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徐浩峰]的文章:


【胡金銓與徐皓峰】 -相隔半世紀的對峙#宥事典 06   -兩部武俠經典的互文-  在胡金銓先生的經典武俠片【龍門客棧】中,有這麼一段: 神秘的游俠蕭少鎡,硬是闖入了被錦衣衛暫時控制的龍門客棧休息。在眾嘍囉都敵不過蕭少鎡時,錦衣衛的二檔頭便決定來與這個擅闖者談判交手。 於是有了這個經典的隔桌對峙畫面。    過了49年後,這樣隔桌對峙的戲碼又被另一個武俠電影的奇才導演,徐皓峰,呈現。 【箭士柳白猿】中,主角柳白猿原本要去找女主角一起遠走高飛,沒想到一進門,卻發現同樣武功高強的敵人匡一民,已在屋內桌前等他,無奈的柳白猿只好也坐到對面。 兩個武林中最厲害的高手就此正式見面,準備來場你死我活的談判。 這一幕雖然看似平靜無奇,卻是整部電影最精彩、最緊張也最具張力的一段,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畫面。   -對峙的張力-  事實上,整部【箭士柳白猿】,甚至徐皓峰所有的電影作品,其武打都充斥著這樣的「對峙」: 高手過招,勝敗生死往往只在一瞬間,因此不會直接出招,而是要等待時機、刺探對方,當兩人坐到椅子上、當兩人將手都放在桌上,較量就已經開始了。  也許大家會對於沒有出現華麗誇張的打鬥場面而悵然若失,但若能看到了片中「對峙」的精妙處,就會瞭解到,這種「以靜制動」的對決,往往比那些花拳繡腿來得致命得多(頗具古龍的風味)。由此我們也可知,徐氏的電影已經不是拍打架、拍娛樂,而更接近真正的「武學」!  而沒想到這樣不凡的創作,其源頭便是受到大前輩胡金銓先生的啟發。差別只在於胡氏的是對峙比較偏劇情面的張力,而徐氏對峙中武學的成分又多了一些。  關於胡氏電影中的「對峙張力」,徐皓峰就在影評集《刀與星辰》中提道: 「胡金銓的竹林打鬥借鑒了日本劍俠片,氣氛嚴峻,對峙時完全是日本風格,打鬥時的剪接技巧又超越了日本片的實戰性,開掘出跳躍、飛落的技巧,對動作性極盡渲染。」...
[知識] 【胡金銓與徐皓峰 - 相隔半世紀的對峙】
宥影評  2017-08-07 14:04:03
我一直是個運氣不錯的人,每當滄海遺珠,總會有拾獲的一天,例如─「徐浩峰」(或作筆名徐皓峰)。早在2011年金馬影展《倭寇的蹤跡》(入圍新導演、改編劇本)就想看看這個導演的作品,無奈時間配合不上,隨後2012年的《箭士柳白猿》(入圍改編劇本、動作、原創音樂)也一樣扼腕沒看到。再隔年,徐浩峰憑藉著《一代宗師》編劇兼顧問的身分,讓更多影迷認識了他,但對於這位創作者我卻依然毫無所悉。而就在《一代宗師》在我心中歷時兩年卻還熱潮未退的時候,2015年,他竟以《師父》一片打敗香港眾多知名動作指導,拿下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同年入圍有的元家班的元彬、元奎,成家班的李忠志以及董瑋的班底劉明哲),這一獲獎讓他的名字更加響亮,也使得我心中這顆遺珠越來越大顆,幾乎已經變得跟夜明珠一樣了。 今年五月,聞天祥老師在華山光點舉辦了一場「臺北文學‧閱影展」一舉映演了徐皓峰僅有的三部導演作品,讓我先撿回了《倭寇的蹤跡》以及《箭士柳白猿》(感恩聞老師~讚嘆聞老師),接著看過6/8由片商代理上映的《師父》後,總算可以說5年願望一次滿足。 如果我們以最大公約數「動作片」來概括「武俠片」、「功夫片」、「武打片」,那就可以用北京電影學院郝建教授《影視類型學》(2002)一書為動作片下的定義為基礎:「動作片是以人或機械的動作為主要形式與趣味來表達較基本的道德觀以及大眾心理的電影類型」,我個人把"道德觀"這三個字畫上重點。是以從我懂事以來接觸到的武打世界,都有一個很強烈的"道德觀"為中心主旨(不管導演贊不贊成這個道德),從1970硬派張徹與空靈胡金銓開始,雖然表現形式有極端的差異,但「情與義值千金」的核心價值觀卻是殊途同歸,以致我以及華人世界中所有的小盆友都以為世上確實有這「殺生成仁、捨身取義」的江湖遊俠們,遊俠們或身段輕盈或出拳剛猛,路見不平就會拔刀相助。爾後1980進入成龍與酒糟鼻老頭的搞笑雜耍身段或劉家良...
《師父》PLUS徐皓峰三部曲
總是在瞎忙
師父
2016-06-27 00:22:14
氣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