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篇文章

影評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

2017-02-26 00:35:02


 

難以用一句話,表達我對【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喜愛,劇情簡單說就是描述一個黑人男孩找尋自我的過程,不只包含對自我性向的探索,更包含他對一個完整家庭的覓尋,這樣通俗的故事在導演 貝瑞傑金斯三段式安排的敘事下,緩慢揭露一個人如何在不由自主的環境下,變得麻木無感,時光荏苒,他變得不一樣了,卻發現有些東西在召喚他,提醒著過往的純粹。

 

能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有著據稱「政治正確」的優勢:黑人+同性戀,然而片中並未強調黑人在社會中所受到的歧視,換言之他不是一部意圖替黑人發聲的電影,提到了同性戀的萌芽與探索,卻讓一切無由發生,倏地消散,好像也並未肯認了同性戀者可以做自己的價值,編導想做的不是標籤,不是奇觀式地獵取,而是回到日常,呈現常民一如你我可能碰到的情感困境。

 

毒品的問題乃全球性的,非惟獨美國黑人社區,而社經條件的低限確實提高了他們沾染的可能,電影中販毒、吸毒場景的呈現只是凸顯了毒品的日常化(一如坎城競賽片【私法拘留】),而這樣的日常卻加速了夏隆對家的幻滅,無力再多愛他一點的母親雖生猶死,毒販尤安想要施予卻宥限自己雙重身分無能再多給一點愛的赧然,盡皆收束在第一幕的沉默無語中。

 

夏隆隱約知道大人世界有他們的運行法則,想向同儕尋找情感奧援,但他的「不一樣」讓他處處碰壁,他對自己可能是同性戀的疑慮,別人認定是同性戀隨之而來的訕笑,和以為找到同類卻被棄離的傷悲,第二段完整呈現了夏隆的難堪困窘,當人最重要的情感,一一被剝奪,隨之而來的只有幻滅。

 

一夜長大的夏隆到第三段已把自己成功武裝成麼都不怕的巍峨漢子,操持著一如異性戀慣用的腔調(昨天在街上看到這個妞),想把過往不想憶起的全部擦掉重來,殊不知人生有些東西是擦不掉的,而有些東事是怎麼偽裝也偽裝不來的,無論是他想要盡力去恨母親,或是他以為自己早忘了對凱文曾經希冀的愛。

 

有論者認為這兩段來的太突然,缺乏合理轉折,我卻認為導演無意打造和解的假象,和闡述真愛無敵的陳腔濫調。要知道夏隆在療養院聽完母親說話都已不耐煩想要離去了,是母親希望孩子留下來試著理解母親一度想給卻無法當下給予的愛,講完了不代表就不痛了,傷口就結痂了,事實上痛感依然還在,包括第一段無聲到三大段才轉趨大聲的母親吶喊,那是多麼難以忘卻的不愛印記,可是要母親說出這樣「希望你知道我愛你」中間要經歷多少的時間與磨難,才能換來這樣一句箴言,言語是兩面刃,它能傷人相反它也能愛人,說出來不代表就完成救贖,卻有緩解痛感的丁點可能。

 

同樣的為何夏隆一通電話就願意不遠千里驅車前往與凱文會合,這個曾經傷他那麼重的人,究竟有什麼魔力讓他奮不顧身,而從前造成的傷害難道就就此消散、可以不計前嫌嗎?與其探討凱文是否是雙性戀,不如專注在他們自孩提時期即培養的換帖情誼,兩人均深諳對方心性,而知道彼此的不得不然,乃其來有自,包括凱文當時礙於情勢對夏隆的施暴,和夏隆現在逼於現實有意識的偽伴,都非出於本意,才能出於同情而理解,進而相互凝視,諦聽我們這些年的情感演變,和那一晚的海邊情事。那樣久未見面的吞吞吐吐看似拖沓了節奏,從餐廳、車上一路遞延到凱文家裡,兩人溫熱的、燒灼的、苦樂交疊的傷害與甜美,才緩慢氤氳了整個營幕,成為無可言說的邁阿密鄉愁,「小個」的回眸蘊含了無可避免的傷感,又未嘗不是一種「終於懂了」、對皎潔月光的凝視。

 

 


電影爽度:7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