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摩天樓]的文章:


節目錄音檔:   節目摘錄:   00:02:20節目開播00:10:10《摩天樓》故事背景00:12:20為什麼湯姆希德斯頓常被稱作為"抖森"?(湯姆哈迪=湯老濕/詹姆斯麥艾維=一美/麥可法斯賓達=法鯊/史嘉莉喬韓森=湯包)00:15:20  艾厲森的揪團歷程00:22:45  70年代電影的特色00:26:45  《摩天樓》電影劇情簡介00:29:05  路克伊凡斯(飾演王爾德)演員討論00:34:20  《摩天樓》電影中段的混亂情況、蒙太奇?00:47:05  傑瑞米艾朗(飾演建築師洛伊)討論00:53:20  建築師洛伊與主角羅伯特的關係00:56:56  導演班懷特利討論01:02:25  班懷特利喜愛的電影之一--《巴西》簡介01:10:35  《摩天樓》VS《末日列車》01:12:45  《冷血奇兵》電影討論01:24:05  本週新片討論(金錢怪獸、崩壞人生)01:31:05  電影院買票趣事01:41:50  下週節目預告       2015年英國電影:《摩天樓》,相信許多人都是衝著預告片中正面全裸的洛基男神-湯姆希德斯頓(韓抖森)前往電影院支持。當然電影中以一棟自給自足的超高機能摩天住宅為故事舞台,描寫了社會階級以及現實世界的不公不義等嚴肅議題。 當然,電影用了很隱喻又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剪輯方式,讓很多人看完頭暈目眩。 到底這部電影有哪些值得我們品味,還有哪些觀影前功課需要做的呢? 本週《幕迷聊電影 MovieNightTALK》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閱讀《摩天樓》影評: 《摩天樓》諷刺滿點,我們都是沉默的多數 by Allison艾厲森   亞歷山卓講電影:《摩天樓》─當編劇和導演都是過動兒 by 劉大為   ---快加入摩天樓的行列將現實世界拋諸腦後吧! by 比索南   ...
[幕迷聊電影] 2016年05月12日 《摩天樓》High-Rise (更新錄音)
XXY  2016-05-10 18:10:53
  《摩天樓》打著洛基裸體的賣點,整部電影裡其實脫離不了淫亂複雜的性關係,但以大量的性、金錢、資源、暴力所堆砌的《摩天樓》,真正的核心骨幹是階級,是階級造就了這一切的資源不均,是階級讓居民開始對立衝突、互相搶奪資源,資源在這宛如戰爭般的地獄裡被快速消耗,傷亡者血流成河,最後在破碎的殘局邁入下一個新世代。  有著原著小說的故事架構為基礎,讓具有強烈風格的班懷特利導演,在電影的呈現有了更深度的意義發揮,而不是像《無限殺人意料之外》(KillList)、《觀光客出沒,注意!》(Sightseers)等電影,充滿著沒來由的暴力殺戮,血腥淪為沒有足夠理由支撐的變態藝術,造成觀影後留下悵然若失的情緒(簡稱:我到底看了三小)。  雖然還是有許多人,尤其是只衝著飾演男主角Dr.Laing的湯姆希德斯頓來的觀眾,在電影結束後留下困惑,但假如將整棟摩天樓想像成社會的縮影,再逐一思考每個人或每件事代表的意義,就會得到自己的解讀。  我不敢妄言我的想法一定是正確的,只是對於電影的情節我有自己的解讀,看完最後的感觸是滿滿的諷刺,以下闡述個人見解。  摩天樓分為三種階級,高層權貴富人、低層貧窮百姓或勞工,還有中產階級,也就是主角萊恩醫生(Dr.Laing)這類知識份子。  住在最頂端的人,也就是創造這棟樓的設計者Royal(傑瑞米艾朗飾演),可以視為不知民間疾苦的國家元首。  他想創造一個理想國度,彷彿由五根手指頭托著美麗湖泊,象徵掌握權力的富足社會,居民們在遵循法治規定之下,各階層的人們互相友愛,和樂融融。  可是權力就像湖裡的水,你想牢抓卻失去的愈多,違背社會正義、不公平的規定導致底層居民抗議,高低兩方互不相讓的結果終於讓整個社會體系徹底失控崩解。  底層的代表是Wilder(路克伊凡斯飾演),他有許多令人討厭的缺點,暴躁、激進、對家庭不負責任、成天只顧著帶頭起鬨慫恿其他住戶一起革命反抗。  斷電...
《摩天樓》諷刺滿點,我們都是沉默的多數
Allison 艾厲森
摩天樓
2016-05-01 23:11:50
劇情
8
  烏托邦(Utopia),一個理想的群體和社會,源於湯瑪斯·摩爾(ThomasMore)在〈烏托邦〉一書中所寫的完全理想的共和國「烏托邦」,其虛構了一個大西洋上的小島,小島上的國家擁有完美的社會、政治和法制體系,毫無瑕疵的概念,就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 物極必反,烏托邦(Utopia)也照映出反烏托邦(Dystopia)此一反義詞;原來,看似美好的假想社會(國家)結構,實則為極端惡劣的社會最終形態,階級主義、貧富不均才是華麗表面下,不欲人知的真相,此一色彩常出現在兼具商業色彩,以及批判風格的藝術作品中,由班偉特利(BenWheatley)執導的《摩天樓》也是如此,帶領觀眾一同進入無限狂歡的極樂烏托邦之餘,也直指資本主義社會所造成的階級衝突與對立,然執行成功與否,恐怕就見仁見智了。     想像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地方,沒有紛爭、沒有病痛,在這不問身份地位,只求生而平等,一個想像卻又極其真實的理想國,全都縮放進一棟最先進的摩天大樓裡。羅伯萊恩醫生剛入住於此,打算過著與世隔絕的安逸生活,卻也成了大家最感好奇的名人,住戶們每天都舉辦派對享樂狂歡,酒精彷彿是唯一的貨幣,性愛是解決紛擾的萬靈丹,和樂穩定的假象,崩壞隱隱作祟,自成一格的大樓運作機制,正隱匿了最驚悚的面向。 《摩》片設定在柴契爾夫人治理英國的1975年代,並援引其鐵腕理念(亦為電影結尾):資本主義是世界唯一的經濟體制(Thereisonlyoneeconomicsystemintheworld,andthatiscapitalism),產生層層不公平的剝削現象,正是摩天樓裡高中低層,無法逃脫資本主義循環的映照,隱喻形同縮影,被美化的荒謬,更是電影最為烘托之處。     電影改編自英國作家巴拉德(J.G.Ballard)於1975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其廣為人知的筆下改編作品,尚有史蒂芬史匹柏(St...
《摩天樓》歡迎入住烏托邦
散場二三事
摩天樓
2016-04-24 20:56:07
氣氛
8
《摩天樓 High-Rise》(2015)|英|愛爾蘭|比利時             “LaingwassatisfiedwithlifeintheHigh-Rise,hefeltabletorelax,moreinchargeofhimself.” 無雷影評   《摩天樓》在宣傳期時我便驚覺大事不對,似乎太過偏重於湯抖森的肉體誘惑上,恐怕這部片會產生嚴重的偏食效應(加上效應兩字就會很專業的感覺),專門給很愛湯抖森的人看的那種偏食冷片,週五午場一看還真的不得了,這如果要在台灣宣傳的確是尋不得其門而入。   不管是對還沒看還是已經看過電影的人來說,我都得先從1975年開始說起。1975年J.G.巴拉德的科幻小說『摩天樓』是他科幻諷刺三部曲之一,其餘兩部為『水泥之島』(ConcreteIsland)和『車禍』(Crash),車禍曾在1996年被改編為電影《超速性追緝》(Crash),此片風格與《摩天輪》有異曲同工之妙,最終讓肉體情色和黑暗暴力佔據了人們的討論空間,更何況當時還沒有湯抖森這類超級英雄演員助陣,故難在市場大展身手。   那麼《摩天樓》究竟哪裡科幻了?其實一點也不,但那樣的效果就好比70年代的人看勞勃狄尼洛的《計程車司機》(TaxiDriver)一樣,震撼的程度實在不同凡響,若用2016年比較,那就是拿VR看A片是一樣的瘋狂。摩天樓能夠克服所有人生活上的需求,超市、學校、游泳池、垃圾處理場、甚至有個可以養馬養羊的屋頂農場,於是住在摩天樓裡的人由起初對於身為高級摩天樓居民的虛榮心開始,轉變為滿足於樓內生活的自閉慈禧,誒嘿為什麼講慈禧?因為整棟樓都爛了,大門也沒反鎖,就是沒人願意走出去逃離這渾沌的大樓,而是作繭自縛亂中求寧。   J.G.巴拉德是影響現代(又或者該說到十年前為止)科幻小說很深的60年代科幻小說家,於2009年過世享年78歲,...
《摩天樓》- 自縛五指樓,無箍也無囚
壕G
摩天樓
2016-04-23 05:36:43
題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