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音樂是佐料,電影才是本體,但這卻是一部為音樂而拍的(非音樂劇)電影。大抵上可稱為飛車版《歪小子史考特》,同時也是艾德格萊特為英國樂團Mint Royale暢銷曲「Blue Song」執導的音樂錄影帶的長片版本,「Blue Song」MV劇情,正是替本片的開場戲所拍攝的前期測試。男主角和《歪小子史考特》中的麥可塞拉同樣熱愛音樂,同樣想釣妹,唯獨不玩吉他改飆車,沒有艾德格萊特往常的戲謔氣息,沒有往常玩心濃厚的快速剪輯,銳氣相對收斂,但手法更加沉穩。
片中不乏竊盜電影的常見元素:最後一票、與花瓶女主難相廝守云云,不難使觀眾聯想到班艾佛列克的《竊盜城》或是尼可拉溫丁黑芬的《落日車神》。如同萊特的前作「血與冰淇淋三部曲」總是拿科幻名作《天外魔花》孤立主角式的經典架構借題發揮,《寶貝司機》(就是不叫它玩命再劫怎麼樣,咬我啊台灣索尼)也將竊盜片的典型格局當作自己的遊樂場,並自行添油加醋注入額外的趣味性,將超過三十首以上的各式精選名曲剪得令人如癡如醉,藉此講述一則男孩闖蕩江湖的成長物語。
「Baby Driver」是反向稱讚男主角駕駛技術的名號,他看似「Baby」,但他的才能一點也不「Baby」,「Baby」是外界輕視他的標籤,但對寶貝而言,「Baby」其實是擁有全世界的代名詞,幾乎每一首曲子的歌詞都反覆地哼著「Baby」,彷彿世上每人都在為他歌頌。有Baby之名在身,他不再是小人物,有旋律驅使自己向前奔馳,他活得痛快淋漓,音樂不是他的避風港,反而是他與世界連繫的窗口。
這部片很簡單,它只想替活得不夠精彩的人們發聲;平凡枯燥的生活無法滿足,只好拋棄真名、掛上代號享受刺激、強取那些無法透過踏實而獲得的歡快,當然,這種日子並不長久,這群搶匪都是現實的逃避者,唯獨傑米福克斯,他是全然以刺激為生的人,真正在險峻的夾縫中搏鬥的狠腳色,那些因為在搞砸過往的人生之後才轉而踏入這行的,他瞧不上眼,幹了勾當又不肯把手弄髒的(例如:寶貝),他更加鄙視。在他眼裡,這些都是沒本事把日子過得明明白白的敗類。
而最後認清自身處境的,只有寶貝一人,那些不肯承認逃避、或是取笑逃避的,反而葬送了性命。寶貝的餐館女友黛博拉在片中被歸類為連逃避現實的機會都沒有的族群,寶貝出現在她的人生裡,彷彿前方矗立了一盞希望的明燈。正如本片的宣傳語所言,每個人都有一張專屬的超殺音樂卡帶,卡帶裡的每一首歌曲,能夠引領你踏上不同的道路。音樂是每個人的燈塔,在繽紛多變的曲風、敘述著無數故事與感觸的詞海裡,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確立自己的定位與形貌的,這是艾德格萊特對音樂最浪漫的告白。
既然這部電影聊音樂也玩音樂,勢必也少不了幾位樂界人士的站台,舉凡保羅威廉斯、殺手麥克、博爺等人均有短暫亮相。外在條件演技實力皆搶眼的墨西哥女星艾莎岡札蕾茲應該會是好萊塢未來幾年的大勢演員,若她主演的《銃夢》真人版大賣,絕對有望晉升一線。莉莉詹姆斯是個稱職的漂亮寶貝,能夠讓觀眾也跟著戀愛的花瓶這年頭少之又少,與安索艾格特的愛情戲既老派又甜如童話,乍看有些不實際,然而莉莉俏麗可人的臉蛋卻總能立馬使人信服。
電影的核心,仍舊是關於男孩的蛻變,輔以每分每秒影音零時差完美同步的插曲大串燒,少年的破繭之旅無比奔放,尤其片末的最後一票,更是分毫不給喘息的餘地,急促得目不暇給,也終於讓我們見識到,寶貝就算不踩油門,光憑兩條腿一樣快得嚇人。喜愛艾德格萊特作品的影迷,必定對他獨到的音樂嗅覺不陌生(細心一點的話,還會察覺他對皇后樂團特別厚愛),萊特藉《寶貝司機》將這份嗅覺無限放大,將電影打造成超巨型點唱機,在這個好萊塢經常把電影當MV拍、把MV當電影拍的世道下,視聽覺敏銳的艾德格萊特恰如其分地平衡了兩者(每次都把整部片當嘻哈饒舌新歌發表會的《玩命關頭》去吃屎吧,那些愛用經典老搖滾製造爽片節奏的虛偽億萬大片去吸X吧!)。
很多人都說莉莉詹姆斯和安索艾格特這對情侶檔是邦妮與克萊德,拜託!廣告狂人那對鴛鴦大盜才是正港的邦妮與克萊德好嗎?XDDD....
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訂閱 : https://www.facebook.com/filmisland/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