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篇文章
I'm looking at the world through rose-coloured glasses.
Sabrina

影評 《五百年後》Lucas 的感性

2016-07-11 10:27:18




  星戰之父 George Lucas 根據學生時期拍攝且獲獎的短片《電子迷宮 THE 1138:4EB》(Electronic Labyrinth THX 1138 4EB),製成他電影生涯的初試啼聲,本作當時雖未一鳴驚人,卻也在長流的影海中自成一格不可多得的小眾經典;Lucas 的摯友 Steven Spielberg 甚至直言,《五百年後》不僅某種程度影響了《銀翼殺手》,亦是 Spielberg 自己看過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

  ※ 觀賞版本為 2004 年導演剪輯版 ※

  引用 2015 年 Lucas 的訪談:「我想要回到那個可以用攝影機改變說故事方法的時候,我對於電影的本質依舊著迷,用最單純的影像去講一個故事。」在賣掉盧卡斯影業、與《星際大戰》解手,劃下自身闖蕩好萊塢的句點,並表示一心想重拾實驗紀錄電影之後,回過頭來欣賞導演這部 1971 年的處女作,便即刻通曉 Lucas 何以對這支「沒人要看的」作品心念不已。

  故事納入包括 50 年代麥卡錫主義、60 年代反戰意識、官僚主義、監視文化、消費主義、民權運動、藥物心智控制、解放風潮、機器人科技等眾多時代論述,27 歲的 Lucas 以其渾熟的鏡頭移置技術,將主題巧妙壓縮在一幅幅平面化的影像空間裡,營造出一股慘白而趣味的虛離感受,逼領觀眾去拼解 25 世紀之於地球人的預言。LUH 有這麼一句台詞:「We could leave.」如同 Lucas 所言,《五百年後》是一個關於逃離的故事,離開安全、進入未知:「這個主題一直很吸引我,這也是我在《美國風情畫》及《星際大戰》系列中想要探討的東西。」

  暫且不論 Lucas 於導演、攝影、美學與聲效上的精準達陣,彼時出錢製作電影的華納兄弟看過電影後,氣急敗壞,一手徹回先前和製片 Francis Coppola 簽訂的七部電影合約並索求資金償還。為了追求電影抱負並對抗時流體制,Coppola 與 Lucas 早先於 1969 年創立了「美國西洋鏡」(American Zoetrope)公司,而《五百年後》作為美國西洋鏡的首部作品,尚未出線就被打成砲灰,慘遭草率上映匆匆下檔的命運,不僅如此,甫創的公司被迫倒閉,Coppola 與 Lucas 陷入數十萬美元的債務危機,還積累一手沒人要的劇本,前途一片死寂。Lucas:「我們都很悲傷,因為我們夢想這間公司會持續下去,成為另類好萊塢,專拍一些非傳統的電影。現在這些夢想全碎了。」但不意外卻也有那麼點勵志的是,Lucas 從未後悔拍出《五百年後》:

這是我能拍這部電影唯一的機會,我不在乎它是否會結束我的導演事業;如果事情真的這麼發生,我就回去拍紀錄片和前衛電影。它值得一試。


  看完電影,心底已升起一股對 Lucas 的敬意,生平頭一次撥開星戰系列與印地安納瓊斯系列炫目的雲煙,專注欣賞一位電影導演忠心盡職地去說一個自己想望已久的故事。攝製這樣一部電影事件的起頭與末了,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很難不為之所動,而後又知那曲折的製片發行過程,更叫人禁不住在心裡輕拍 Lucas 的膀臂,告訴他好在他當初選擇生下這個孩子,他拍得開心,我也看得愉快。
  

我拍它的原因是我想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到。幸運的是,我不曾拍攝我不喜歡看的電影,我很喜歡這部,拍得很快樂,它真的是我的感性,而它現在依然是。它比我目前拍攝的風格有趣得多。我想這些非傳統的電影,才是我電影之心真正的所在。—— George Lucas


  不論 Lucas 締造多少影壇傳奇,《五百年後》一直就是他青春無悔的標記,是拍電影初衷的誠實表現,亦是他餘後數十年光陰裡贖罪的對象、最遺憾的想願;手心手背都是肉,雖淌著一點血但倒得還漂亮。某評論認為《五百年後》是 Lucas 生涯唯一真正拍過的電影,此言或許不假。

  大量的監視、指令、訊息傳遞、編號資料;犯罪行為身後的眾目睽睽、組裝管控社會的機器人、官僚失誤的犧牲品、莫名的法庭審判、荒謬的醫療測試、無邊無際的白色監獄,再到罐子裡的再造嬰孩、萌生逃亡意念的全息人,以及因金費達上限而撤銷的緝捕,還有鑄成日後《星際大戰》的許多靈感來源和拍攝經驗基礎(例如,光劍音效即是來自機器人的電擊棍,那是編劇兼音效設計師 Walter Murch 敲擊燈罩而得的素材;第三幕則能看出 Lucas 對追逐戲碼的掌握自如,會想起後來的《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中精彩的飛梭大賽)。非主流線性剪輯的敘事,加上古往今來的種種對照與呼應,都令人在觀賞電影時坐立難安,過程中來回搏動的思緒,也活躍得叫我們難以冷靜。

  我很喜歡片末 THX 奮力爬上出口後,那個為紅日映透的模糊剪影。沈落的夕陽漸漸顯出 THX 的輪廓,他隻身站在地平線上,一氣一息地喘著方才落幕的那一生的夢境;這一幕,彷若也道出一群盼望革新的青年從舊時代好萊塢的下沉中,執意挺起身來而確信日頭終將再次升起的寓境;未盡的語意、未知的明日等一點一滴的遐念於此盎然延展。這是一個構造極為簡單的故事,外表看似冷冽且被當代批為無情,實則是一封藏納情感溫度的短信。曾經詬病 Lucas 之於導戲的平板生澀,收畢《五百年後》後瞬間想通,導演之所以不仰求演員技法,全因他實是一位才華過人的導演,一位好導演最不需要的,不就是演員精力過剩的表演?影像的並置與聲音的安排即綽綽有餘,Lucas 也正擅此道。

  細細通過這條白色窄道,才第一次近距離的,懷著某種傷感與致意,去讀取一代影人的一生。《五百年後》作為處女作自然是一優異不朽的存在,作為小影迷我窺視創作人本我的小徑,更是一場無可取代的滿足。

 


▶ 原文:https://feilingwalk.space/thx-1138/
▼ Facebook:


電影爽度:7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8

Robert Duvall Donald Pleasence Maggie McOmie Walter Murch Francis Coppola 五百年後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