡的身影。貓的死亡是愛情觸礁的諭示,是凱特與伊娃充滿幸福的美好愛情,也是凱特對這段逝去情感的追戀。當她思念著貓,也是思念那段已經逝去的過往。   孩子是穩固家庭的象徵,也代表責任與歸屬,過著飄盪生活慣了的凱特不願意扛起家庭的重擔。她對孩子的這層象徵充滿了不安與恐懼,沒有體會過幸福進入下一個階段後的樣貌。對凱特而言,現在的波西米亞式幸福生活為何需要改變?       當故事進入最後一個章節...
我的女朋友男朋友-波西米亞式愛情
劉文翼 Victor
我的女朋友男朋友
2018-07-03 15:29:34
氣氛
8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那年夏天,青春變了調!性愛、暴力、謊言交織而成的殘酷少男少女紀事,正在悄悄上演....   新銳導演瑞內.埃勒(ReneEller),藉由一段發生仲夏六月,荷蘭與比利時的邊境小村的真人真事,一群青春正盛,卻各有不同家庭親子問題的四男四女,恣意探索性愛狂歡的遊戲中,引發出一連串傷人自傷的意外,更造成了生死問題;電影故事融合了隱藏在當代歐洲社會家庭的現況,犀利點出政客、家庭親子、青少年同儕認同、暴力威脅、誘拐控制、色情性交易、偷錄過程、網路販售性愛影片賺快錢、編織謊言蔑視挑戰司法威信、媒體報導等等問題。   幾位青春正盛的主配角,在片中毫不扭捏赤裸展現地青春肉體之美,真槍實彈性愛場面令人歎為觀止,但在陽光燦爛青春明媚之美的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人性黑暗面,你以為青春就是單純嗎?看完本片,你將有迥然不同的心驚體驗!    昨天前進新光影城,觀看台北電影節「怪奇物語」單元的「去他X的放蕩青春」(Wij/We),由拍商業廣告與MV出身,擁有多年影視業界實務經驗的荷蘭新銳導演瑞內.埃勒(ReneEller),於2018年首度自編自導的電影長片處女作。初試啼聲的他,作品便入選 2018年荷蘭鹿特丹影展「跨界觀點」單元,電影將在7月12日於荷蘭鹿特丹正式進行商業放映,台灣部份則搶先在2018年台北電影節期間進行亞洲首映(場次請參考http://www.taipeiff.taipei/filmCT.aspx?id=131),預定今年9、10月間才會在台上映。   電影「去他X的放蕩青春」(Wij/We)改編自荷蘭真人真事,以倒敘的方式展開,主角之一的青少年在法庭開庭宣誓,隨即拉出四段不同人物的證言,全片故事時空背景,設定在仲夏六月...
(2018台北電影節 )「去他 X 的放蕩青春」--- 我 X 故我在,青春變了調!
SJKen在幕迷影評

2018-06-23 23:29:29
總評
8
部落格: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1309858   《強尼‧凱克》滿妙的,初看整部電影沒什麼,可當事後回想、咀嚼,卻能越想越多、越嚼越有勁,可說全歸功於導演的敘事功力,竟能以這樣看似平淡無張力的劇情,去讓觀眾瞧見飄散在空氣中那微妙的氛圍,察覺到都市之中人與人奇特的關係與距離,這是黃熙對這一切的觀察與見解,劇中沒有批判,只有萬般無奈。正因為這是現今都市人普遍存在的問題,自然不會有特突出的情節,也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而是猶如一灘積水,有人走踏過濺起了水花,或者像劇中主角之一李立騎著腳踏車來回穿梭,在積水上面滑出波紋,輕輕地、輕輕地,倒映出每個經過它的人,以及他們發生在都市裡的故事。 徐子淇搬來台北生活,住在巷內民宅最頂樓,屋主是樓下的李小姐,李小姐的兒子是有著自閉症,得按照規定好的時間在過生活的李立,而可風則是李小姐請來的裝修工人,預計替沒在使用的房子翻修。兩男一女,三個年輕人本來毫無交集,可生活卻讓他們相遇相識,也一個不小心的,悄悄打亂了他們原先擁有的、屬於自己的生活步調。徐子淇、李立與可風,三人都有各自的煩惱、一團打結難解的結,片中他們唯一三人相聚,是在一場尋找著徐子淇從窗外飛出去的黑頭凱克鸚鵡,他們搬梯子爬上爬下、在街道上來回穿梭,最後依舊找不回飛遠的鸚鵡,就好像他們始終找不到自己一樣,只好茫然無措的坐在廟裡,呆望著前方,什麼話也沒說。 徐子淇義無反顧搬到台北、經營民宿,生活看似輕鬆愜意,但她卻不懂得和男友相處,過去曾經親密的愛人變得陌生,一如男友對她說的,她根本不知道現在的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搬到台北隱身小巷,除了想弄懂自己,更多的是想逃離男友,以及她的女兒。暫時無法去愛別人的她,只好將情寄託於鸚鵡身上,讓牠們陪著自己,和牠們聊聊天說話,想試著重新建構起重新愛人的能力。 李立每天得按照貼在牆面上...
《強尼‧凱克》,太近了,反而變更遠。
老子(OldMan)
強尼.凱克
2017-12-15 11:07:17
演技
10
法國新銳女導演LéaMysius首度執導的劇情長片《那年夏天的微光》,不僅在法國坎城影展抱回「國際影評人週」單元中的「作者協會獎SACDAwards」,前陣子還應台北電影節所邀,特地來台舉辦影人座談。這個年僅28歲的年輕女導演用她細膩的觀察力,以女性視角描繪一位即將失明的少女,是如何在她所剩不多的光明日子,探索情慾、羞赧、不知所措卻又奮不顧身的初戀時光。   片中女孩在一次夏日度假中,被診斷出罹患視力逐漸退化的眼疾,這個噩耗一瞬間打亂了所有應出現在夏天午後的美好想像,於是她開始寫日記,即便一天一天所能看見的時間長度愈來愈短,她仍將每天日升日落與發生的種種都記錄下。面對逐漸疏遠的母親與日光,她以為她的世界也將愈加黯淡,直到某天遇見一隻黑狗,與那隻狗的主人──到處惹禍的吉普賽男孩,才讓她彷彿發現新世界般一頭栽入,如同鴛鴦大盜Bonnie與Clyde,絲毫不願回頭。   這部片瀰漫濃濃歐式藝術片的韻味,雖然劇情稍嫌鬆散,但畫面的色調、構圖與暗喻,以及對白的雕琢和女主角與生俱來的氣質,都看得出導演在拍攝與選角下足功夫的安排。然而最令電影與觀眾連結的部分,恐怕是想起那份正在或已經逝去的青春。步入青春期後不再願意與家人親密接觸,許多青少年甚至厭倦父母,獨立的前奏令兩代都不好受,只因脫離家庭之後的風光是那樣令人心生嚮往──好比戀愛,更精準的,是那份讓人回味無限的初戀。初戀絕對不只是件小事,它的那般甜蜜、激情、尷尬與暗湧的渴望都是無垠的,無論你的初戀發生在前幾天或久遠的幾十年前,相信都依然會是那樣歷歷在目地鮮明,但這也是為什麼初戀總伴隨著傷痕,當初以為會走到永遠,只是兩個人都還在探索對方、探索自我,原本看向一致方向的雙眼掉了頭,留下的恐怕是如片中雙眼失明後的漫漫長夜。我猜測導演另一用意可能想以此比喻初戀的鮮豔而短暫,黑暗之後會如何並不曉得,但太陽仍在時先愛再說,青春就該如此放蕩地不...
《那年夏天的微光》用你的眼,去燦爛我這趟初戀
彭紹宇PENG Shao Yu
那年夏天的微光
2017-11-26 20:00:46
氣氛
8
    1967年「六七暴動」至今剛好五十年,香港檔案館居然只剩下二十一秒的無聲影像,明顯有人抹去的歷史,待導演一一拼湊整理。  出乎我意料的香港紀錄片,開頭便是激昂的配樂,猶似在看警匪片,實際內容也生動刺激,甚至在英國對「六七暴動」的策略中,化中心智圖一一分析。從1966年澳門「一二·三事件」出發,共產黨成功地藉由民眾動亂,完全地掌握澳門,因此隔年1967年也想在香港重製一樣的事件奪回香港。孰料為期八個月的暴動在香港卻是另一種結局。而到後期甚至放了一千多顆真假炸彈,炸死了反共的電台主持及無辜的一對幼童姊弟。  裡面藉由一個一個當事人的敘說帶出故事,也因為五十年過去有很多當事人已經離開人世,轉而由他們的子女敘述。原來當年共產黨早有意掌握澳門與香港,於兩地皆有辦學及發展黨員等等,現在的我難以想像(台灣亦如是),這種諜對諜的情節真實上演。港英雖然知道但也很難根除,畢竟香港需要內陸的補給。  當事人也不是全然贊同共產黨的做法,有人懺悔過去所做所為、有的人卻為自己所受的牢獄之災忿忿不平,其中我感受到很難去說誰對誰錯,在歷史中每個人都站了自己的立場,只有做下去讓時間評價了。不過多數人對「六七暴動」是負面的情緒,如一位老婦人說他要對香港市民道歉,當初他是    ...
消失的檔案

消失的檔案
2017-10-07 14:37:15
劇情
10
雖然片名有「大佛」但這不是款說教到一個不要不要的故事, 而是個很有可能你我身邊正發生,實實在在的人間事。謝謝《大佛普拉斯》讓台灣電影好好看!《大佛普拉斯》最吸引人的,絕對包括丫堯導演延續他短片創作的既有方式,和看電影的我們像朋友聊天一樣,不時親切說著日常旁白,無論是他獨自抬槓,或者和角色一起跳出鏡頭對觀眾講話,為傷感故事注入苦中有樂自然幽默的對話,同時也讓看電影的人覺得,自己和身邊親人包括丫爸丫母、丫公丫嬤、情人朋友可能都曾有過(或正在經歷),被環境所逼只能求得溫飽無法管得上好好生活,更別說伸張什麼社會正義的三聲無奈(就像電影前導預告二提到的「沒錢沒背景沒感情一樣」)。(記得以前報考戲劇系和上課時念到關於戲劇理論的內容,就很喜歡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提出像這樣「間離效果」的表演呈現方式,可參考維基)看《大佛普拉斯》的時候,總會忍不住隨著丫堯導演的口白跳入故事, 因著他們開心而開心、為了他們悲傷而悲傷,關心他們生活好不好,希望他們生活越來越好…  ▲影片來源:娛樂甲上,若遭移除請見諒。大佛就大佛,為什麼加個普拉斯? 觀影中一直想不透,為什麼片名《大佛普拉斯》有個「普拉斯」,後來回想之前看到丫堯導演在電影預告裡分享的原因,是因為《大佛普拉斯》由他的得獎短片《大佛》加乘創作而來,當時愛瘋推出Plus(普拉斯)升級版湧現出靈感,所以為原來片名《大佛》加上「普拉斯」,喻意電影長版就像愛瘋 Plus一樣,體積內容也跟著推陳出新,而且他覺得中文片名加上英文(諧音)感覺起來更有國際觀。(這原因實在太可愛!) ▲(翻攝自甲上娛樂臉書) 至於英文片名《TheGreatBuddha+》的「Buddha」,他曾在片中旁白提到是代表「佛陀」的意思,「Buddha」與故事裡有錢有勢的Kevin老闆,那枚車震正妹英文名Puta發音很像,但「Puta」是西班牙文「賤人」的意思,所以正妹名字是「佛陀」還...
[心得] 《大佛普拉斯》:他們的黑色喜劇。我們的真實人蔘@影憶小腦袋
Leie Lau  2017-10-05 23: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