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篇文章
「你是帶著懷疑來的,我怎麼解釋都沒用。」
哭聲

影評 淺談「史丹利·庫柏力克」-發條橘子

2018-01-31 18:09:25


獵奇推薦
《電影:》發條橘子
《類型:》劇情片
《產地:》英國
《上映時間:》1971年
《片長:》136分鐘
《導演、編劇、監製:》史丹利·庫柏力克
《觀影前小知識(這次,有點長):》
不免俗的,我還是要講一下,很多人都知道的知識,這部改編制英國作者-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在1959年,該作者被診斷有不治之症,於是下定決心,返國當一名職業作家,不知作者是否是在這樣的氛圍下,寫出這部作品,結果最後診斷是誤診。

該片在1971年上映,睽違了46年,才讓影迷們得已在大螢幕看到這部被英國譽為7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之一,當時該電影,造成很多相關暴力、犯罪事件滋長,加上輿論壓力抨擊下,讓導演不得不聲明,在他死後,才得已解禁、問世。

該電影與原著小說不管是結局還是理念上,都意見分歧,原著偏向認為犯罪應如發條般直線行走才能達成穩重,而該片導演卻是以極度戲劇化、歌舞劇般演繹善這件事情的根本。

原著小說共21章篇幅,而導演拍了兩個版本,一個只到原著小說的20章節,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版本(在此完全不劇透),一個拍到跟小說一樣21章的版本,想知道21章在講什麼嗎.....?待會兒觀影感想會提到一點。

《小知識最後:》為什麼叫發條橘子,作者解釋,人天生下來,就有自由意志的權利,當社會規範、群體意志,迫使每一個人,強加非自願意志去決定從善、從惡的選擇時,就像上了發條的橘子,雖然色彩豔麗、多汁,但實際是單方面被驅使行屍走肉的人罷了。

《觀影感想與瞎聊:》
在此呢!我只會提一點點電影解析,算是個人看法,因為我很討厭去解析電影裡奇妙的片段和解釋大家都知道的小知識,這些上網都查的到(不是嗎!)
首先,會認識這位鬼才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是因為接觸了他的「鬼店」這部經典改編至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有人會提怎麼沒看過他更有名的「2001太空漫遊」,但不好意思!我就是沒看過(又離題了
片頭,看到這位男主角-亞歷克斯左右眼不對稱的造型,讓我聯想到,就如龐克次文化,表現自我反叛精神、衝撞體制,反對社會規範,抗拒現實生活禮教的一種手法,就已經開門見山,解釋了他的個性,而他穿著就如片中收藏的耶穌雕像般,內褲外露,這裏我自己解讀為是一種象徵他個人認為的真理,他愛聽貝多芬交響樂、收藏毒蛇、愛到酒吧喝摻了毒的人奶,喝完到處打架、鬥毆、姦淫辱掠,一個文藝流氓這就是他,本質上純粹的惡,即便被監禁,依然無法掩飾他內心根本的慾望。(解析就到這...)

該片是一部寓意式,架構在未來科幻的反烏托邦電影,但是,不是指科技方面,更像是文學、社會層面,導演把性與暴力泛指人原始的底層慾望,充次在每一幕場景,以及探討自由意志、隱惡揚善的詭辯,到底這世界是為善,還是為惡,當一個人只有絕對的善 或是惡,被剝奪自由意志,強加所謂善的治療後,還算是一個人嗎?還是就如同被上帝操作,上了發條的橘子(隱喻),顯然當人如果只存在著ㄧ種意志,是無法生存在這社會上,由此可見這世界本來就為惡,但也非絕對,就如現今社會,什麼是暴力,絕對不是表面上動手才叫暴力,我們可以看到新聞常播有人因為輿論自殺,這就是語言上的暴力,職場老鳥欺負菜鳥,倫理上的暴力,對霸凌冷眼旁觀,冷漠的暴力,老師對成績差的學生打罵,教育上的暴力,在臉書匿名開幹,文字上的暴力、甚至大家還記得有一則新聞,在捷運上,女高中生因為身體不適去座博愛座,遭到婦人自以為正義的謾罵,這種從我們ㄧ出生,就植入,社會上強加給我們善、惡的標準,導致雖有自由意志,卻在冥冥中,被操弄,遵守規範,難道不也是一種意識、操控上的暴力嗎?
我們都知道,卻也還是默默遵守了,雖然整片在形容暴力、性、自由意志,是以黑色幽默、歌舞劇、誇張的方式去詮釋,但值得令我們思考,這社會存在著每一項指標性的善與惡、遵從標準,無法用直覺單方面去決定,哪一件才是對的,真正的自由意志,常處於灰色地帶,必須經過歲月的歷練成長(就如同第21章),才得以正確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9

史丹利·庫柏力克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