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篇文章

影評 我無法理解何謂劇情片如同我無法理解何謂純文學

2017-03-08 20:52:42


這篇心得頗文不對題。會下這個標,只是由於我在思考如何撰寫《異星入境》(Arrival)的心得時所浮現的困惑:為什麼這是一部「科幻片」?的確,它有著一個超級科幻的譯名(原著直譯《你一生的故事》則隱匿了科幻味),但最能代表科幻的符號──外星人,在這部片裡事實上似乎沒什麼戲份,不像「異星入境」這譯名所暗示的那樣:好像會是個外星人入侵地球啦的老哏;章魚似的形體(都噴墨汁了其實就是章魚啊)也並不是新概念,存在感實在不強──雖然那蟲卵般的「太空船」有著「巨大」的存在。但它顯然是「巴別塔」的隱喻,而非寄生的概念。

開頭半小時左右其實我一直在忍耐:沉悶的節奏,還有那些被男主角(?)認證的一群笨蛋角色;美國遭遇外星訪客時的強烈反應也讓我久久無法入戲:無盡的停曠課,和極度小心翼翼的軍方。我不禁想:哇喔,原來人類對於歷史這麼敏感?時時謹記歷史教訓?第一時間就知道自己快變成十五、十六世紀的Native Americans囉?所謂祖先不做虧心事,來日不怕外星人……嗯,總之,回到「巴別塔」。海闊天空看完這部片並為其震撼後可以發現,在男女主角第一次見面時,伏筆就已埋下:這裡的伏筆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外星人「weapons」的真正含義,對,就是指「語言」或「文字」。第二層次是,這裡把「語言」認知為可能變成一種「武器」的句子,是來自語言學家女主角的著作。這也預示了他與七足外星人的不解之緣。

有人說,這是文科生看的「科幻片」。暫且認定這是科幻片的話,我的確是同意的。畢竟這整部片都涉及且立基於一套語言學的概念和實踐:像是,學語言時,了解該語言圈的文化有助於學習該語言,而該語言也反映出該文化的特質與思維方式(例如,寒冷地帶會有特別豐富的關於冰、雪的詞彙);人類的思維依賴語言,故也為語言所限,語言結構影響人類的思維結構;女主角和外星人建立共同詞彙以致習得、建立出七足外星人的語言系統的過程……諸如此類。語言,或更精確地說──他們的「文字」,是這部片的核心。這樣看來,如果純粹把外星人當成是地球上任何一個「未知」的異族,就像五百多年前西班牙人與美洲原住民初接觸時那樣彼此溝通上的陌生(雖然立場反過來),好像也毫不影響。並且,那些不時穿插、出現女主角腦海中(看似回憶手法但其實是預知)的蒙太奇,讓這部片又傾向親情/愛情的軸線……。那為什麼要外星人?或許是為了有一座「巴別塔」似的飛船。超越人類文明想像的奇觀總是要跟外星人掛勾更為「合理」。

舊約傳說中,人類建造巴別塔,神讓他們的語言由「共通」變為「分歧」,爭端遂起,阻卻了通天的野心。對照此片中,外星人來到地球,卻是要讓人類與他們有「共通」的語言,以在三千年後(原來地球人到時還不會滅亡,該悲該喜?)能夠幫這些外星人天知道是什麼樣的忙。這項設定,一方面與這個舊約故事是相對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各國差點因為語言的「誤解」而向外星人開戰。

此片不禁讓我想到2010年的另一部「科幻片」《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這部片以「複製人」為主題。說到複製人,免不了是討論人類存有、科技倫理什麼的。但這個故事,不是以外在的眼光去探討「製造複製人」合不合道德倫理,而是從複製人自身的角度,他們的內心活動、痛苦喜樂、宿命掙扎,以他們的思想感情來質問這個「倫理」。若他們不是複製人,那就會是普通的人類生老病死、情感糾葛的故事,因為他們與一般人類具有一樣的思想跟情感能力,很多概念可以用「種族」、「階級」的代換而傳達類似的東西;然而劇情細節中,許多他們遭遇與忖度的一切,又無法離開他們屬於「複製人」(這個科幻元素)特有的、現實世界不存在的經驗跟視角。在影像上,從頭到尾只看到一群看似普通的人類,背景時代甚至不是科幻片常見的「未來」,而是1960年代!於是科技感與懷舊共存、複製人與常人混同……。

這兩部片都不像是傳統充滿「科技奇觀」的「科幻片」,我不禁想,如果有科幻元素就等同科幻片,有逗趣元素就算是喜劇片,有戀愛情節就視為愛情片,有恐怖內容就歸為恐怖片……那到底什麼是「劇情片」呢?當然,這些分類都可以同時並存,那或者反過來問:什麼樣的電影不是劇情片?好像只有某部分的實驗片跟紀錄片?但總有從不看紀錄片跟「藝術實驗片」人跟我說:他不喜歡看劇情片。

文類真的是很奇妙的一個概念。

那麼,有人知道什麼是純文學嗎?


電影爽度:7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9

Arrival 別讓我走 Never let me go 異星入境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