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篇文章
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
《一一》

影評 我該如何活下去? ──《我是布萊克》影評

2017-01-24 10:56:54


「你可能不認識肯洛區,但你一定感到無助過;而你是否有想過國家、政府的功用呢?還有我們為何永遠都要像村上春樹說的選擇站在雞蛋而非高牆的這邊呢?」

 

布萊克是一名有才又有善心的木匠,因為工傷而被迫休息,他尋求社會局的幫助,卻屢屢遭到刁難與難堪。他不會操作電腦;他聽不懂那些專業的術語;他不會拍馬逢迎甚至他的直接讓人覺得他是無禮的,於是最後他忍無可忍,在牆上塗鴉,我們還可以聯想到了什麼?最近的一例一休問題;之前的工人案等等。英國有這樣的事情;台灣又何嘗少過呢?(延伸閱讀:全國關廠工人連線事件/https://silent0123.blogspot.tw/2013/02/blog-post.html

 

電影中另有一名單親媽媽,處境一樣險困,卻也同樣因為不善言詞,而被體制排除於外,善良的布萊克出手援助,成為了凱蒂冬天的暖陽,然而經濟的問題卻仍存在著,政府的援助遲遲都沒有送到兩人的手中,不斷困擾著他們,繁文褥節般的層層官僚體制,並不友善的社會環境,加上人最後最後的那點重要的自尊,都造就了結尾悲劇的必然。(延伸閱讀:多元成家法案/https://billy3321.github.io/tapcpr/common.html


布萊克讓我想到了孔乙己。這篇魯迅的著名小說相信對大家並不陌生。課本說孔乙己是個可憐之人,他食古不化、滿口之乎者也,成為眾人取笑的對象。故事的敘事者小伙計,原先對他態度不算差,可是隨著情節的進展,小伙計也隨著短衣幫、掌櫃的成為了冷眼旁觀的「看客」,故事的最後結在:「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如果我們回去看寫這篇文章時的魯迅年近不惑,卻選擇從12歲的眼睛看出去,再去看魯迅的生平,12歲時的他正值家道中落,父親大病,可想而知一定內心寂寞又孤立無援。或許這便是解開他為什麼要用「的確」和「大約」這兩個矛盾的詞的原因:小伙計始從一開始替孔乙己找推托的理由並且說他有守信的優點;到孔乙己教他識字時的不屑與最後孔乙己被打折腿時他把酒「放在臺階上」時的隔閡感,我們可以感受到小伙計的冷漠愈來愈明顯;反回來看,當時魯迅和孔乙己的處境不也是相同的?他多麼希望有人能伸手拉他一把?或許這樣便合理地解釋為何他用了「大約」這個詞,因為他其實內心並不想要孔乙己真的就這樣死了!長大後的他,他想如果當時他能多一些友善;如果當時不要那麼自掃門前雪;如果他可以不要在孔乙己到店時和其他人一樣笑,如果啊如果。孔乙己的悲劇當然有他自身性格所造成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別忽略了體制所帶給他真切的迫害;以及其他人無情的訕笑無情。(延伸閱讀:孔乙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CXrj7_x3U

 

所以最後我想說:我們能不能有些時候多付出一些關懷和愛儘管可能沒有回報;有時候就熱心一些儘管自己可能吃虧;偶爾行些舉手之勞的小善就算可能被欺騙;雞婆就雞婆,甚至可能常常會熱臉貼冷屁股,有時害會被誤會別有居心,但是,至少當悲劇發生(像孔乙己跟布萊克的結局)時我們能少一些後悔,我想,這或許才是身而為人最重要的價值--就是關心那些與己無關但卻重要的事!期許這個世界會愈來愈好,是因為有我們每一個人的存在。(延伸閱讀:遇見街貓Bob/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Gd8PGg1yM)(延伸聆聽:濁水溪公社的晚安台灣/https://www.youtube.com/watch…

電影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zvrKy1-LMM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

體制 肯洛區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