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等待]的文章:


  如果樹木會說話,他會帶領你回到走進時間的長河,講述半世紀前那段馬來西亞的悲壯故事;假如枝葉能歌唱,那就是靈魂的回音,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這一段歷史。是否痛到底,還是要有歌唱的勇氣呢?是的,「斧頭所遺忘的,樹木會記得。」說出這些故事的,是那些勇敢的人和一棵棵的樹木。   《還有一些樹》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廖克發所製作的紀錄片,入圍56屆金馬獎,全片緊扣「族群」的主題,以樹木為主體,是通往半世紀前的時光隧道,歷經傷痛的回望與歷史的反芻,要如何與下一代溝通,怎麼講述這段自身的故事?這部紀錄片的初衷就是以馬來西亞原住民的角度出發,與觀眾溝通馬來西亞現有的種族情結又是從何而來?   一切就從一封來自1969年的信講起。信封上以四種語言寫著警告「不准散播謠言」說起,「種族」成為一種標籤,也不動聲色的成為對立的藉口,這也是「513事件」的引爆點。   上個世紀的馬來西亞就是一篇篇的殖民史所建構的,廖克發的鏡頭語言掌握了畫面的節奏與表現了敘事的成熟度,影片裡所借用的古典音樂格外諷刺,彷彿就是殖民主義所留下的傷痕,那把「斧頭」若隱若現的隔離了族群間的共融性,剝削了人們的生存權,那段模糊...
《還有一些樹》聽,樹兒在說話
Lisa影評快遞

2020-01-05 13:27:25
劇情
10
  【寧靜咖啡館之歌】從電影的名稱到電影本身的氣氛,都充滿了唯美又文青的感覺,若是沒看過工作人員名單,很難猜到導演是台灣人,而且是曾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入圍第28屆金馬獎女配角,以及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的導演姜秀瓊,【寧靜咖啡館之歌】是姜秀瓊導演的首部電影長片,電影結構非常扎實,且於樸實的劇情中隱藏著影響觀眾內心的力量。   姜秀瓊導演讓【寧靜咖啡館之歌】的氣氛,緩慢的如咖啡香氣一般,逐漸的在觀眾的內心擴散,讓觀眾不知不覺便融入電影的情緒與氣氛,不知不覺就走進了【寧靜咖啡館之歌】的故事中,並且透過姜秀瓊導演的鏡頭與剪接,讓觀眾彷彿靜靜的坐在電影中的咖啡館、旅館等地方,看著故事在眼前發生。   ※以下內容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電影開場的第一個鏡頭,就是以長鏡頭的手法直接切入永作博美飾演的吉田岬,獲知父親因為船難失蹤過久,而被告知在法律上要以已死亡的方式作為處理,也因此吉田岬繼承了父親唯一的財產:一艘破舊的船屋。透過吉田岬離開東京,而前往位於能登半島的石川縣船屋的路程,姜秀瓊特地拍攝了吉田岬開車穿過隧道的鏡頭,其實就是交代吉田岬前往人生的新篇章,真正的故事...
寧靜咖啡館之歌-守候的路燈
劉文翼 Victor
寧靜咖啡館之歌
2015-07-21 08:13:31
氣氛
10
《等待判決的日子Court》是一部劇情起伏非常平緩的印度電影,全片也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但故事推演以及呈現對印度的社會控訴,卻是鏗鏘有力的直擊觀眾。故事描述一位以尖銳的詞曲創作,對時事與政府提出批評與挑戰的印度詩歌詩曲作家,被莫須有的冠上「教唆自殺」的罪嫌起訴,最終卻發現這只是警政當局,為打壓政治異議份子,一再重複冠上欲加之罪的惡劣手段。 如果用溫度感受比喻,《等待判決的日子》給人的感覺溫溫的,即便片中幾場關鍵的劇情轉折,也都以非常理性的中遠景鏡頭,讓演員在畫面中呈現演出,連法庭上對造攻防的兩方律師,也都有宛如新聞理論所指「平衡報導」般,完整處理雙方於法庭外的生活樣貌;導演以本片作為社會議題的探討之外,努力嘗試讓片中各角色都能不被偏頗解讀,是非常非常難能可貴的處理方式。(由其是台灣新聞媒體啊~) 對以厚重歷史與傳統倫理,如裹如綑的纏繞於國家認同意識與法律制定根基的印度而言,《等待判決的日子》丟出很多對於社會現狀的質疑,更精確而言,本片甚至可引申為在言論自由之下,「社會評論者」或「詞曲創作者」對「教唆、散播思想」的尺度界限大哉問,但如前段所言,電影本身仍可見導演不慍不怒,努力以客觀角度陳...
[ 閒聊短評 ] 2015台北電影節-《等待判決的日子》
Naiew Gnaw
等待判決的日子
2015-06-30 22:58:01
劇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