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篇文章

影評 亞歷山卓講電影:《列車上的女孩》─ 精彩度夠,但無法說服我。

2016-10-22 15:07:44


《列車上的女孩》 ─ 精彩度夠,但無法說服我

.

現在好萊塢像這種的懸疑電影真是一年比一年還要少了,今年有在台灣炒起來的我看大概也只有這一部了,在此點上是感到蠻欣慰的,加上優秀的選角,的確給了我一大驚喜。

.

論一開始《列》片就令我想到近幾年的著名懸疑小說改編的電影,在台灣可以看到的我是想到《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和《別相信任何人》,但兩部的成果的非常的差強人意。例外的就是大衛芬奇最近兩部《千禧年三部曲I:龍紋身的女孩》跟《控制》。在我剛看完《列車上的女孩》時,實在覺得大衛芬奇很偉大,因為不管是從影像色調、敘事手法或是表演風格等,我認為他就是擺明了就是要跟隨著《控制》走向成功之路。但它有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畢竟,想當芬奇沒那麼容易。

.

先從開頭講起,懸疑氣氛的營造和角色的刻劃,配上旁白的敘述,平穩的運鏡讓我們跟隨女主角在車內或車站四處穿梭,更加深了她在人群中平凡的身影,在我們這些觀看者眼中卻是極為的獨特,可看到這劇本在開頭極力的想將觀眾所有的注意力焦距在這位「主角」上,處理的很鮮明。隨後影像來到了車窗外,運鏡的速度及角度刻意處理成火車的速度,以及女主角的視線,在此出現了一定的「窺視感」,但影像並沒有明顯到涵蓋住車窗框,這裡拿捏的很好,影像設定的夠自然,容易「使觀眾不知不絕中掉進去」。對於一部懸疑電影來說,這是如此令人渴望的東西。

.

身處在深藍色調的車廂裡,被窗戶囚禁住,望向窗外綠意盎然且充滿陽光的社區,更不用說深色頭髮、衣服的女主角與陽台上穿著白色睡衣的金髮女子,在美術、服裝上的對比是強烈的。而那個眼神是很重要的(如附圖),這個角度真是好啊!當列車駛過神秘女子的這短短一分鐘,先去除旁白,影像上要散發出的渴望已是開場戲的大重點,就像火車一去不回,我想這邊要是沒到味後面也不用玩了,所以我想說這是整部電影最棒的一個鏡頭應該也不為過(當然開場戲完勝後面的任何一場),所以你可以看到在預告及劇照瘋狂宣傳的就是這個畫面、這個眼神!(海報還有另一個版本),不過可惜的是這場戲就是全片攝影表現最佳的地方了。

另外旁白以及配合交通工具行駛的動態感,也不禁令我覺得充滿著《控制》的影子。

.

在開場裡有一個鏡頭是我比較疑惑的,就是女主角瑞秋在車站坐著給人擦皮鞋,從畫面的後方可以看到清一色全是穿西裝打領帶的上班族,且全是男性。我想這裡應該是想塑造出瑞秋的角色特質,雖然是酒鬼,但不是人們那種「髒兮兮」的刻板印象,反而還是有錢去擦皮鞋,一種「奢侈」的表現,在此點的抵觸使腳色更加顯眼及印象深刻。但是對於「性別」的對比我就不懂他想幹嘛了,為何在這鏡頭做對比?暗示此角色行為在社會中的觀點被認定為男性?還是想為了加深人物特質,所以把她拉到中性位置?但是電影後面完全沒有把此觀點延伸,這樣我就不懂前面放那個有何意義了。

.

開場無疑是全片最好看,接下來越來越糟。

.

馬上出現梅根、安娜等人物名,並從她們的觀點開始敘述,沒想到處理的整個亂七八糟,若要分開講,就分開講嘛!哪有人一開始擺明要分開講,過沒多久又摻在一起了,那前面這樣做的意義在哪?

.

全片裡最不能說服我的就是梅根與心理醫生的看診過程,這場景摻雜在整部電影裡,應該是非常重要且爆點連連的,但最後竟然處理的鬼也不信。你可以看到那個診療室幾乎是全黑的,僅有窗戶使光進入,但那光可不是一般的陽光啊,竟然強到可以直直射在距離兩公尺坐在沙發上演員的臉,且完全沒照到旁邊。整個房間依然黑暗,演員的臉卻莫名的亮,吸收到這影像的觀眾,誰會相信?哪有診療室全黑的?
若是一個自由的空間,我相信怎麼打光有它的自由度,但是既然在畫面中開了窗,就應要維持這條件的合理性,我想有一定成分是導演想將這場景因為存在於過去,所以想製造奇幻的氛圍,但是這設計是很失敗的,過度不自然的畫面,摻雜在真實、現在的故事中,我自然會把它辨識為現實,因為它的比重相對小很多,但最後看到的只是過度不自然、戲劇化的呈現。

.

提到電影鏡頭中的性暗示、表現,其實看完我蠻無解的,究竟放入這些東西是要幹嘛?若是要凸顯梅根的美麗及吸引力,我想在外表以及前半段就足夠了,再一次講到心理醫生的戲,到這裡鏡頭還要刻意對準梅根的腿,或是安排她勾引醫生的戲,觀眾在前面被灌輸的資訊,其實已經非常足夠達到效果,梅根只要幾個眼神或幾句話就夠了,這樣只會變成多於和尷尬。梅根這個角色在電影後段有被試圖塑造成無辜、受害者的形象,但我認為他做的很不徹底,尤其是尾段導演又把她在鏡頭前全身扒光,我覺得應該想做與前段極端化的對比,但這是個失敗的嘗試。若他沒有把握能夠將觀眾帶往該去的地方,那何必自討苦吃讓女主角全裸?有些觀眾甚至在期待這一刻,該有的驚駭、恐怖、噁心是沒有的。

.

「川劇變臉」

在《列車上的女孩》這部電影中,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穿劇變臉,人物前後性情天差地遠,這也是她們對這部電影所努力的點,但是能夠讓觀眾信服就難了。在細節部分皆很不完整,因此,本片的劇本真的是差。先從劇本中讓瑞秋愛上梅根老公開始,看完電影,我可以說這對故事本身完全沒有影響,或許可說他們試圖描繪這個角色,但是我想真正的原因只是編劇一昧的照著小說寫,完全沒有考量到最後成果的可能性。記得電影中有段使我真的無言了,就是在心裡醫師突然冒出的西班牙語,在先前的片段中,我完全不覺得這角色的英語有任何問題,但接下來竟然要觀眾相信這條故事線索,對於「外國人」這個東西,真的該出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列車上的女孩》裡嗎?另外梅根前後過於極端的設定及表演,在這劇本中,可以說處理了5位角色的故事線,由此可知,看不到任何空間再為梅根做解釋,我想這設定就要做更改,此點導演的部分就我認為還可以再進步了。另外瑞秋的室友既然在前半段進入了故事,後半段完全不見蹤影,令我傻眼,台詞中也提到要請瑞秋立刻搬出去,然後????沒了???,光此點就可以是劇本糟糕的一個證明。

.

令一個則是警察,我看不到這個角色的邏輯,到中後段就很明顯看到她只是不斷的打回每位角色的問題,但是處理的相當糟糕,我只看到他們為了讓故事說的下去,對於這故事線毫無敘述。劇本將時間放在一些不影響故事主軸的劇情,試圖將故事塞的越滿越好,但是在於觀眾理解上卻是極度不足。一部懸疑帶有推理的犯罪電影,怎可以不在乎說服觀眾,光靠問題跟答案是不夠的。

.

而中後段開始過度的使用手持鏡頭,我的感受是它阻礙了觀眾對於故事的吸收,也讓前後段的視覺感差異太大,整個完整度是很奇怪的,且後段用了許多的慢動作,從這選擇我感受到的是尷尬,且畫面做的不順暢,我不認為這是個正確的選擇。

.

艾蜜莉布朗在這部電影有了很不可思議的演出,去年看《怒火邊界》的時後,就覺得艾蜜莉有了很大的突破,絕對是她目前最好的演出,沒想到今年更往上一層了,在前半段略帶誇張的演出,徹底的抓住了我所有目光,但可惜的是在劇本差的狀況下,只讓艾蜜莉的角色越後面越無邏輯可談,也直接產生了看她表演時心中的困或,但並不是艾蜜莉的問題。

.

3.0/10


電影爽度:3
故事劇情:3
氣氛營造:3
演技表現:3
題材鮮度:3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