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艾瑪湯普遜]的文章:


(比較喜歡這張海報,以女法官菲歐娜和少年的互動為核心,而非另一張女強人老婆與先生的構圖)   若要以精明幹練的菲歐娜口吻來做一個簡短評價,《判決》(TheChildrenAct)這部電影的架構與角色設定有趣,但議題論述流於表面而不深入,導致情感渲染力不足,很難引起共鳴。  但人是會思考(腦補)的動物,看到電影將議題以表淺的方式輕輕帶過,反而留給觀眾更大的思辨空間,可以往下深究這部電影到底想創造什麼意義。  我想談兩個層面,一個是關於信仰的價值,另一個還是關於信仰的價值(笑),只不過前者是從社會層面來談,後者從心理層面來談。一、社會層面的信仰價值   這裡談的信仰特指於宗教信仰。  我本身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因為好奇信徒們的思維,偶爾會與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朋友們聊到關於信仰的話題。  諸如「可能你們沒有信主的人會無法理解,但我們就是相信,神會告訴我們該做什麼、要做什麼。」、「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禱告,上帝會指引我們。」這類發言經常從信徒口中說出,聽在一個注重獨立思考、凡事講求前因後果的人耳裡,簡直是靈異怪談,不可理喻。  但我在電影裡又聽到了類似的言論,來自一位信仰耶和華見證人的癌...
《判決》之後,該如何看待信仰的價值?
Allison 艾厲森
判決
2018-10-04 01:17:48
演技
9
​ 由艾瑪湯普遜所飾演的倫敦高等法院法官菲歐娜,她長期專注於自己的法務工作,不自覺的忽視了由史丹利圖奇飾演的丈夫傑克。當不再親密的婚姻走到了臨界點,傑克和菲歐娜表示,他愛她,只是他想要找回生活中的激情與感情,於是他和菲歐娜提出了想要「開放式婚姻」的要求來維持彼此的關係。面對丈夫的這場"真情告白",打亂了菲歐娜的思緒,此時菲歐娜接下因信仰而拒絕輸血治療的未成年白血病少年亞當(菲昂懷海德飾演)的官司,她破例親自到醫院去與少年對談,沒想到這個舉動讓菲歐娜陷入了情感的風暴,同時也改變了亞當與菲歐娜各自的心境。 《判決》電影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的同名小說,這位以《贖罪》打響名號的作者,在這兩年已經連續有三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了,前兩部分別是《愛,留在海灘那一天》以及《記憶中的擁抱》。我發現伊恩麥克尤恩的作品總是帶著淡淡的“因為一念之間”、“因為不同的選擇”所產下的人生因果,輕巧的運用但總是後勁十足。 原本以為《判決》會是比較生硬的法庭電影,結果是這麼溫柔又殘酷的描述關於信仰認知的崩解,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拉扯的議題。更帶出了人們在無意間做的反常小行為,可能對你我、他人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及...
【判決|The Children Act】信仰與心之所向的拉扯
Elise
判決
2018-09-28 20:10:41
劇情
9
以《此情可問天》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艾瑪湯普森,同時也以《理性與感性》成為唯一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獎的影后;《判決》的演出足以看到她極具舞臺魅力、穩健臺風,和詮釋女強人外堅內柔的高超演技。由法律出發,切入人們對於生命的價值觀差異,並探討了社會大眾普世對於道德、人性以及生命的哲理,對於善與惡的思辨,全片強大的戲劇張力,發人深省。 《判決》的故事相當精彩,藉由一位生活拘謹的倫敦高等法院女法官,決定醫院是否搶救因信仰而拒絕輸血的青年,以及面對自己面臨崩潰的婚姻,引出了人們在生命中所面對的抉擇。我們時常在選擇的同時,參雜理性與感性的思緒,以法律事件談論著人道關懷與道德倫理的議題,讓整部電影充滿值得思考的問題:生命的重量能不能用法律的天枰衡量?換言之,人不用法律也能判別是非善惡的話,那法律是否也有無法觸及的領域呢?     全片從冰冷的法庭出發,但隨著關鍵案情步步深入,慢慢散發出溫暖的氣氛,不時透露出創作者的人生觀。電影中不少對白都充滿哲理,也非常依賴當中演員們的演技,與互相對戲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情緒在無形的拋接之間產生精彩的火花,是本片迷人之處。尤其是艾瑪湯普森展現了她...
《判決》The Children Act -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判決也是
XXY
判決
2018-09-26 01:16:40
演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