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幕迷影評」舉辦試映,
有幸欣賞了《抓狂美術館》,
一個廣場,各自表述?
本片導演魯本奧斯倫的前作《婚姻風暴》(2014),
當年拿下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評審團獎,
本片更榮獲 2017年坎城影展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
也代表瑞典進軍奧斯卡外語片;
片中有件叫作〈廣場〉(The Square)的裝置藝術,
強調「廣場是信任與關懷的殿堂,
在裡頭,我們有同樣的義務與權利」,
如需要幫助,就站入方格之中;
看了相關報導(鏡週刊第68期)才知道,
原來這件作品,其實是出自導演和製片的手筆:
起因是2008年瑞典開始出現富豪專屬的封閉式社區,
森嚴的門禁,彷彿宣告對牆外的世界沒有責任。
這樣的社會現象,讓導演和製片在2015年推出〈廣場〉,
希望提醒大家:我們都是人類的一份子,
應該負起責任、信任彼此,該作品至今仍在瑞典、挪威展覽。
創作裝置藝術的同時,
導演也發展相同主題的劇本,
最後拍成本片:
一位美術館的館長,某日意外被人扒走手機和皮夾,
他透過手機定位功能,發現手機落在一棟
以中下階層移民為主的公寓內,
於是他決定挨家挨戶地塞警告信,
好讓竊賊歸還失物,
想不到卻造成一連串的失控......
在《婚姻風暴》中,男主角遇到大難臨頭,
卻因恐懼拋棄妻兒選擇自己先逃跑,
發現是虛驚一場後,結果更難面對的處境,
令人印象深刻;
本片更是各種尷尬如同鞭炮般一連串爆發,
只能說真的是很特別的觀影經驗(笑);
令人聯想到同樣在坎城影展
獲得最佳劇本獎項的《聖鹿之死》,
兩位導演都在不斷向觀眾挑戰!
本片對於在車站或超市前乞討的乞丐的著墨不少,
其中很多是來自其他國家的移民,
因為當地的生活不好才來到瑞典;
同樣對於移民(或難民)議題,
在2017柏林影展榮獲銀熊獎的
《希望在世界另一端》,
兩位導演即使說故事的手法不同,
出自人性的關懷,和為其發聲的用心
則是共通的;
獨樹一格的本片將於1/19上映,
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8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