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狂亨利》Hardcore Henry ★★★ ---------------------------------------------------- Director: Ilya Naishuller Writers: Ilya Naishuller, Will Stewart Stars: Sharlto Copley, Tim Roth, Haley Bennett ---------------------------------------------------- 《超狂亨利》─ 瘋狂之後?
當一項技術主打電影時,是否會因技術的過於凸顯而失去了平衡?也是否因為技術的限制而忽略其他電影該有的成分結構?而《超狂亨利》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當它在主打採用第一人稱視角鏡頭,採FPS模式(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勢必會為觀眾帶來刺激熱血的視覺衝擊(或暈眩?),它就像一個大型電玩將畫面搬到大銀幕上呈現,當血漿不用錢的盡情揮灑,生命消逝的速度比眨眼還快,儘管畫面如此震盪,但透過聲音環境的堆疊與衝撞,觀眾必然也會因這股衝勁而產產生共鳴。 ---------------------------------------------------- 電影中所運用的POV(Point Of View)主觀視角算是相當聰明,或許這早就是電玩普遍運用的手法,但當你只是一個觀影者,而非操控者,手上也無把手時,眼前亨利的視角就即是觀眾的視角。雖然無法任意操控身體的一舉一動,但此時的電影院就彷若《變腦》般,而我們就是那些通往John Malkovich大腦的好奇者,利用一個空間(電影院)形成了一個大腦迴路。縱然我們聽不見亨利說話,也看不見他面部表情(因為我們就是他),但當無數觀眾的心聲與吶喊此起彼落,也就代表著亨利腦中所出現的內心對話。 ---------------------------------------------------- 我會說《超狂亨利》是一部值得做成4D的電影,當然如加上座椅的暈眩,那還真像極了雲霄飛車,但或許這些外在感官做到最大時,是否也可以不必在意電影結構性?回到開頭,《超狂亨利》雖狂,但瘋狂之後你便能感受到整部片結束後的虛無,不論劇情或邏輯,又或情感依託,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再加上導演黑暗原力用之不盡(一句「I am your father」引發全場大笑,肯定是一個星戰迷),槍管彈藥血漿取之不竭,到後期其實都已成疲態。雖不難感受到電影致敬意味與迷影情節相當濃厚,如劇情的再造人反擊就像《銀翼殺手》,探討「回憶是真實」的情緒感知,甚至高談闊論自我與高我之哲學;經過的房間牆上掛著《靈病》(It Follows)的海報,但一場瘋狂殺戮後,亨利不累,但觀眾已累癱,只能靜靜地聽著豐富的原聲帶(個人特別愛Queen《Don’t stop me now》),配上呼應歌詞的動作,把電影當成MV度過剩餘的光陰。 Hardcore Hernry Soundtrack:
原聲帶真的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