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篇文章

影評 打破你以為的世界

2018-03-05 17:21:57


裸體午餐

Naked Lunch

基本介紹

導演:David Cronenberg

原著小說:William S.Burroughs

編劇:David Cronenberg

攝影:Peter Suschitzky

配樂:Howard Shore、Ornette Coleman

剪輯:Ronald Sanders

美術指導:James McAteer

製片:Gabriella Martinelli、Jeremy Thomas

發行:二十世紀福斯(20th Century Fox)

上映日期:1991年12月27日(美國),(絕大多數國家禁播)

片長:115分鐘

 

主演

Bill (William) Lee:Peter Weller

Joan Frost / Joan Lee:Judy Davis

Tom Frost:Ian Holm

Yves Cloquet:Julian Sands

Kiki:Joseph Scoren

Dr. Benway:Roy Scheider

Fadela:Monique Mercure

Martin:Michael Zelniker

Hank:Nicholas Campbell

Hans:Robert A. Silverman

 

預告奉上

 

劇情摘要

1953年,紐約,外表冷靜理性的殺蟲人Bill(Peter Weller飾)"抗拒"寫作,在脫序的情節下他誤殺了他的妻子Joan Lee(Judy Davis飾),此時一隻會說話的蟲告知Bill真實身分其實是一名特務,他妻子的死並非意外,慌張的他於是在蟲的指引下遠赴北非,在那裏他遇到了酷似原妻的女人Joan Frost(同樣Judy Davis飾)、同性戀商人和蟲化身的打字機,究竟這一切有什麼關聯?是一場巧合? 一場陰謀?還是.....

 

開場白

安安安,三句輕安,我是遺毒人間的戴奧辛,最愛食保鮮膜蛋包飯,沾點洛因配他命,這是我每日必嗑的早午餐。下文且聽我腦洞大開,娓娓道來。

 

這是一部註定無法被大眾接受的電影,你會看到它對主流價值的藐視與不在乎,它肆無忌憚的使用我們想的到的敏感素材,在零碎費解的剪輯裡,讓觀眾在折騰中不斷拉扯,也逐漸接受這樣讓人不舒服的調和,且你會被它深深吸引,在腦海揮之不去,欲拒還迎,《裸體午餐》就是有這種幻象衝擊如潮的魅力。

 

「你有想過,吸毒者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嗎?」

 

      真的無法說看懂這部電影,但為了能擠出一點東西,戴奧辛前後共看了三次,在無端的心理壓力下,於是心力交瘁,也於是好像有了些共鳴。

      以下會直接以我的理解,嘗試解析,所以會涉及主觀、涉及劇透,如果想保留完整的觀影感受,建議中離,如果你覺得先知道一些東西能減輕心理壓力或增加理解的話也歡迎。

 

Here we go!!!

我們習慣以常識、以科學、以邏輯去理解電影的含意,但這些規則顯然不適用這部電影,它零碎、脫序,大量的隱喻,讓《裸體午餐》難以消化,不如我們嘗試把眾多元素拼在一起,並分層解析:

 

第一組:幻覺與現實、蟲(異形)、時間、作者的親身經歷

    《裸體午餐》這部電影是根據「垮掉的一代」代表大師William S. Burroughs的同名小說改編。在1950年代,垮掉的世代,他們站在主流的隔岸,譏笑著一切原則價值,包含文學。於是他們的文學充滿了斷散的文句,有如夢中囈語,艱澀、跳躍、極端,近乎不可理解。

《裸體午餐》電影亦同,我們的常識在這裡毫不管用,幻境將現實穿插的支離破碎,正當以為是幻覺的時候,總有那麼一點線索讓你懷疑這是現實;但正當覺得這是現實的時候,才猛然發現,這一刻其實是幻覺。也才會意識到我們正跟隨電影的腳步,用吸毒者的視覺、聽覺甚至是觸覺,感受他們的世界。

幻覺與現實不斷轉換,而每當蟲(異形)的出現,幾乎可以合理懷疑此時此刻為Bill 的幻覺,我們不能用簡單的推理,去證明Bill上一幕嗑藥,所以下一幕蟲的出現就是幻覺,因為電影裡最無法被定義的常識就是「時間」,每一次轉場畫面都可以感受到「時間」在流逝,但究竟過了多久?Bill 活在一個沒有「時間」的世界。

但蟲(異形)卻一再的「指引」Bill 做了關鍵且看似合理,但實際卻每況愈下的決定:逃離緝毒偵訊室、殺了自己的妻子、到密地(Interzone)、搞上Joan Frost、嘗試同性的性愛等等

 

「那蟲(異形)究竟象徵了什麼?」

 

蟲(異形)究竟象徵了什麼?整部電影出現了三種不同類型的蟲(異形),首先是甲蟲(蟑螂、打字機等);其次是異形包含:Bill和Joan Frost偷情時的異形、瑪格瓦姆(Mugwump)等;最後是無所不在的蜈蚣和Cloquet(Julian Sands飾)在鳥籠做愛的模樣。

 

扒開其堅硬的外殼之下,潛藏著肉色、濕黏、溫熱、猥瑣的慾望,人們總是害怕它的醜陋但又無法自拔,也許這正是慾望的具象。而不同的蟲(異形)也象徵了不同層次的慾望,最初的甲蟲還包覆了外衣硬甲,後來則剩下單純的肉色渴望,而貫穿電影,無所不在卻又和Cloquet一起消失的元素蜈蚣,似乎象徵著同性之愛的深層慾望,也許以1950年代的觀點來看,同性之愛是被貼上更為反叛與墮落的標籤,亦是最讓作者(William Burroughs)掙扎痛苦的最大原因吧。

不知不覺寫了好多,其實看第三次時,我花了許多心思在思考,究竟那個遊戲「William Tell(威廉知道)」於電影有什麼意義?Joan Lee 和 Joan Forest又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這兩個元素首尾出現,貫穿電影,卻突然、費解、充滿疑雲?

說白了,這其實就是William S. Burroughs的親身經歷,而現實有的時候會比故事來的離奇,來的荒誕。

 

「他因販毒吸毒被判在家監禁,後與同居人逃到墨西哥,又在酒醉後誤殺妻子,被判緩刑兩年。他後來浪跡南美洲、摩洛哥,回到美國後,以《裸體午餐》一書驚動文壇,曾引起審禁官司,許多名人都為他的官司出庭作證......」    ─商周出版

 

「William Tell (威廉知道)」源自瑞士的傳說英雄,有反暴政及弓箭射帽子上蘋果之事蹟,以歌劇《William Tell》聞名於世。

「William Tell」和前後出現的兩個Joan(Joan Lee & Joan Forest)是情節裡少數貫穿頭尾的元素,而還有一個貫穿頭尾的元素是在片中最開始時將Bill待補的2名緝毒員,他們在結尾的時候化身成了安奈克斯(Annexia)的守衛。這些都象徵著,Bill (William)陷入一個痛苦的「輪迴」,而且是「愧疚」不已的輪迴。

 

一切的迷幻脫序,好似從妻子的死亡開始,儘管妻子與好友不淪,將之射殺的陰影讓其墮入更深的迷幻(密地 Interzone),最後本應自省而結束的痛苦,卻是下一場虛幻的開始(安奈克斯 Annexia)。

 

 

第二組:頻繁出現的元素,文學、寫作、打字機(蟲)-

是關於William S. Burroughs 對於「文學」、「寫作」的態度,而他的寫作態度其實電影一開始就解答了:Bill、Hank、Martin 三位好友相聚,一個人認為寫作必須是發想文句時,最初那個真實的自己,才是寫作的真諦;另一位認為,寫作有「平衡」的使命,必須是千錘百鍊方能經考驗的字句;而Bill 則說:「根除一切理性,所以我十歲就放棄寫作了」

所以Bill 其實和Hank、Martin一樣同是作家,並且認為理性是寫作的枷鎖,於是他使用藥物飄盪在幻象之中,並且在幻象中完成創作,觀眾於是和Bill一起具象了錯亂誇張的故事、孤獨且赤裸的真實、最後迴盪在沒有結束沒開始的因果。

必須說 Peter Weller(飾演Bill Lee)真的是非常出色的演員,在極其冷靜的詮釋下,我們分不清現實虛假,「從十歲有理性開始,我便無法寫作,於是 毒品,就是我捨棄一切理性的門票。」

於是觀眾和Bill 一同坐上了一輛不惜身滅,沿著對文字無限渴望的路,儘管掙扎顛頗、萬劫不復,依然直直的走向無法重來的不歸路,只是我們都被窗外迷幻的風景所迷住了。


這篇實在寫得很冒險,作為剛起步或許用Cult本身就很不該,但想寫的衝動又壓抑不住...

 

如果你喜歡我的作品,請支持我們「開瓶器電影院」,我是戴奧辛,我們下期再會

 

電影截圖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8

禁播電影 末代青年 開瓶器電影院 為電影乾杯 cult film 戴奧辛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