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篇文章

心得 《不能沒有你》—電影中的真實社會議題及現象。

2017-01-19 21:44:53


前言

 

       本部電影改編自2003年四月時的真實社會新聞事件,雖然當時在社會上也算是影起一片譁然,但因自己當時仍然年幼,故對此事件僅有微薄印象但不知箇中細節,更遑論在事件背後所隱藏的那複雜且龐大社會階層縮影。

       此次,在看完由戴立忍導演所改編的電影後,雖然在人物和事件的設定上有做些許的調整,但是也因為在調整過後,戲劇的張力和對社會的諷刺感是有更大的加分作用。因此,本篇將探討此片中所呈現的社會議題,看電影中的呈現手法、真實事件及社會現象是如何穿插交織成一部令觀眾感到心酸和寫實的社會議題電影。

 

 

正文

 

一、看熱鬧的人們:

 

       在事件的開頭和結尾,導演選用了一群工人圍繞著電視機邊看著即時新聞邊大聲評論著「唉!一定不會跳的啦!」來貫穿頭尾。雖然這樣的篇幅加起來不長,但是反映了現在台灣的社會現象——鄉/酸民現象。一開始「鄉民」的使用是從網路PTT開始的,但隨著網路社群在台灣發展愈來愈蓬勃、使用人數逐漸提高,愈來愈多人成為所謂的「鍵盤評論家」,只要躲在螢幕後面敲敲打打便能去評斷所有的人事物。

       然而,這些評斷他人者有了解到實際情況的全貌嗎?並不然。這些鄉民們從網路、新聞、報紙甚至是剛剛親眼所見之處,去擷取訊息然後再自己用想像力加工一遍,串成一篇他們認為的大作,並且加以評論並放到網路上供人瀏覽。

 

       而影片中的人們就是最早期鄉民的原型。雖然那時代的網路還沒如此發達,但是人類評斷或推測他人的行為——或者我們可以說是一種人類的天性,卻是早已存在。圍觀的工人們將新聞內的資訊幾乎可以說是非常武斷的下了判斷,認為武雄是罪犯、想紅、懦弱者等等,甚至是把這一整事當作一場鬧劇在看。而阿財哥是當下唯一清楚整個事件經過的人,因此從關掉電視的無奈轉為和圍觀者發生衝突的憤怒,但其他人無法理解阿財哥的行為,反而認為唯一清醒的人才是最無理取鬧的。

 

二、底層勞工的悲哀:

 

       1.資方壓榨:

       在電影中武雄的工作是海底清潔員,雇用他的發哥(資方)明知這是一樣需要有執照的工作,但是為了節省人力成本於是雇用了沒有執照的武雄;潛水用的空氣幫浦基本上使用的時候需要有人在旁邊顧著機器和管線,且空氣幫浦的維護也須由業主來維護,但是發哥卻都沒有做到這些法律規定之事項。而身為雇主的發哥深知,就算武雄哪天不幹了,要做這份工的大有人在,縱使薪資不公平、工作環境惡劣、工作待遇極差且有危害自身安全的疑慮,但是發哥雇用人是根本不管你有沒有去做這分工的條件,而是把省工資當作選擇員工的第一考量。

 

       2.教育程度:

       再反觀勞工這一方(武雄),從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居住環境(違法居住、偷接水電)及生活條件(狹小陰鬱的空間)並不是非常好,且透過整部影片可以觀查到在處理妹仔的戶口問題時,他並不是很能理解所謂的官場文化、政府機制和話術,而這部分通常都會和教育程度有一定的關聯性在,因為教育體系本身就是一個社會縮影,透過不斷的升學,不僅是習得更專業的知識同時也是學會如何在更複雜的社會架構下生存,顯然易見的是武雄缺少校園生存經驗(片中的資訊只有辦法確定他有唸過小學,但有沒有完成學業不得而知)。

 

       3.教育與金錢缺乏的加乘效果:

       透過武雄為了幫妹仔辦戶口,我們可以看見再遇到問題時他幾乎只會說不知道該怎麼辦,都是阿財哥這個比他更熟知社會規則的人在旁邊不斷幫他出主意、拿方法,而當他在戶政事務所的時候被告知非妹仔的法定監護人和得知原來自己的前情人是有夫之婦,可以看出武雄為人單純到已經是脫離這個社會的運轉機制一段時間了。而這樣的他突然回到現實中時,他極度的不適應甚至無所適從。而因為教育及金錢的缺乏,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顯得更加困難,就戲劇層面來說是加強了整個故事的張力以及為後面的情節做鋪陳,然而這會不會是現實社會中某些人物正在真實上演的人生故呢?

 

三、互踢皮球和階級:

 

       在替妹仔辦戶口的過程中武雄分別去了戶政事務所、立法院、立委辦公室、警政署戶政司後又再回到一開始的戶政事務所,雖然說找立委是阿財哥跟武雄提議,但是透過武雄不斷奔波在這些政府機關之間時,可以看見整個政府機構龐雜的分工,雖然是表面上是各司其職,但是每個代表政府機構的公務人員在說話時都喜歡用著文鄒鄒的法律條文和話術來壓一般民眾,而就武雄只能順著對方的話不斷在這些政府機構中揮汗奔走,因為沒人想把麻煩事惹上身,麻煩當然要踢得越遠越好。

       可是當林立委一通電話,武雄原本見不到的人卻立刻就能見到,更諷刺的是當在辦公室裡武雄因為緊張且自卑所以顯得侷促不安的身體語言對比戶政司官員一坐下來後身體往後靠和翹腳極端的自大表現,妹仔辦戶口這件事對關於來說只是過個場面話而已,畢竟是林立委打電話來拜託的,對他們來說不過只是稀鬆平常的官場式的寒暄罷了。

       但對武雄來說,這群人手中握有的權利代表著他不用跟妹仔分開的希望。在影片的最後我們當然也看到這樣政府機構一層層「交待」下來後都變得無聲無息,最後武雄在天橋上大喊的「社會不公平!」,不僅僅是表達作為血緣上的親生父女在法律上卻是陌生人的荒謬性,還包括了社會階級權力的不平等、資源的分布不均和政府部門的公務人員在處理案件的不積極及態度不佳、被資方壓榨等等,這些不公不義之事似乎都沒人能看見,就算當時有再多的記者圍繞在天橋底下,他們在乎的是怎樣才能拍到好的新聞畫面、最聳動的新聞標題,藉此吸引到最多的收視率。

       在武雄的眼裡,似乎公平和真實已經不存在於現在社會中了,這個世界或者說整個政府體制結構只剩下冷漠與無奈。

 

 

小結

 

       導演透過原本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不能沒有你》,除了加強故事內容本身的說服力道之外,雖然修改了部分事件內容,但是依然能夠令觀眾接受。透過電影的敘事及戲劇的表現,能從虛幻的電影中看見社會的真實性,且因電影性質的關係——在黑暗中觀眾的所有感官專注力幾乎都聚焦在電影上,所以能夠接收到比看電視更大量的訊息量。

       因此在觀看社會議題電影時,就算我們知道導演想藉由影像或是角色的故事來告訴觀眾他在意哪些現象或議題時,觀眾的接受程度及反應會比平常還要再多許多,甚至是可以觀察到更微小的細節。同時也透過電影的外衣,去引起更多原本對於相關議題陌生的民眾注意、降低一般在探討社會議題時的嚴肅氛圍和對於社會現象之間的距離感。

        與其死板板的宣導或是書寫自己看見的社會現況,換個方式讓民眾自願走進電影院去接收這些訊息,且在看電影的同時觀眾隨時能夠走進成為其中一個角色,去感覺、去理解當下角色的心理狀況和正在遭遇的衝突,或許更能達到導演及編劇創作出這個作品的初衷。

 

 

 

備註:

圖片一轉載自:https://inhelix.blogspot.tw/2009/11/1980.html

圖片二轉載自: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685240

圖片三轉載自:https://artmagazine.com.tw/ArtCritic/article656.html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