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 篇文章
Why so serious ?
黑暗騎士

影評 《花木蘭》-- 原力覺醒的芮木蘭,在戲裡外的紛亂夾縫實現忠於真我的動人解放

2020-09-07 03:53:51


 

 

真人電影和動畫電影所建立的語言情境不同,當迪士尼藉動畫的形式講述中國背景的故事,作為亞洲觀眾,我們能夠較為自然地接受片中的虛擬角色說著英語、生活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動畫提供了一層溫和的保護膜,減緩了我們反感於東方故事被套入西方敘事邏輯的「不自然」。然而來到寫實度大為提升的真人電影,這份「不自然」便不是那麼輕易克服了。迪士尼一直都在嘗試打破語言的隔閡,盡可能多元地述說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與傳說(接下來更有以東南亞為背景的《尋龍使者:拉雅》),雖然考究的精準度總有質疑空間,但這些故事、這些文化,能透過好萊塢強大的傳播力量進入更多觀眾的視野,也不全然是壞事。


要說觀看真人版《花木蘭》的過程中完全沒有產生前頭所述的那份「不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心中的尷尬指數有多高就因人而異,愈能試著以西方視角看待,或許尷尬指數就會愈低,最重要的,是你得認知到一件事:這不是歷史劇,這是奇幻電影。參與製片的江志強向《好萊塢記者報》透露,他曾對導演妮姬卡蘿這麼說:「我告訴卡蘿不要太在意歷史考究的準確性。花木蘭雖然聞名遐邇,但她是虛構的,她不是一個歷史人物。」

 



因此,真人版《花木蘭》擺明了正是設置在架空世界,它可隨心所欲將不同年代的建築、服裝放進片中,稱它對中國的想像是張大拼貼也行,因為這確實就是大拼貼,它從來就沒有試圖想要還原什麼。這部電影有法力高強的女巫、亦真亦假的鳳凰、還存在著中國版的神祕原力,它壓根就是奇幻,就是童話,很難去跟它計較貼不貼符史實,因為不論你再怎麼計較,江志強只要一句「她是虛構的,她不是一個歷史人物」就可以反駁這些論點了。


不過我的童年並不是看迪士尼作品長大的(多半是長大後才回頭補齊),他們的動畫片對我而言不具有太多的情感基礎,1998 年的動畫版《花木蘭》亦然,家裡那片 DVD 我應該沒拿出來看超過三遍,對於真人版《花木蘭》的期待,比較是純受預告片裡頭所展示的風格和氛圍所吸引,覺得它不像《阿拉丁》《獅子王》《美女與野獸》那批空洞無魂的真人化贗品,從大量剃除原版動畫的標誌性元素來看,也可明白這次迪士尼是想說一個新故事。

 



真人版也確實賦予了《花木蘭》新面貌,它遠比動畫版更接近於一部女性賦權電影,木蘭同樣得對抗性別不平等的制度與社會氛圍、糾結於是否該勇於做回自我,但真人版則又加強催化了一些原本在動畫裡頭沒有完全彰顯的面向。最令我驚喜的是,木蘭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得更為主動,女兒身的揭露,不再是因為意外,而是來自她個人的決定;真人版特地給木蘭多加了一股被稱做「氣」的不凡力量,在那男尊女卑的時代,木蘭從小就被告誡必須隱藏這股力量,不僅是因有違社會期待,更會被視為帶來騷亂的女巫。木蘭一步步放下外界給她的拘束,釋放了氣,同時釋放了真實的自我。


有看到不少人認為,木蘭需要卸下男性的偽裝才能活用氣,是個莫名其妙的設定,好像她扮男生就不能使用氣似的。木蘭大可依舊以男性的樣貌展現她的氣,但此時的木蘭已先被甄子丹飾演的唐將軍鼓勵無須隱藏實力,隨後再被鞏俐飾演的仙娘進一步點醒、無須繼續以虛假的外在身份活著,木蘭於是連同一起完全揭露內外在的自我。木蘭不是褪去男裝才可使氣,而是這兩者對她而言,都代表著她真實的自己,她認為若選擇要展現,那麼就得展現出她的全部,而不只依舊用男兒身才能獲得群眾的認可。這是自幼同樣天賦異稟的仙娘無法、也再無機會實現的成就,因此選擇助她一把,原本看似單與木蘭形成正反對照的扁平反派,卻做了出乎意料的決定,在最後昇華了一點高度。

 



拿掉木鬚龍,拿掉歌舞元素,是明智的選擇,它們的確不適合這個版本,其實就連那群甘草型的同袍配角,戲份也大幅變輕,愛情線的比重亦減至最低,近乎等同被捨棄,僅在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瞹昧階段打住,取代木鬚龍的鳳凰,也偏向是個象徵性的符號、而非實際的角色,這都是為了讓全片能夠全然地聚焦於木蘭的英雄旅程。在ALEXA 65 攝影機的高解析捕捉下,木蘭每一階段的羽化和轉變,都美得不可思議,當木蘭自我解放,劉亦菲也放下她的烏黑秀髮隨風飄逸,那片絕美景色簡直勝過片中所有精美的美術造景和大山大水。或許對有些人來說,不少場面調度是煽情過頭,但我真心被導演溫暖,她懂《花木蘭》的美,更拍出劉亦菲的美。


然而遺憾的是,真人版那些較為尷尬的時刻,也多半正是被動畫版牽制的時刻。迪士尼終究無法勇敢放下觀眾所熟悉、但不見得一定要放進真人電影的某些動畫版橋段,像是動畫版那場荒謬搞笑的相親戲,在調性偏嚴肅的真人版裡重演一遍便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當然,讓鄭佩佩演演這麼插花又可笑的媒婆角色也是其一讓人出戲的點。迪士尼認為,真人版仍然需要借助動畫版來和觀眾博感情,但所幸這樣的尷尬時刻不算佔據太多篇幅,真人版依舊在必要的時候跟隨克莉絲汀的歌聲活出了新的自己。

 



私心極愛趙薇版的《花木蘭》,木蘭在那十幾年的從軍歲月,伴隨累累的傷痕逐漸成長,歷經無數殘酷的生死離別,最終仍無法和唯一的摯愛廝守餘生,那是西方的迪士尼礙於重重的市場考量與文化隔閡而註定無法企及的深刻描繪,但迪士尼的真人版仍找到屬於自己的重心,拍出另一條英雄的昇起之路,結局還不忘安排「動畫版木蘭」溫明娜串場,讓前任迪士尼木蘭引著新任迪士尼木蘭進入她的榮耀時刻,亮相的時機點極好。


除了「忠」「勇」「真」,電影最後還替木蘭冠上了「孝」,製作團隊的初衷或許是出自美意,但對亞洲這邊許多在生活上曾親身被「孝順」概念「綁架」過的觀眾可能倒產生不小反感。不過「孝」並無因此搶去木蘭的個人成長主軸的焦點,若解讀成《花木蘭》最終只為了傳遞孝順的觀念,其實也狹隘了些,因為木蘭同時也實踐了其它重要的信念,而「孝」只是其中一環。暫且不以「孝」去稱呼,她的確用代父從軍的方式去保護自己所愛的父親,皇帝給木蘭冠上「孝」,是基於欣賞木蘭對家人堅定不移的愛,即使向她提供了官職,她仍以回鄉探望家人、並向父親致歉為由而選擇婉拒。而木蘭的父親,在結尾也同樣表達了他曾要求女兒必須壓抑天賦以符合社會期許的歉意。父女倆最後含淚相擁,無比感人,早已超脫世俗對「孝」的傳統定義。

 



反倒是「忠」的部份較太過理所當然,尤其這是一部好萊塢製作的《花木蘭》,而這個年頭的好萊塢最流行在電影裡質疑威權、反思主角為其效命的國家,背後所掩藏的各種醜陋勾當,這部《花木蘭》提及柔然人的進攻除了擄掠,更多是為復仇,而這個復仇也僅解釋是為報殺父之仇,至於上一輩的恩怨如何引起,未多做描寫。通常好萊塢會在這時候揭露看似良善的那方也曾有不堪的過去,但《花木蘭》只讓李連杰的皇帝從頭到尾站在崇高的那端,或許是擔心丟出太多支線恐分散焦點,或許是擔心這類情節會遭中國禁映,總之,電影並無對此再做深入刻劃。


個人比較介意的,是整部片從未對「氣」這個東西進行更完整的描述,僅以「這是存在於萬物之間的力量」類似這般的抽象答案帶過,雖然《星際大戰》差不多也是這樣解釋原力,但原力在《星際大戰》的宇宙觀,每個角色對此都有著普遍基礎上的認識,關於原力的運用方式,也有足夠充分的設定,上述在《花木蘭》真人版皆不成立,它對於「氣」的描述,只讓人覺得編導是《七龍珠》看太多,所以隨手抄下來借用一下。此外,木蘭領悟「氣」的上手容易度也高到過於天生神力,有如當年剛出道、還沒跟過師父就能和凱羅忍一較高下的芮天行者再世一般,外掛過頭反而降低說服力。

 



最後,要談這版《花木蘭》,免不了要談劉亦菲戲外的撐港警爭議,我個人當然是不支持她那番言論,但我還是會想觀賞她的作品,無論舊作或新作。選擇拒看的人,我也尊重他們的決定,我尊重他們想要給予支持港警、支持極權的藝人經濟上的制裁,但我也希望這些拒看的人也能尊重單純想看這部電影的人,這陣子已經看過太多想看《花木蘭》、覺得《花木蘭》好看的人也被拒看者偏激針對的情景,本人這幾天也親身經歷過幾回,陷入了幾場網路交火。現在看個《花木蘭》,搞得也像被迫選邊站一樣,這種氣氛已經把觀眾分裂了。


觀賞《花木蘭》並不等於贊同撐港警的立場,但許多人卻將其劃上等號,開始情緒綁架想看的那方不准張貼木蘭相關貼文,批評想看、或看過《花木蘭》的人是親中、毫不在乎真實世界的危難,並用「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替人貼標籤;就小弟我這個想看《花木蘭》、也喜歡《花木蘭》的觀眾而言,我從來沒有認為電影不能談論政治,或是認為不能在談論電影的時候也一起談論政治,即便迪士尼有意討好中國市場,也不代表《花木蘭》就是(事實上也不是)為了撐港警而拍的電影,看了《花木蘭》,不等於選擇了任何政治立場,看了《花木蘭》,就只是等於看了《花木蘭》,喜歡《花木蘭》,也就只等於喜歡《花木蘭》。

 



身在有言論自由的國家,我們固然得尊重別人的言論自由,你有權拒看,有權覺得難看,別人也有權去看,也有權覺得好看,在捍衛將來可能失去的言論自由之前,仍得先尊重現在你我所擁有的言論自由。如果你是想看的那派,我鼓勵你不要懼怕旁人的眼光,勇敢去買票,如果你屬於拒看的那派,我也不會因此看你不順眼。限制他人的觀影選擇,不會顯得你特別高尚,帶著既定的成見評論此片,也不會凸顯你特有品味。


別只記得劉亦菲,成龍、黃曉明、楊冪、甄子丹、梁家輝、黃聖依、劉詩詩、唐嫣、陳小春、李治廷、余文樂、陳曉東、王晶、林佑威等一票中港台護旗手的作品也要記得抵制一波,我個人不實行抵制,但我希望誓言抵制的人,要有一顆貫徹始終的決心。抵制絕非壞事,但希望有些人的行為別汙染了這波運動的初衷,而沒有抵制的人,當然也無須去和抵制派的人找架吵,兩方都別丟棄基本的互相尊重。敵人在外頭,而非在自家。

 

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訂閱 : https://www.facebook.com/filmisland?ref_type=bookma


電影爽度:7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6
題材鮮度:6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