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篇文章
看電影應該要帶給你兩個小時的愉快享受,而不是浪費你的時間。
幕迷影評

父親節特別企劃 跨時代導演鏡頭下的父親

2016-08-07 22:37:49


撰稿者:IIris Chen

 

今年父親節讓我們將焦點聚焦在臺灣,三部不同風格的國片,一窺跨時代導演如何描繪「父親」。

 

 

《父子關係》(The Two of Us

導演:李祐寧 1986.彩色Color95分.親情

 

父親對孩子來說,就像探索世界的起源,你的價值觀,你的意識形態,父親的影響力存在你每個毛細孔,甚至成為創作題材。吳念真的《多桑》用將近三個小時的片長,濃縮了爸爸一生的美麗與哀愁,這是吳念真最具代表性也最成熟的電影。不過其實,早在1986年,吳念真業已改編了劉溢川的短篇小說《小小紅門》,寫成了《父子關係》的劇本,本片的格局不若《多桑》般宏觀,講述一位經商失敗的爸爸與孩子相依為命的故事。《父子關係》直教人想起八零年代唱得響亮的《明天會更好》,即使面對生命劇變,也得爭一口氣,拼命向上,十分具有砥礪志行的精神。

 

《父子關係》選用李壽全《張三的歌》作為主題曲,父親載著兒子往前開去,拍攝地點旗津臨海,當父親駕車行駛在海風徐來的公路上,背景音樂傳來「忘掉痛苦忘掉那地方,我們一起啟程去流浪。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看一看,這世界並非那麼淒涼。」扣緊了父親的希冀,也繫住了觀眾的共鳴。

 

 

《爸…你好嗎?》(How Are You, Dad?)

導演:張作驥 2009.彩色Color115分.親情

 

張作驥底片下的角色,絕非繁華鬧市的型男靚女,而是構成社會最主要的市井小民,他的電影,抽去華麗的配飾,有貼近現實的場景和故事。《爸…你好嗎?》是張作驥第五部作品,別於早期的電影,他嘗試集結十部短片,透過十段親子關係來構築影像。也許你會將自己的親身經驗投射在某段情節上,也許不會,因為每一段父子關係都是獨特的。但當我們說到親情時,總觸動了心底深處,尤其在儒家文化中,象徵父親的是背影,是那若即若離的間隔,本片之所以名為《爸…你好嗎?》實則是因為這句簡單的問候,往往是最難真正說出口的話語。

 

《爸…你好嗎?》不刻意販賣溫情,用寫實的角度刻劃截然不同的父親形象,這部電影令人潸然淚下,片中的幾幕畫面使人印象深刻,但緊要的是,這部電影能讓你放下腳步好好思索「爸…你好嗎?」

 

 

《女朋友。男朋友》(GF*BF)

導演:楊雅喆 2012.彩色Color105分.愛情

 

提及臺灣近年優質的主流電影,《女朋友。男朋友》不可缺席。電影的敘事時空橫跨了三十餘年,見證了臺灣從威權的父親懷抱中,走入民主的小孩視野中。即使本片的三位主角隨著年紀漸增,但他們的氣魄彷彿停留在青春期、那段人生最精華的篇章,少時一起在保守的校園中爭取自由,一起上街反抗政府、要求走入民主,這種想衝破體制的精神並沒有因為出社會而改變,他們仍守著一顆不安的靈魂,反思家庭的意義。阿良獨立撫養著阿仁和美寶的雙胞胎女兒,究竟這樣的關係該怎麼定義呢?又,時至今日,家、父親的內涵也有所轉變,少了些舊世代的傳統價值,增添了非典型的色彩。

 

《女朋友。男朋友》較不像普遍的青春電影,其內容涉及的不僅是愛情,更滿溢著濃厚的社運氛圍,與環境互動的情節之重,無論是直接表明意圖的遊行,抑或是躲藏在櫃子裡的同志關係,這背後都隱含了一代人對「父親」的批判與想像。

 

 

以上三部攸關父親的電影,全為老中青三代導演的心血,從《父子關係》看父子兩人間微妙的變化,也品嘗臺灣老電影的魅力;從《爸…你好嗎?》探究人性百態,並打開內心藏封已久的關照;從《女朋友。男朋友》思索過去與未來,其實「父親」需不需要固定的樣子?挑選三部電影的時候,也考慮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或者劉梓潔的《父後七日》,這些亦為臺灣影壇優秀之作,但最終選擇這三部,一來橫跨了不同世代的觀點,一來希望透過《女朋友。男朋友》表述的內容,讓社會更能容納多元的聲音與形象。

 

 

 

 

 



幕迷影評 IIris Chen 父子關係 爸...你好嗎? 女朋友。男朋友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