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篇文章
What can i do for you?
Godfather

新奇 根基現實的人性實驗

2015-07-25 16:44:15


 

 

社會上常有許多的事在發生的當下,讓人有種自己並不在現實世界裡的感覺。一如往常的起床、上班、工作到下班,一切的事情是如此的平凡,彷彿那些遠方的傷害、殘酷與血腥,只是書上的一頁描寫,而不存在我們所活的世界。但有時,有些奇怪的事會發生,它會告訴我們,我們所以為的道德原則其實不敵輕輕的一推,它可能是一個遊戲,甚至是一通惡作劇的電話。針對這種的「可能」有許多心理學家做了許多實驗,讓我們即使無意為惡的好人,也有可能鋪成通往地獄的道路。 

 

《快餐車霸凌事件》

來自權威的命令,會讓人配合到什麼地步。

圖片來源:IMDb

預告請點此

 

在流行跟詐騙集團喇賽的台灣,也許很難想像一通惡作劇的電話可以造成多大的傷害。本片是從一名快餐店主管接到一通電話開始,電話裡的人自稱是警察,告知那位主管,櫃檯的收銀人員被別人舉報偷錢,於是警察開始要求主管「配合搜查」。就跟所有的傷害一樣,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直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而到了劇末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這並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在美國有超過70個人,因為這種惡作劇電話而被嚴重侵犯人權。這其中牽扯到的不是個人的道德與智力問題,而是更深的心理問題。

 

之前曾有心理學家,做出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米爾格倫實驗(英語:Milgram experiment),又稱權力服從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註一

(實驗影片連結請點此)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項實驗當初是為了研究二戰時納粹屠殺猶太人,為什麼那些協助者會容許這麼可怕的事發生,而當實驗結果公佈的當下引起相當的反應!原來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照這權威的指示做,即使對方苦苦哀求我們,我們還是會含著淚與內疚把電源轉到最大,直到對方發不出聲音為止。

 

圖片來源:IMDb

 

《叛獄風雲》

哪個是我所扮演的角色,哪個是真的我?

圖片來源:IMDb

預告請點此

 

這部片少數能將正統的心理實驗搬上舞台後,還能有保留一定張力的片子。這當然有極大部分要歸功這項實驗本身的戲劇性就十分的強大,在實驗公開時也造成了社會極大的迴響。令我們這些後人將這案例捧在手心裡反覆思考它所代表的涵義。

史丹佛監獄實驗(英語: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英語:Philip Zimbardo)領導的小組,研究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的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充當看守和囚犯的都是史丹福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志願者。囚犯和看守很快適應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過了預設的界限,通向危險和造成心理傷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在實驗後被評價為出現「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而導致許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創傷,其中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導致整個實驗提前終止。

 

圖片來源:開眼

 

《惡魔教室》

紀律鑄造力量(Strength through discipline)、團結鑄造力量(Strength through community)

圖片來源:IMDb

預告請點此

 

這也是部不錯的電影,將背景從美國搬到德國來上演更加深了戲劇的張力。其中老師其中所使用的方式看似相當簡單,但只要當過兵的男生應該都不陌生,這些方法同時也是用來建立軍中團隊力量的根源。說到底,軍隊就是一個極權的社會,因為其目標並不是為了所屬成員的安全與權益,而是為了有效率的集中力量、消滅「敵人」。

1967年四月三日,加州一名歷史老師Ron Jones在教授納粹歷史時,為學生設計一個實驗。實驗方法,其實是單純地將納粹及各個極權主義政權操控民眾的手段,應用在年輕單純的學生身上。而這些畢生生活在民主、和平、富裕的美國高中生,於一週的時間內,再現了當年納粹崛起的歷史。他們創造了一個團體「第三波」,團體標誌以獨特的印記,進一步激發成員對團體的效忠與熱忱。很快地,這些高中生變得極端狂熱、排他,更熱衷互相監視告密,相爭向領袖瓊斯老師報告自己好友與父母對「第三波」的詆毀及「背叛」。「第三波」的力量越來越強,最後的集會時,瓊斯老師在成為「第三波」狂熱信徒的學生面前,放映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影片,並告訴他們說:「我們差一點成為了優秀的納粹。」落寞、絕望、失卻的哀傷情緒瞬間席捲這些全心投入的年輕人,他們深覺被欺騙,被背叛。爾後,他們鮮少人願意提及這段難堪的經驗。這個故事成為著名的案例,並在1981年由Morton Rhue改編為小說「浪潮」。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

 

以上三個都是透過相當著名的實驗進而延生出的電影,有一定的真實性與參考價值,而另一方面在戲劇的表現力上也相當的水準,如果總是想不通為什麼團體會做出如此瘋狂的事,又不想看大部頭的心理學叢書,不妨看看上面的電影,也許能有個方向。

 

「也許你覺得你比我高尚。但你錯了,你只是比我幸運。」

        ~《善心女神》摘自書中一位納粹軍官所言。

 

 

 

 

 

註一:米爾格倫實驗維基百科連結

 

個人部落格連結: Game&World-四三日之間

個人粉絲頁連結: 從遊戲看世界

 



心理 霸凌 史丹佛監獄 實驗 極權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