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國]的文章: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跟隨你的心就能找到真理!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與飛龍曾經和平相處,只可惜後來人類想統治世界的野心表露無疑,一名法師發明了專吃飛龍的機器金剛龍金霸,從此龍族隱姓埋名,藏身在雲深不知處,為了不被人類發現,長老總是再三警告,年輕一代不可以飛,不可以噴火,但人類追殺飛龍的腳步並未就此停歇;    一隻年輕胖胖的銀色飛龍飛克,聽了「天堂之境」的龍族傳說,一處位於東與西的交接處,隱身在喜馬拉雅山附近偏僻的山谷裡,一座月亮花開的世界,龍小志氣高的他,決定與花栗鼠金靈黃小玲,出發尋找那處傳說中的飛龍族安心居住的聖地;就此展開一趟飛越千山萬水,充滿挑戰的冒險旅程!    旅途上原本想靠Google大神指引,卻先遇見了假扮龍騎士的人類小班,天性良善單純的飛克,決定與小班搭檔一同踏上尋找「天堂之境」之旅,雖然金靈黃小玲大力反對。他們一路上遇見了人類飛機、暴風雨、三個小矮人、迷你蟲小枝、機器金剛龍金霸、蛇尾雞、多眼怪、忿怒的巨人、邪惡的精靈、大鳥怪與海蛇怪等恐...
《銀龍出任務》---勇闖險境大冒險,有志者事竟成!
SJKen在幕迷影評
銀龍出任務
2021-01-29 12:30:38
氣氛
10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他,是出生在德國的伊朗移民第二代,白天擔任難民拘留中心的翻譯,有時到超市幫忙媽媽搬運, 三十年來父母早出晚歸,工作掙錢辛苦拉拔他長大,卻融入不進德國,期盼有天回到家鄉。 他卻從來不這麼想,夜夜虛擲青春,穿梭在同志酒吧,大玩一夜情,過著夜夜笙歌的狂歡; 他們是一對偷渡來德國的伊朗姐弟,正面臨著隨時被驅逐遣散回伊朗的命運,但他們不從, 他、她與他,偶然的機緣下,成了無話不說的伙伴,同樣年少青春,有著迥然不同的命運, 他與他同性相吸,成了異鄉戀人,失根的遊子,漂泊的青春,渴望自由卻無處安放的靈魂.. 夢想中的世界屬於他們,但真實殘酷的世界,等待他們的,究竟會是怎樣的未來呢?   張狂的世界、混沌的戰爭,不管是一國的內戰,還是國際之間的戰爭傷亡,常常讓許多生命就此消逝,僥倖活下來的,有的失去了國家的庇護,有的為了逃離極權魔掌,辛苦飄洋過海偷渡到其它的國家,只是等待他們的是怎樣的未來?沒有人知道。   在歐洲,國勢強大的德國,長期以來...
(2020金馬影展搶先看)《未來的我們》--- 失根的遊子,飄零的青春...
SJKen在幕迷影評

2020-10-28 23:18:08
氣氛
9
Landofmine英文片名就像一道防雷通知,警告這些戰敗後的德國人,別用一句「對不起」,就想打發二戰時所帶給整個歐洲的後患,而那句對不起來到本片,卻又成了某種異樣的心魔,盤旋於丹麥軍官和德國少年之間。 《拆彈少年》的確是於心而言過於沈重的作品,取用真實史實並套用於對立的關係中,用著極為直接的敘事,加上不斷逼近毛細孔的鏡頭,讓觀眾從開場的鼻息聲的開始,就此被丟入電影劇情中。 「這裡不歡迎你們,這裡是我的國家。」對比台灣之前發生的高中生模仿納粹、川普的排外言論...學好歷史的原因,不外乎是別踩他國的地雷,另外一方面也是用歷史省思,仇恨泯滅的到底是人的良知,亦或是顆顆被隱藏在沙中的未爆彈。 「他們終究是德國人。」《拆彈少年》高明的地方在於,在毫無炫技之下,卻說了一個坐如針氈的故事,首先是拆彈過程中,令人屏住呼吸的緊張感,主聚焦丹麥士官長態度的轉變,帶出拆彈少年不斷談論著回到德國的未來,以及下一秒就會被炸死的當下。只可惜,結尾的部分似乎過於倉促,畢竟歸心似箭並不是這樣用的。 人在接觸到分貝過大的聲音時,會出現耳鳴、暫時聽不到聲音的狀況,比起暴風雨前的寧靜,這種爆炸過後的寧靜,...
《拆彈少年》-爆炸後的寧靜
CharMing
拆彈少年
2017-01-20 00:26:59
氣氛
10
2017年才剛開始電影就已經開始推出年度強片,雖然《拆彈少年》不算是什麼熱門強片,但我覺得有必要推薦給大家,一部值得讓人省思的電影。 《拆彈少年》由丹麥和德國共同合拍的戰爭劇情片,取材自當時二戰結束後,丹麥的西海岸在二戰期間埋了將近數百萬枚的地雷,而這些地雷將由一群德國戰俘被迫留下來拆除,其中在當時都由德國年輕戰俘居多,他們被迫從事這項高風險的任務,幾乎有一大半的德國戰俘因這項任務不幸喪命或殘廢,而故事就是描述一群德國少年兵被迫從事拆彈任務,等地雷全數拆除完畢才能返回自己的國家德國。 電影一開始就強烈表現出丹麥人有多痛恨德國人。當初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先從德國人發起的,到處攻擊許多國家,導致很多歐洲國家被迫出來參與戰爭。但最終德國人的慘敗,也讓許多的德國士兵付出了許多代價。其中有很多來自德國的少年被迫參戰而無辜的捲入戰爭中。電影一開始男主角軍官長卡爾就展現出對德國人的強烈痛恨,要是沒有德國說不定就不會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德國的戰敗卻也讓許多無辜士兵被迫留下來清理戰後的爛攤子,電影在拆彈的橋段我看了實在是提心吊膽,深怕爆炸場面就這樣發生在眼前,要說這部是恐怖片我覺得不為過...
《拆彈少年》比恐怖片還可怕的戰爭電影
晚安山丘
拆彈少年
2017-01-15 01:24:26
氣氛
9
好的,我得承認這部電影要敘述的內容實在晦暗到令人感到昏昏欲睡,說穿了就是其實10來分可以講完的事情,硬是把他拉拉拉拉長了90多分鐘,然後還留下一個突兀且徒具形象的畫面做結尾,讓觀眾不由得張大嘴抱怨著這究竟發生了啥事(苦笑)。     導演使用了大量的符號與錯置的剪接,然後連片名的取名也是下了些巧思,但這些似乎對於電影本身的可看性完全沒啥加分的感覺,反而讓人霧裡看花,越看越花,也使得整部電影得空洞感令人感到無奈,觀影過程我也在這空洞感作祟下與這個世界失聯了幾次,所以記憶總是有些斷斷續續,雖我不知這是否是導演的目的,但這電影的確有此強大的神力(苦笑)。     故事本身的一些細節交代得不是太清楚,片段的接榫上也有很大的執行問題,有種不知道啥時會結束,哪裡該收尾的懸念感,雖是一直鋪線出去,但是各線的連結與收尾不是令人困惑就是直接爛尾,然後唯一跟本次影展有關係的內容,只有主角與顧客的同性關係,其他壓根與本次影展的精神不是太有相關。     總括來說,我或許該稍稍承認我不是太理解這電影到底要說什麼,乖乖說我悟性太低似乎是個好說法(笑),不過,我個人還是喜歡這...
導演大人,您真的有點怪啊
dododocar
這個夏天有點怪
2016-09-25 23:33:24
氣氛
4
★榮獲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 最佳男配角、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服裝設計6項大獎 ★榮獲瑞士盧卡諾影展觀眾票選獎 ★榮獲德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 ★榮獲德國巴伐利亞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 ★加拿大多倫多影展正式入選 ★真人真事改編,直擊史上最瞬息萬變的追擊行動 ★《白色緞帶》影帝布卡克萊斯納最傳神演譯 電影預告→https://youtu.be/jT9elfQc-00 【劇情簡介】 有時必須叛國,才能救國。 1957年,德國黑森邦檢察總長鮑爾得到情資,當初人稱「納粹劊子手」的軍官仍潛藏海外,為了替受難者討回公道,他決心全力追查,甚至不惜背上叛國之罪,與以色列情報局暗中合作。然而就在此時,國內保守派為了阻撓鮑爾,翻出他不為人知的黑暗過往,一場千迴百轉的追緝行動就此展開…。 特映會資訊: 時間:2016年8月10日晚上九點 地點:國賓影城@台北長春廣場 活動方式: 請在留言回答您最喜歡的納粹題材電影為何?(記得留言時附上e-mail喔!)並公開分享這篇貼文至您的臉書塗鴉牆,即有機會獲得電影特映票2張(共有10個名額) (記得留言時附上e-mai...
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大審判家》特映贈票
安可電影  2016-07-25 16:17:09
《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講述1960年,以色列綁架納粹劊子手艾希曼進行公開審判。逃過大屠殺的德裔猶太人漢娜鄂蘭,主動自薦報導,最終誕生顛覆性概念「平庸的邪惡」,更大膽指出猶太人自己也是共犯,在全球引起軒然大波。讓她飽受攻訐威脅,甚至愛人也背離她。但她毫不畏懼,持續捍衛思想,­終生論述­邪惡本質。   認識漢娜鄂蘭是因為江宜樺,一個自由派學者,碩博士論文都以漢娜鄂蘭為題,連交接行政院長下台前致詞也要引用漢娜鄂蘭的話,卻用暴力水車警棍、司法追殺、預防性羈押對付人民。漢娜鄂蘭畢生研究集權主義,江宜樺倒是做了完美詮釋,諷刺。         艾希曼拒絕承認謀殺罪:「我從來沒有殺死過任何人,我從來沒有下令殺人。」他認為自己只是個守法的人,一切行為都只是履行職務,他在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偶然,任何人都可以取而代之:因此幾乎每一個德國人都有罪。   平庸的邪惡,TheBanalityofEvil,是一種思考的無能。當艾希曼不願思考,只是服從/相信權威並且執行工作,卻成為一個時代最大的罪犯,這種平庸的邪惡才是最可怕的。有沒有罪?當然有,社會關注的是你實際的作為...
平庸的邪惡 ─ 《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
膝蓋不舒服
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
2016-07-03 01:08:33
爽度
7
  初看簡介很直覺的會想到《活個痛快》或是《一路玩到掛》,而這部戲的劇情結合了年輕得重症與生命最後的時刻的瘋狂與燦爛的題材,且不以死亡的沉重來著墨而是以喜劇的方式呈現。我特別喜歡這種類型的電影,或許是我生命的真實遭遇,從小就遭遇親友的癌症與死亡,參加過許多次葬禮,事實上這在我心中植入了幾分陰鬱,對死亡的害怕與恐懼,有時孤獨便會想「如果我現在得了癌症、去開刀甚至死了,有誰會為我傷心,有誰會為我難過?他們會記得我什麼?」   「他們會記得的我是真正的我嗎?」   死亡所觸及「存在」的議題是整部片的核心。我認為青壯年與年老接觸死亡的最大不同在於生命實現的程度,但看過《一路玩到掛》會知道在死亡的檢視下真正重要從來不在於「量」而在於「質」。班諾是個及時行樂的人,從未想過自己會死,在碰上死亡時顯得徬徨無助;而安弟則時刻與死亡為伍,他的靈魂受限於他的身體,不斷地在網路上發送視頻,希望別人能夠記得他,但一直找不到方法,身處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因死亡而有了交集,安迪讓班諾了解何謂生命的「質」,告訴如何面對死亡以及思辨生命的重要;班諾讓安迪了解生命的「量」,實際帶安迪去體會與享受世界的美好,原先性格互...
《最酷的一天》-生命的「質」與「量」
水果指南
最酷的一天
2016-06-15 00:46:34
演技
8
  《假掰新郎》是德國出品的電影,卻加入了很多印度的傳統與歌舞元素。那是因為角色設定的關係。  女主角琪西是老闆兼包租婆,在德國經營母親留下來的咖啡館和公寓,和前男友共同撫養女兒,兩人都各自有另外的性愛伴侶。  因為印度外婆的來訪,威脅她盡快和男友完婚否則要賣掉房子,她逼不得已只好和前男友商量先結婚,保住大家居住的公寓和充滿母親回憶的咖啡廳。  電影主要內容就圍繞在這一樁假喜事當中,除了新郎、新娘、印度外婆這三個核心人物外,被捲進去的還有週遭的一干人等,許多人物都是各懷心思,有著各自的人生課題,仔細細究的話別有一番滋味。  初期你會非常想掐死那個神經病外婆,古板守舊又專橫,把女人應該怎樣怎樣掛在嘴邊,甚至大力抨擊琪西的媽媽。  外婆與琪西兩者之間的對峙就是非常明顯的文化與時代的衝突,琪西代表的是新時代女性,獨立自主、有自己的事業不依附男人,也不認為婚姻是一個女人最重要的歸宿;外婆代表的是舊時代的保守女性,而且還是印度那種極度父權底下的、在社會上幾乎完全沒有自身價值的女人,在乎名聲、名譽、面子勝於真正的幸福快樂。  兩邊的衝突在起初你會非常鄙視外婆,畢竟她就是拿一些讓人白眼翻到後腦勺的價...
《假掰新郎》撕掉你的假面具!
Allison 艾厲森
假掰新郎
2016-02-06 17:25:13
演技
7
前陣子看《最後的馬拉松》,劇情大致上以體育好手的人生故事為經,以探討德國療養院的利與弊為緯,勾勒出白叟先生活到老跑到老、願意付諸行動讓理想成真的「熱血」故事。今次看《維多莉亞》,電影依然在工藝設計精緻的德國取景,但熱血瘋狂的,是一個從西班牙獨自到柏林打工的少女Victoria,和她在酒吧外邂逅的四個「兄弟」。 第65屆柏林影展於二月中落幕,《維多莉亞》最終榮獲「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可謂實至名歸、貨真價實,片長共140分鐘,採「一鏡到底」拍攝手法,刷新了OneTake影片的長度紀錄。除去了後製時期的剪輯作業,誠然挑戰了觀眾(至少我)看電影的習慣。一鏡到底雖然被貼上了「炫技」標籤,不過前製時期整體的調度和場面切換的路線規劃卻更是場考驗,看完《維多莉亞》後,讚嘆攝影師SturlaBrandthGrovlen的掌鏡功力,從凌晨到破曉,穿梭柏林大街小巷20多個地點,覓不得特別明顯之缺失。但這是把雙面刃,在不剪輯的情況下,電影理當無法做到簡練,一些全無劇情推進的部份讓電影冗長化,顯得拖泥帶水。 《維多莉亞》只有短短12頁的劇本,導演讓演員們自由對話,可以說,主角面對各式各樣的衝擊時,...
維多莉亞(Victoria):叛逆,再正常不過了
IIris Chen
維多莉亞
2015-06-29 02:17:27
氣氛
9
  羅貝托羅塞里尼(RobertoRossellini,1906─1977)是義大利最重要的導演之一,出身富裕之家,因為身為建築家的父親建蓋羅馬第一間戲院Barberini的緣故,羅塞里尼自年幼便獲得無數次的觀影機會,漸漸對電影產生極大的興趣,在父親去世之後便成為音效師,開始了電影製作生涯。在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的贊助下,羅塞里尼拍攝了《TheWhiteShip》(1941)、《APilotReturns》(1942)與《TheManwithaCross》(1943)三部作品,日後被稱為羅塞里尼的「法西斯三部曲」(FascistTrilogy)。1944年,墨索里尼的垮臺導致義大利電影業幾乎崩潰,羅塞里尼便與當時仍然是編劇的費里尼(FedericoFellini)開始了《不設防城市》(Rome,OpenCity)的劇本創作,企圖反映德軍占領羅馬時的困境。  圖:《不設防城市》海報嚴格說起來,第一部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不是《不設防城市》,而是維斯康堤(LuchinoVisconti​)首部執導作品《對頭冤家》(Ossessione,1943),但《不設防城市》肯定是將新現實主義發揚光大的重要代表作。開拍期間資源相當的缺乏,因為一名美軍通信兵所提供的底片菲林,羅塞里尼才能得以完成影片,不過在嚴苛的拍攝環境下也造就了許多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特色,包括實景拍攝、自然採光、粗糙隨性的構圖等等。與之後兩部作品相比,本片的劇情比較有通俗劇的色彩,也用了幾名職業演員,包括因此片而名聲大噪的安娜麥蘭妮(AnnaMagnani),不過最終成品仍然是令人感受深刻的體驗,當時羅馬境況於片中表露無遺。  圖:《不設防城市》劇照羅西里尼強調這是「一部描寫恐懼的電影,一種我們每個人──特別是我──都感受過的恐懼」,他意不在描寫英雄,而是一群小人物,每個角色的刻畫都很到位,就連德軍都有一定深度的描述,是部精采的...
[影片介紹] 羅塞里尼「戰爭三部曲」(Rossellini’s War Trilogy,1945─1947)
于清  2015-05-03 06:19:17
我們的新聞不太會去報導,我們不熟悉的角落,就算那是一個我們應該知道得真相也是一樣。這或許多少都反映出我們國家特有性質對於真相的漠視。然而,我們還是有機會能夠看見:我們應該要知道得真相,那個機會就是──電影。 我常常在影評中提到《雨果》的對白:電影是一個巨大的框架,那個框架裝載著是夢想!真相不是夢想,那為什麼我們會看到這相當沉重的事實? 我們可以這麼想:這個沉重的真相,是導演或編劇不斷地想告訴各位,他們已忍無可忍的故事,如果我們把真相看成一則很長的故事,那其實就有劇本的雛形。 我們對於這類的寫實電影,向來都不是相當容易接受,因為我們不習慣故事會這樣前進,但是這類電影最迷人的就是刻劃大時代的小人物,有很多觀眾觀影後會有相當直接的共鳴。 因為這部電影直接反映出他們的生活,這也是一種電影生活,只是一種並不樂見的生活。雖然我們不太習慣於接受寫實電影,但這對於我們來說能對電影有不一樣的見解。 《柏林零下7度C》的開始便導出故事的核心,他們要前往德國尋求政治庇護,整部電影的色調都非常灰白,就連來到德國,也是一樣的色調,我想這是導演想告訴我們:這是幾乎沒有色彩的一群人,並且導演對於灰白的拿捏相當準確。 對於面臨到沒有國家的大時代中的小人物,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是:編劇想要刻劃的是大時代小人物的生活;還是大時代對小人物鞭笞?這不完全取決於我們對電影的感受,而是頃向於編劇在劇本中的堅持。 我們可以看到編劇是想刻劃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的生活,這不同《纏繞之蛇》因為在許多橋段中,那都是編劇都優先將敘事的特質擺在第一優先,我們可以看見這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因為這是寫實電影的特性。 編劇把一個個橋段都寫好,再全部拼湊起來,才會看見《柏林零下7度C》的呈現。雖然可能會看見部分劇情是不連貫的,但如果這是一個在陳述真相電影,不連貫就對了。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什麼時候如同電影一樣連貫又順暢? 同...
柏林零下7度C:戰爭、逃亡、悲慘、圓滿
Screenwriterleo 編劇人生
柏林零下7度C
2014-12-03 18:51:35
氣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