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史丹佛監獄]的文章:


  2016金馬奇幻影展的多部電影觀影心得,只列出我有買票觀賞的11部:  《無限殺人意料之外》、《電視台殺很大》、《洛基恐怖秀》、《變腦》、《吻兩下打兩槍》、《SurpriseFilm》、《史丹佛監獄實驗》、《巴黎走音天后》、《嗨咖上月球》、《海星的秘密》、《星光殺機》  約佔影展五分之一的電影名單,先寫在前面,如果這幾部沒有你要找的電影,就可以按上一頁離開了。(有沒有很貼心)  有幾部熱門之選如《暗色天堂》、《死期大公開》、《華麗之墓》、《大犯罪家》、《摩天樓》……遺憾沒有搶到票,不過日後還會在院線上映,所以沒關係,到時候有緣再看。  因為影展期間觀影行程太緊湊的緣故,大概沒有空寫長篇影評,先採取看完就寫幾行心得筆記的方式,姑且就算個電影短評吧。《無限殺人意料之外》  是一部有許多血腥和噁爛畫面的電影,不敢觀看的人請不要自找麻煩,否則在電影院頻頻驚呼尖叫或想吐的話,隔壁觀眾會很想翻你白眼(對我就是翻人家白眼的那個)。  用了非常多聲軌超前影像進入螢幕的橋段,讓新奇都變成麻痺的程度;好像每個角色都有情緒失控的躁鬱症問題,總是會忽然發飆搞破壞。而當你知道每個人每個場景都隨時有可能讓你意料之外的失控後,我對劇情的詭異走向反而沒那麼意料之外了。  實在很難形容電影想要告訴觀眾什麼,因為到了結局還是有一堆謎團沒有解開,若硬要歸根究柢的說,大概就是追求金錢的壓力把大家都搞成神經病了吧。《電視台殺很大》  好看,讓我想到《鳥人》,雖然不是一鏡到底,但同樣以緊湊無法令人喘息的節奏述說好幾個角色各自的故事,台上表演與台下的處心積慮、各懷鬼胎,通通十分精采。  每個角色在整部電影裡的戲分可以說都是配角,但他們在自己的那個支線中卻又是主角,多個支線匯集成一部完整的主線,眼花撩亂之中其實是亂中有序,每個劇情轉折設計都十分周到,搭配起來天衣無縫,雖然說沒有特別驚喜意外的發展,但整體來說仍算是可圈...
[金馬奇幻影展] 2016金馬奇幻影展-電影短評
Allison 艾厲森  2016-04-20 20:25:25
    社會上常有許多的事在發生的當下,讓人有種自己並不在現實世界裡的感覺。一如往常的起床、上班、工作到下班,一切的事情是如此的平凡,彷彿那些遠方的傷害、殘酷與血腥,只是書上的一頁描寫,而不存在我們所活的世界。但有時,有些奇怪的事會發生,它會告訴我們,我們所以為的道德原則其實不敵輕輕的一推,它可能是一個遊戲,甚至是一通惡作劇的電話。針對這種的「可能」有許多心理學家做了許多實驗,讓我們即使無意為惡的好人,也有可能鋪成通往地獄的道路。    《快餐車霸凌事件》 來自權威的命令,會讓人配合到什麼地步。 圖片來源:IMDb (預告請點此)   在流行跟詐騙集團喇賽的台灣,也許很難想像一通惡作劇的電話可以造成多大的傷害。本片是從一名快餐店主管接到一通電話開始,電話裡的人自稱是警察,告知那位主管,櫃檯的收銀人員被別人舉報偷錢,於是警察開始要求主管「配合搜查」。就跟所有的傷害一樣,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直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而到了劇末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這並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在美國有超過70個人,因為這種惡作劇電話而被嚴重侵犯人權。這其中牽扯到的不是個人的道德與智力問題,而是更深的心理問題。   之前曾有心理學家,做出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米爾格倫實驗(英語:Milgramexperiment),又稱權力服從研究(ObediencetoAuthorityStudy)註一 (實驗影片連結請點此)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項實驗當初是為了研究二戰時納粹屠殺猶太人,為什麼那些協助者會容許這麼可怕的事發生,而當實驗結果公佈的當下引起相當的反應!原來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照這權威的指示做,即使對方苦苦哀求我們,我們還是會含著淚與內疚把電源轉到最大,直到對方發不出聲音為止。   圖片來源:IMDb   《叛獄風雲》 哪個是我所扮演的角色,哪個...
[新奇] 根基現實的人性實驗
L.S.  2015-07-25 16: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