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煙]的文章:


於第22屆「臺灣國際女性影展」片單中,有兩部片長雖短,卻精巧出色的參展作品,其一為2013年上映的《如煙》,其二為2014年問世的《可慾不可求》。這兩部納於「幻影新浪潮」單元下的短片,畫面皆是以美術技法構成的。 《如煙》由法裔加拿大導演ÉléonoreGoldberg與魁北克配樂家OlivierGirouard合作完成,全片將一位流亡異地的女子設為切入點,割開她在回憶往昔時的零星事跡。 短片起於女子赤裸地走入浴室,稀鬆平常地轉動花灑後,水流直下,當她正抹上香皂時,畫面突如其來地飄過一艘船,接著又換回女子面無表情的臉龐。這樣的轉場形式大有玄機,暗示了女子一邊洗著澡,一邊追憶著曾經的自身經歷。她來自世界的哪個角落,搭上巨輪後將何去何從,我們得不到定論。她是否真有其人,又或者只是導演編寫的一段故事,我們看不出眉目。但這些其實並不重要,試著把女子的種種舉動套用在我們身上,我們都有過在霧氣瀰漫的浴室中爬梳過去的經驗,想起隨風而逝的人事物,我們會怎麼用現在的視角為從前畫下記號呢?短片尾聲回到了氤氳繚繞的淋浴間,女子撥開簾子,往鏡面一看,她為上半刻想起的事情做出結論了嗎?我毫無頭緒,導演留了一片...
[影展] 《如煙》的美術技法融入短片《可慾不可求》
IIris Chen  2015-09-16 00:10:53
    當你洗澡的時候,你會想些什麼?  今天發生的事、明天要做的事、還是過去遭遇的事?  電影《如煙》透過一位女子淋浴的短短五分鐘,將畫面跟隨她的思緒跳躍到舊時空的記憶,關於戰爭與流亡、關於新移民,那些浮光掠影的片段沒有任何對白,倏忽即逝,像流水一樣最終歸向遙遠的大海深處,只存在她不可言說的回憶裡。  全片採用水彩暈染的動畫方式呈現,各種物體透過流暢的線條輕鬆變換成另一種形象,牆上的磁磚變成記憶中的鐵絲網,記憶中在水裡悠游的魚幻化成天空嚇人的戰機,簡略、模糊不清的線條就像每個人腦海中含糊不清的記憶,除了重點事物清清楚楚,其他的細節就模模糊糊,用這樣的畫面去訴說一段關於流亡與新移民的歷史。  淋浴完畢,女子踏出浴缸,伸手想抹開鏡子前一片白茫茫的霧氣,看看自己的容貌,卻發現電影在這個瞬間打上了字幕。  我們看不到女子的容貌,只能憑空想像女子此刻的表情。  在流亡的歲月之後,她的神態該是憔悴還是充滿希望?回想起過去回憶的她,表情該是凝重、感傷、還是慶幸?  也許答案就在每個人的心中。  因為這樣的流亡者歷史上不會只有一個,導演藉由洗澡這樣個人私密的行為,把觀眾鎖在自己建構起來的浴室空間,在...
女性影展《如煙》用回憶淋浴
Allison 艾厲森
如煙
2015-09-09 20:20:42
題材
7
  最近一張敘利亞男童陳屍海灘的照片不僅震驚全世界、也引發國際輿論對難民問題的討論;而這部動畫短片《如煙》所關注的核心議題,便恰好關乎流亡與逃難。 全片透過一個淋浴女子的回憶,使用蒙太奇手法呈現她在逃亡途中之所見。由於畫面跳躍得十分大膽,觀眾很難從影片中拼湊出一段完整經歷--不過,這或許也呼應到畫面所呈現的內容實則是一個人的記憶;而記憶無疑是跳躍、不連貫的,甚至可能是隨興、破碎的。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從這樣的畫面中解讀出些許意義?我想,全片的最後一幕提供了一點線索--那個淋浴女子走到一面鏡前、抹去滿佈的霧氣,映照出的卻是一片空白。然後,螢幕上浮現了一段文字:場景的變換提供了一種自由,使我們過去的人生免受他人評斷(註1)。 對照到鏡中所映出的空白,我認為導演將「逃難」這個議題帶回到個人層面,並試圖描繪這樣的經歷會為一個人帶來何種影響。對一個逃難者來說,一旦成功達陣,無疑就是一段嶄新生活的開始--也許沒有了家人、朋友,沒有了熟悉的生活環境,但同時也沒有了過去。而這種狀況究竟是喜是悲,恐怕便只能留待觀眾自行解讀。   註: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
如煙_一張白紙
強納森
如煙
2015-09-07 21:16:23
氣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