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篇文章
「理想是和平,歷史是暴力」
怒火特攻隊

影評 「恩德培行動」:從德國劫機犯視角看的劫機事件

2018-04-05 00:01:47


 

  「恩德培行動」其行動的困難、距離之遠,使它成為劫機救援史上的傳奇。因此「恩德培行動」已被當作許多反恐組織訓練的教材。
  2018年版的「恩德培行動」並不是動作爽片,而是劇情片,這場劫機行動的成員有德國赤軍的左派份子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的成員組成,電影偏重在德國參與的兩名劫機犯的戲份,他們的目的跟其他成員很不一樣,他們是德國赤軍(紅軍),為共產主義支持者,反法西斯和帝國主義,他們不是軍人,而是革命志士,在他們的立場,是為被帝國主義欺壓的難民發聲,具有崇高的理念
  然而其他巴解的劫機成員的目的是要求以色列和其他國家釋放被囚在其國內的53位恐怖份子,人質只是他們談判的籌碼,因此德國的赤軍和巴解的成員產生了衝突和矛盾,甚至讓德國的成員思考其參與行動的初衷,他們犧牲了這麼多做這些事,結果是否符合他們的理想?
  另外在以色列國內的情況,總理拉賓和國防部長西蒙之間的拉鋸也很精彩。一般在歷史評論中,認為以色列在這場行動中是玩兩面手法,一面說要協商;另一面暗中進行軍事行動。電影的描述則不同,拉賓是政治家,他想走協商路線,他認為協商才是解決根源的方法,不然恩德培行動結束後,還是會有下一場恐怖行動;西蒙是軍事家,他想要的是如何成功有效率的進行救援。這中間除了理念的不同,還有政治鬥爭與國際關係的複雜性,使得救援任務要考量的點更為複雜。
  電影沒交待的事很多,電影花了較多的篇幅在描述德國劫機犯的參與動機、回顧、內心戲部分,但少交待了這個行動更多難以執行的原因,使得這個救援的傳奇色彩少了一些,如他們從以色列飛到烏干達除了距離長達3200公里外(往返要6400公里,以戰機來說是非常遠的距離),還要飛經5個敵對國家,另外烏干達對以色列也不友善,要在烏干達執行軍事行動會被視為入侵行為,以色列要如何安全的抵達烏干達、安全降落、要如何救援人質、如何安全離開,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場救援從以色列飛機落地到離開,只花了不到1個小時。
  另外救援的場面,只有在準備執行和落地的幾幕精彩畫面,救援和帶離人群的過程,以及行動中很傳奇的「離開前轟掉烏干達機場的11架戰機」也沒有拍出來,可能導演怕過度精彩的動作戲搶了他要探討的主題,還是其他我不知的原因,但就我自己的喜好來說,若這段救援能拍得更精彩,對整部電影會更完整。
  再來戲中一段出現好幾幕的舞蹈和音樂,完全吸引住了我,我找了一些資料,導演使用了一段巴希瓦舞團著名的舞蹈「細胞分裂」,他說這是一段隱喻,他不想明說。也許是他想要讓觀眾自己去體會吧!由於我太愛這段表演和音樂了,我去查資料後,得知「細胞分裂」舞蹈中使用的音樂,是希伯來人(以色列最早為希伯來人建立)在逾越節時唱的傳統歌曲「Echad Mi Yodea(Who Knows One/God)」(逾越節的由來請見附註)。
  這首歌在片頭和片中穿插,舞蹈和音樂表現最完整的地方是在軍事行動時,除了其震撼的音樂和動作非常符合氣氛外,我認為其中隱喻的意義是,這場軍事行動為「一場神蹟」,是上帝的工作方能成就。如同我前面敘述其任務的困難,以及其直至今日仍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將以色列人從烏干達帶回以色列的歷程,與出埃及時的以色列人景況,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這部電影,若以看爽片的期待值看,你會非常失望,建議看電影前要先做好功課,方能明白導演想傳達給觀眾的信息。整體上,我認為軍事行動部分不夠完整讓我覺得有點可惜,劇情的部分和演員的表現是沒話說的棒。

(附註:逾越節的由來,為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時,摩西蒙上帝的呼召要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卻受到埃及法老刁難不願放走以色列人,上帝要降災予埃及,每次都有讓摩西和亞倫先警告法老,但法老心很硬,以至陸續降下了九災,法老還是心硬不放以色列人走,最後第十災前,上帝指示摩西教導以色列民用羔羊的血,塗在門楣和門框上,上帝的第十災降下時,越過了所有塗羔羊血的屋子,以色列的長子都存活了下來。埃及境內的長子都死了,包括法老的長子,法老終於屈服,同意以色列人離開。之後以色列人每年都會過逾越節,以紀念上帝的救恩)

以下為電影中的巴希瓦舞團舞蹈「細胞分裂」完整版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8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Ya Ching
2018-06-26 01:31:20

我倒覺得舞蹈穿插在電影中顯得突兀,讓人感覺導演無法用整個事件的畫面和人物對話來刻劃故事,必須依賴其他的旁門左道穿插。且電影整體劇情節奏拖沓,充斥著過多不必要的片段,劇中人物性格的描寫也很差。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