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白片]的文章:


生活在台灣,這輩子,一定要看過這部電影。 前陣子還常怨嘆著,怎麼韓劇跟韓影都敢大膽採用反映真實社會或歷史的題材,台灣何時也才能有一部?看完《大佛普拉斯》我真的需要道歉我抱怨得太早了。   一般人對於國片多有劇本或演技不佳的成見,但《大佛》一片具有徹底顛覆你認知的實力。從故事、演員、運鏡、配樂全都是上乘之選,此片在國際影展多有斬獲就足以證明。       他們偷窺著卡樂佛的生活,我們也偷窺著他們 這不是如預告那樣的笑鬧喜劇,但若要歸類成一部社會黑暗面的紀實電影,也會被聽完導演北爛旁白後的爆笑聲否決。我想這體驗接近在兩個小時內,你突然得以透過閉路電視偷窺某個偏僻小鎮上,兩個鄉民與我們天差地別的日常生活。此刻觀眾彷彿菜埔和肚財,也在行車紀錄器中偷窺著無法企及的人生。   主角兩人目擊了董事長的兇殺案,觀眾們也同一時間目睹了肚財被意外身亡的原由,而同樣身為在螢幕這端的人,什麼也辦不到。菜埔和肚財看到工廠裡出了血案,第一時間反而不是報警,大半輩子的力氣都花在掙扎求生的兩人,當下只有被突如其來的衝擊綁住手腳無法動彈的份,光是求神問卜穩定身心都來不及,哪有餘力...
《大佛普拉斯》偷窺著小人物的日常
CozyRain
大佛普拉斯
2017-10-19 00:53:38
氣氛
10
大佛普拉斯TheGreatBuddha+(2017)   片中一名角色以理所當然的口吻說道:「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所以,這部描繪社會底層渣滓人物的戲,自然而然(幾乎)是以全黑白的畫面呈現的了。在台灣,何等難得看到一部幾乎整片黑白、幾乎整片的台語跟髒話、幾乎可以讓觀眾從頭笑到尾的國片,入圍金馬十項大獎,只能說是其來有自。   黃信堯導演過去主要從事紀錄片的工作,他的《唬爛三小》與《沈沒之島》作品中,早已透露出他擅長以嘲諷手法,表現最殷切的草根關懷。前幾年首次以《大佛》短片踏入劇情創作,經鍾孟宏導演(同時也身兼本片的監製和攝影)的賞識而拓展成長片規模,是以本片「普拉斯」(plus)之意義所在。阿堯導演扮演一位「天橋下的說書人」的角色,不時以詼諧逗趣、嘲諷滿點的旁白「打破第四牆」與觀眾直接對話。這樣的創意手法,不僅在敘事上有調節節奏、穿針引線的功能,更拉近了銀幕內外的距離,使觀眾得以更親密地去置身於片中的世界。而他字字珠璣的歇後語和押韻的犀利點評,更如相聲段子一樣笑點滿滿,逗得觀眾樂開懷。   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現實比小說更離奇」,在這樣有點搞怪、無厘頭的風格下,或許其...
《大佛普拉斯》:笑著笑著就哭了
丹眼看電影
大佛普拉斯
2017-10-07 22:44:58
爽度
9
   若是在3年前有人向我提起票房通貨膨脹(PriceInflation)的事,我肯定會認為這一點也不重要,但直到最近,我意外發現了當年票房前5名的【異形】(7894萬)怎麼可能比三十多年後排名較差的【普羅米修斯】(1億2647萬)票房還低?因此讓我進入一場瘋狂算數找票房的不歸路,雖然我不是學經濟的,但我的計算方式可以作為一種參考,一般有對電影了解的人都知道,首週票房×2(或者更多)=全美票房,全美票房×2(或者更多)=全球票房,而全球票房÷2再扣掉成本=盈餘,本文要探討的年代,並不會是首部電影【火車進站】在巴黎某家咖啡廳公映的1895年,也不是從1939年第一部彩色電影【亂世佳人】開始的黑白過渡期,而是要從彩色電影剛普及的六零年代開始探討(本文提到的數字皆為全美票房,單位都是美金,通膨數字則是依據2014年更新的匯率標準)。     雖然在維基百科上早有記載,打破影史紀錄的【阿凡達】若是考慮通貨膨脹就會連前10都排不上,這個原理就和詢問”10年過後買到的漢堡價位是否不同”一樣,但維基百科沒有將每年的倍率數據統整起來,只有列出前30名經過通膨仍然屹立不搖的電影,GOOGLE上更搜尋不到一個可供轉換的”歷年通貨膨脹計算器”,幸好”魔汁網”(Mojo)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困擾且繁雜的問題,不用浪費時間在算數上,也不用擔心算的精不精準,除了統計每週末的開票排行外,還可查出每年的票房比,因為這個網站的匯率比例是會每年定期更新,儘管只有1980年以後的資料(步驟教學如下)。   STEP1:從該網站的搜尋引擎上輸入電影系列或導演名字     STEP2:在影片資訊頁面點擊排行榜       利用電影系列的查詢結果: http://www.boxofficemojo.com/franchises/chart/?id=alien.htm http://www...
[影展資訊] 歷年全美票房通貨膨脹懶人包
鯨鯊  2015-04-18 14: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