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篇文章

影評 《別相信任何人》:人生第二次的銘印效應?

2015-11-14 14:56:15


BEFORE I GO TO SLEEP_HK poster

德國行爲學家Konrad Lorenz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發現剛破殼出生的小鵝會本能地認定第一眼看到的生物是自己的母親,並一直跟隨在其後生活,以為自己是同類。這個現象難以被改變,被稱為「銘印效應」(imprinting)。當我觀看完電影《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之後,便立即想起了這個實驗。

(以下內容可能涉及劇透)

電影改編自同名的懸疑小說,講述主角Christine(Nicole Kidman飾)每天早上醒來都會發現自己腦裡一片空白,記憶只停留在二十歲的時候,身旁睡著一名自稱是Christine丈夫Ben(Colin Firth飾)的陌生男人,並告訴Christine十年前因為意外而患上了失憶症,現在已經四十歲,兒子因病去世……同時,一位自稱是心理醫生的男人Dr. Nasch(Mark Strong飾)每天早上也會致電Christine,提醒她其實正在接受他所提供的治癒,叫她在屋內找尋一部錄下了每天睡前自拍片段的攝影機,並悄悄地出外接受治癒。漸漸地,Christine開始恢復記憶,並拼砌出事件的真相……

每天起身時發現自己失憶,發現身邊的人都是陌生人,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呢?相信一般觀眾都難以想像,但電影的前半部份,透過不斷描述Christine每天的生活,令觀眾漸漸代入了她的角色,感受到那種恐怖和困惑的感覺,好像每天也重新經歷痛苦的人生。究竟甚麼是真實呢?哪個人才是可信的呢?第一眼看到的人?還是第二眼看到的人?還是錄像中的自己呢?

故事的背景設定非常有趣,但有看過《鬼眼》(The Six Sense)、《不速之嚇》(The Others)、《不赦島》(Shutter Island)等經典懸疑電影的觀眾,相信都知道如何去觀看這類電影。一邊觀看電影,明知道表面的劇情通常都是假的,一邊撕開一層又一層的佈局。《別相信任何人》電影中的主要角色只有四人,懸疑的地方在於他們互相之間的犯駁位,究竟誰在說謊、主角的身世等等,都成為了懸疑的重點情節。

坦白說,當看完了整部電影之後,有種失落的感覺,對於懸疑事件的真相感到有點「意料之內,情理之外」。電影上半部的佈局和舖排其實不錯的,講述了一層又一層曲折離奇的情節,緊湊得不敢大聲呼吸。可惜在中段,觀眾會漸漸發現,原來導演加入了一些虛假的線索,故意引導觀眾走向一個錯誤的「真相」,有種被玩弄的感覺。另外,由於觀眾在中後段已開始猜到整個真相,只不過會質疑自己是否又墮進了導演設下的「騙局」,到了揭露真相的那一刻,顯得故事的爆點不足,接下來的溫情結局略嫌畫蛇添足,改以反高潮來代替似乎更好。

雖然故事有不足的地方,但不得不承認,整部電影的懸疑和驚嚇氣氛營造得非常出色。近距離的攝影、各種片段的剪接和音效,都突顯出Nicole Kidman長期慌張和驚恐的情緒,再加上影帝Colin Firth的演出,為整部電影添加了不少分數。最後,正如中文戲名所提示,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別相信任何人」,包括導演和你認為值得相信的角色。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8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