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篇文章

影評 聖鹿之死 影評 冷調完美下的不寒而慄

2017-12-24 05:10:37


     聖鹿之死為希臘導演尤格蘭西莫 (Yorgos Lanthimos)的第六部長片作品,榮獲2017坎城影展的最佳編

劇獎,和導演之前的作品一樣充滿現實中的荒誕、反烏托邦的嘲諷,卻也更增添描寫人性黑暗的驚悚。

 如同《大快人心》的遊戲設定,被迫參加遊戲的人只能在很糟和更糟當中糾結。影片一如尤格蘭之前的導演風

格,造出自成體系的世界與超現實設定,編劇是和導演曾合作《單身動物園》的Efthymis Filippou。

 

     片名聖鹿之死來自希臘神話中阿伽門農因為曾殺死狩獵女神黛安娜的神鹿,女神在特洛伊戰爭中於海上刮大風

以示報復,預言家告訴大家只有阿伽門農獻祭自己女兒希臘人才能得救,阿伽門農寧願放棄出征也不願意,但在斯

巴達國王的說服之下殺了自己的女兒。如同神話,復仇與正義、贖罪命題交錯。  劇情由人生勝利組的外科醫生

史蒂芬(柯林法洛飾演)和一名少年的情誼開始,醫生過著看似正常美滿的生活,直到他將少年介紹給自己的眼科

醫生妻子(妮可基曼飾演)和孩子認識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的黑暗鋪卷而來,逼著醫生做出最艱難的選擇。

 

     本片除了充滿張力懸疑的驚悚劇情,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音樂,日常生活不起眼的場景,抹上驚悚懸疑的配樂立即像噩夢前夕,聖歌也帶來宗教神秘氣息。片中也有幾顆獨特運鏡,似乎是像庫柏力克致敬也像是導演試圖建立屬於個人的電影語言。演員表現大多精湛,尤其是飾演少年的Barry Keoghan,冷面溫吞的表情和逐漸揭發的殘忍對比,細膩豐富。影片顏色大多高明度低彩度,脫離一般驚悚片厚重的暗色系,反而在日常生活中冷調處理,明亮卻無法跳脫束縛。

     劇本因為設定脫離一般常理所以觀眾很難預測劇情發展,角色鋪陳細膩,從父母對兒女各自的差別待遇令人覺得寫實,每個父母其實可能有自己比較鍾意的孩子。角色變化令人錯愕但還在可接受範圍,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看這個世界或事件,試著自保或犧牲,自私成了生存本能。令人玩味的是外科醫生對自己的認同似乎和別人對他的看法起了很大差異,但他一直沒意識到或無法接受。什麼才是真正的自我?自己心裡的我或是別人眼中的我?當兩者起衝突,何者才是正確的?該如何處理?現實中也的確有很多類似的矛盾,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是個好人,但對自己造成別人的傷害卻沒有意識或不想同理,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有的人就這樣過一輩子,有些人要被傷害的另一方做出無法避免的反擊才會去處理。因為每個人都從自己的世界觀出發,利益起了衝突,那如何才能真正判別公平呢?可能是法律、倫理或老天會處理,在現實中有許多有權勢的人士的確較容易逃過責罰,透過金錢或無可動搖的階級形象、影響力。難道這是導演選擇這個故事作為反諷的動機嗎?因為看完很好奇導演拍片想傳達的主要宗旨為何?雖然是個謎,但會讓人思考以牙還牙就是公平嗎?罪行或痛苦是可以比較的嗎?醫療過失致死和選擇殺死自己所愛哪邊的受害者痛苦程度比較重?這是可以相比的嗎?不過現實中假如發生原本可避免的過失致死意外在自己家人身上,通常蠻有可能希望對方也去死來消解心頭之恨。而每一位家人的優劣或值得被愛的程度是可以比較的嗎?判斷標準為何?這的確很弔詭,有點像媽媽女友落海要救誰的問題。

     整體來說聖鹿之死是冷調下的濃烈。可怕卻又表面不帶情感,看了不寒而慄,卻也佩服這樣的設定和設計。充滿聰明算計,直搗人心,不知不覺讓觀眾也輕易掉進精心鋪陳的網。假如大家能稍微跳脫自己的框架,試著從別的角度去理解,世界會不會不一樣?寒冬之夜很適合咀嚼如此難以輕易吸收的電影,慢慢發酵。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9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