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篇文章

影評 亞歷山卓講電影:《自殺突擊隊》─ 命中注定不會多好看的電影,因為華納什麼都要。

2016-08-17 00:25:55


 

《自殺突擊隊》-華納什麼都要,就全部半調子,命中注定不會多好看的電影。

 

 

 

我想他們就是因為這樣,拍了一堆的畫面後,沒人知道該怎麼剪,難不成要讓小丑與哈莉的愛情故事佔掉40分鐘嗎?

 

 

〈匆促與草率〉

從電影開頭就可以感受到節奏是如此的匆促,光一個開場,就要講完七位角色的背景,平均每個角色也就那麼幾分鐘,就這樣開場裡,所有重點全是抓個幾秒跳著剪,配著亞曼達的旁白,就以這些"主角"來說,實在是太草率了。電影1/3,到組隊完整為止,角色都在各自的劇情支線上,所以剪出來變成支線互相交錯,但一切都是跟隨著亞曼達的旁白,“故事”在這邊幾乎是完全沒有寄託在角色間的對白。當然這是最快處理這些片段的方法,但是光「聽旁白」並無法讓我又更深的體會,我會想看他們對話,他們的情緒是怎麼表達的。


由於電影前半段是在介紹所有角色的生平故事,也如上說的將故事濃縮成短短幾分鐘,這樣快節奏的剪接,也仰賴著大量充滿節奏感的配樂以及搖滾樂,由於電影節奏趕到不行,前面2/3幾乎是沒有安靜過的,這實在是個問題,觀影的過程中,不停的音樂讓人麻痺,而我們是跟著搖滾樂的節奏以及旁白的敘述,故事本身無法行發展,一切就像是好幾支的MV罷了,也讓故事全被鎖在亞曼達的機密文件裡,得不到完整使人感到不滿足。 

 

講不完的角色

「介紹完角色後所剩的劇情就不過逛一圈西門町」

 

 

看到了中間,我大概知道為何這部電影讓我失望了,電影中戲份重或有介紹個人背景的角色中,突擊隊有6人,政府御用員工3人,反派2人,再外加一位小丑,這樣就12個角色了。而看本片的劇本模式,就是想要像《復仇者聯盟》那樣,製造出『大家都是主角』的概念在走。電影中幾乎這12個角色都有特別敘述他們的家庭、情人,或是誰的老公怎麼樣的(除了指揮的亞曼達)。這部電影的企圖心已經到想要講完12個角色每個人的故事了,但在一部電影中,恕我直言,但這簡直是天方夜潭。

 

 

面對大量的主角,這個劇本的走向也是盡可能的細膩,但在這樣一部電影的限制中,我想編劇(即導演)應該要換一種模式進行了,大量的角色背景都講不完了,怎麼可能還有時間留給現在要執行的任務。這也是為什麼本片的劇情極為單薄、無趣,不瞞我說,扣掉前面還在介紹角色的暖身,剩下的,基本上就是他們逛了一圈西門町,就沒了。總之,我是認為,這部電影打從一開始有基本形狀的時候就注定不會成功了(藝術上)。是華納看到對面(漫威)一直往上走,自己卻一路倒退而急了嗎?所以他們找到了幾個大牌演員後,大致成形了,就滿意了嗎?剩下的就在賭博嗎?

 

 

 

 

 

 

 

〈電影半調子〉

 

打個比方好了,電影前半段是每位角色的獨立電影,後半段是《自殺突襲隊》,但是因為片長的關係,兩部電影各剪一半出來變成一部電影,該是兩部電影長度的劇本,被迫濃縮成一半。

 

 

為何說他不會成功,因為明顯的,《自殺突襲隊》的重點在於這個「團隊」做的事,而不是每個人自己在幹嘛,這方面是要拿捏的,他這樣一寫下去,每個都要寫個一大段介紹。然而,厲害的編劇應該可以在出任務的途中表現出人物們的個性、特質,而不只有動作場面,包括對話、衝突,都是很好利用的點。

 

打個比方好了,電影前半段是每位角色的獨立電影,後半段是《自殺突襲隊》,但是因為片長的關係,兩部電影各剪一半出來變成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敗筆就是在這邊,被省略的太多,但每章節都必須講到,最後就變成這樣空洞的作品了。

 

我想他們就是因為這樣,拍了一堆的畫面後,沒人知道該怎麼剪,難不成要讓小丑與哈莉的愛情故事佔掉40分鐘嗎?

 

 

將太多角色虛化〉

 

 

「小丑被困在哈莉的回憶裡,電影使他的存在變成虛無的一場空。」

 

 

就因為電影片長的限制,許多情節必需省略,因此,多角色(如小丑、死射女兒等)都無法在前段以『現在式』來敘述,若以現在式來敘述,絕對避不掉對話、過場等耗時間的片段。所以好多角色的情節都被剪到只剩重點片段並剪的相當快速帶過去。最後大家看到的小丑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幾乎全是活在哈莉的回憶裡,少了『現在的存在感』,使他在電影中的存在是如此的虛無及不真實。 信不信由你,若如我的印象,小丑在片中以現在式僅在兩場戲中呈現。

 

角色輕重出現了大問題〉

 

我猜或許是在先前預告釋出後網友的反應,使高層對電影角色輕重有動作,如上述,看的出這劇本每次要講個人背景時,都是全部一起,想讓所有角色輕重相等,但最後的成品卻無法成功。電影中明顯看出哈莉奎茵的鏡頭最多,而小丑遠比其他一樣在記憶中的角色多了好幾倍的戲份,我強烈懷疑這就是華納看完觀眾的預告反應後動的手腳。多放他不是不好,只是隨著她的戲份增加,其他人就越來越沒話了。可以看到後半段幾乎是哈莉與死射兩人一搭一唱演完的,而當其他聲音消失時,這部電影就會變成以哈莉為主,轉為哈莉Style,這是完全不該發生的。這是《自殺突襲隊》,導演卻讓後面看起來就像哈莉的獨立電影。大家也不是不知道,哈莉這個角色本身講話就很白痴,然而最後在打女巫的時候,哈莉一連串講了好幾句的台詞,中間串插著一些白痴話。當下整個氣氛就是─「白痴」,要是今天每個人都講一句話,那哈莉的台詞的確會營造個人風格。但當就她一個人講話的時候,整個氣氛全是她的了,但我看的是《自殺突擊隊》,就像海報一樣,它的色彩會是繽紛的,不會只有哈莉的顏色。

 

.

 

就這樣,角色輕重有很大的問題,大多的時間都給哈莉、小丑跟死射了,而當這部電影開始有「誰是主角」的心態出現時(我認為在後製階段此問題很嚴重),就會有人開始被冷落了。在電影開始行動後,對於鱷魚男和銀行搶匪的性格展現,是相當欠缺的(在後段有段個角色心中理想幻象時,明顯少了這兩位,隨後也沒有其他橋段補足他們的展現空間),他們完全的被配角化了,這與開頭一一介紹時完全不一樣。在這方面,華納對這些角色的塑造是不好的,既然有企圖心要拍一部「團體」為主的電影,為甚麼最後卻讓著麼多人都只為了陪襯而存在。

 

 

 

 

 

 

 

濃縮劇本下出現的問題〉

 

突擊隊中有6人,但開場在一一介紹的時候,竟然只有出現五人,我完全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當這個遺失的角色出場入隊的時候,真的有點傻眼了。 另外就是日本的卡塔娜這個角色,本身就戲份不多,但應該要成為畫龍點睛的角色,沒想到,再經過本片的「濃縮」後,她幾乎等於不存在過。卡塔娜的出場戲,我不騙你,一分鐘不到!另一段當團隊在討論計畫時,下一個鏡頭直接跳到她在鏡頭前痛哭,看到他們「趕」到完全沒有連貫性,我也只能無奈。電影的一場關鍵戲在死射拿了機密文件,接著直對領導罵,接著其他人也跟著唾棄這個領導,這場戲我實在無法接受,就這樣簡單的情節,但觀眾根本不知道你在幹嘛,我們也看不到文件內容,下一秒死射的發飆是觀眾無法理解的,更不用說想要觀眾去信服接下來全部的人也跟著造成反感。

 

 

 

〈不自然的情感戲碼〉

 

「還記得《地心引力》中珊卓布拉克在一片絕望和寂靜下,透過麥克風對喬治克隆尼說出「我有個女兒」的那場戲嗎?這樣的劇本就對了!」

 

 

電影的一場關鍵戲就是他們一群人進到酒吧,但這裡實在是太明顯了,導演就是想要在這邊寫出他們內心的「人性」,這也是整部電影中極少數出現大量對話,一進酒吧,某位角色就開始訴說自己的家庭故事。令我感到這劇本很奇怪的點在於前面幾乎不見任何劇情想要依附在突擊隊員的對話中,但當他們一坐下來,卻講了整場戲,把整部電影攤開了,這實在是太突兀了。

 

至於利用對話來講這橋段的原因顯然是想表現出此角色的情緒面,我不知道是高層還是導演自己想要讓這部電影後半加上大量的親情、愛情、家庭元素,實在是太自不量力了,最後因為片長,小隊一進到酒吧,馬上就有人打破前面80分鐘的沉默,出來公開自己心中最痛的一塊,我實在沒有辦法被說服。隨後更加入兩個角色來情緒發表,這間房子是被施了什麼法嗎?怎麼每個人進去馬上全擺脫前面所打造出來冷血壞蛋的形象,開放的對外抒發情緒。若想要讓觀眾看到這些壞蛋在前段沒有的「人性」,編劇的手法實在是不夠高明,應該要將這些對話更自然的出現,而不是寫出一間「人性化小屋」。還記得《地心引力》中珊卓布拉克在一片絕望和寂靜下,透過麥克風對喬治克隆尼說出「我有個女兒」的那場戲嗎?這樣的劇本就對了!

 

 

 

 

 

反派

 

對於反派的塑造,我認為是失敗的,劇本太早就將女巫給神化,已經沒有剩下空間可以將她再做刻劃,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她就站在那邊,然後小隊去找她,在觀眾的角度來看,她必然只是「站在那邊」。最後成品來看,這角色有點被浪費掉了。

 

.

 

電影中影像風格塑造最成功的就是哈莉與小丑了,當然也可看到有些角色的服裝也是相當強烈的,但是最後沒有放入太多橋段,例如卡塔娜以及鱷魚人。另外一個就是反派女巫了,她的暗黑風格在預告中絕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但最終並沒有看到這他們對這方面的企圖心,真的沒有留幾個鏡頭。我覺得,她今天是反派,在比重上,必有一定的重量,視覺感沒有創造出來(可見《公主與狩獵者》在反派的風格塑造),這個反派還能在觀眾腦中留下什麼??再來就是因為此角有正反兩面的設定,我們大多看到的是她在正常人狀態時與隊長的感情戲,至於那個反派的描寫,真的太不完整了。這個女巫到底做了什麼事,壞在哪裡,觀眾都看不到,進而影響著觀眾對於「小隊為何攻擊女巫」這點的說服度。何況,當女巫進化成BOSS時的樣貌又是另一個,我們眼睛或耳朵都看()到了為什麼,但內心卻沒那樣的明瞭。

 

.

 

再來就是女巫的哥哥,我實在不知道他打哪來的,這故事線徹底的被省略了,後段在大群架時,出現了比哥哥更大的怪物(我不知道要怎麼稱呼他),也是沒頭沒尾的過去了。

 

 

 

〈總結〉

 

 

前半段的緊湊度基本上是依靠剪接與充滿節奏感的配樂互相配合,使觀眾在視聽上有一定的刺激,但是我認為導演在處理這部電影的動作場面上,是不夠到位的,導演無法讓影像流暢,太多動作場面將鏡頭保留在演員上半身,靠得太近,看到的範圍就變的小,再配上幾個慢動作,不知是否是為了3D版本而設計的。另一個例子是哈莉在電梯裡的搏鬥戲,這場戲中讓瑪格羅比在小小的電梯裡飛簷走壁,但是鏡頭也都侷限在電梯內的空間,在這樣狹隘的空間下,我們看到的東西其實很有限,甚至沒有多紹時候可以「完整」的看到演員們的全身動作。但導演在小丑與哈莉這方面的處理倒是很到味的,令人耳目一新。

 

.

 

華納在這部電影籌備時的思考真的很不周延,拍了這麼大篇幅的東西,都可以變成影集了,他們有想過,或許小丑和哈莉的愛情故事根本不適合在這部電影中出現,從兩人相遇→變情人→經營事業→分離,這樣落落長一大段,我會認為,這部電影是容不下這些東西的。其實看到一些片段,真的覺得很可惜,像是哈莉剛被抓進來時被虐待,或是瓊在穿越博士與女巫之間的苦楚,都是可以讓劇情走進觀眾腦袋更深處的東西。

 

.

 

另外就是這部電影的特效做的不太好,這在文字上也不太好說的,大家可以看到人物的律動非常怪異,最後女巫邊講話的身體律動,簡直像是小新在跳森巴舞。

 

.

 

電影劇本真的需要再加強,可以看到他「想要」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例如最後死射在開槍前看到了一個幻象,我心中就質疑「那為什麼前面開了那麼多槍,卻沒有看到幻象」,像這樣幫故事帶出一些感人、溫馨的橋段,真的出現的很不自然。

 

.

 

另外整部電影的演員都表現的很好,令人相當滿意。

 

 

 

最後提及到重要劇情---------------------------------

 

.

 

.

 

.

 

.

 

對於編劇在製造出某位角色好像死了的假象後,又讓他們出現在銀幕上的運用,我不太能夠接受,這種東西就像是一種對觀眾的騙術,騙了一次、兩次、還第三次,我真的對它感到厭惡。從一開始的亞曼達,然後對瓊也玩這招,其實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心中真的有驚喜的感覺,但是在編劇的過度濫用後,到最後一個鏡頭小丑重回的時候,我的感覺已經是完全相反了,並看到這劇本的無趣。

 

 2.5/10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1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3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