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旁白表明了整部電影善惡的立場,為我們介紹了代表邪惡的一方—東廠,敘述他們如何作惡多端、奸詐狡猾、傷天害理,直白了當地讓我們進入故事的時空,與善惡的分辨。
龍門客棧有他獨有的簡述故事的方式,讓人誤以為是在看戲曲表演,整部電影,不論是講話、動作、甚至是武打,都走在配樂的節奏上,規律的噸點與一快一慢的節奏,搭配上吹打樂器讓整部電影都充滿戲曲的色彩,充滿詩意與藝術的元素,雖不夠寫實但藝術價值的確著實。
當年的武打動作現在看來有一種特別的趣味,一進一退、一快一慢,演員隨著音樂的鼓點走位。運用許多不同的借位與剪接,沒有使用電腦特效的武打片,雖看起來假假的,甚至有些幽默,但卻有著濃濃的時代感,也讓我見識到這個時代獨有的風格。
電影裡演員沒有甚麼角色塑造,就只是很單純的分成正義的俠士、客棧的老闆與員工與邪惡的東廠幾派而已,角色沒有背景、沒有來歷、沒有故事,就只是平面的分別派系,但演員的眼神的確十分到位,俠客有俠客行俠仗義的眼神、東廠有東廠邪氣自傲的笑容,角色與角色不用台詞只用眼神就能讓我們看出端倪,讓人印象深刻。
看了這部讓我想起了一些英雄電影,裏頭的俠客就像英雄電影裡的英雄,那樣的來路不明且行俠仗義,無數的耍帥鏡頭塑造威猛形象,與小樓囉對打時也如此浮誇的強大,搭配上磅礡的音樂,就是一部亞洲版的英雄電影。
裏頭偷偷的夾帶了一些情感元素,當蕭少鎡叫朱輝從糧倉逃跑時,兩人的眼神宛如十八相送,那樣的壟長卻又含情脈脈,那樣的含蓄而濃烈,也許是文化的保守或是江湖的規矩,兩人只能用眼神來傳達,那樣短暫的賞識與喜愛。
電影中的角色都十分正氣,就像日本的武士一樣,正面迎擊,高高在上的曹公公居然會親自走出來會會蕭少鎡一夥人,實在是令人佩服,他大可不必為了殺于謙遺親兒親自坐鎮,大可不必為了一群來者不善的俠客動身,甚至還是一人對四人這種不公平的局面,而四人瘋狂以言語挑釁,曹公公卻紋風不動一笑置之,他雖然作惡多端,但也是有著一股江湖氣概。
這部1967的老電影,充滿了當代的詩意與禪意,畫面如詩、台詞如詩,連武打都像在跳舞一般的有著自己的韻律,有著濃厚的文化風格與色彩,幸好有了修復版才能品味到如此特別的作品。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