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篇文章

影評 歌曲改變人生--曼哈頓練習曲

2015-02-07 23:36:17


本來沒有特別去注意到這部電影,偶爾有一次在廣播裡聽到電影內的歌曲"Lost Stars",深深被打動,就決定要去看這部電影,多次與電影的時間無法配合(甚至客滿)的悄況下放棄,沒想到因為來出差的緣故能看到這部電影,被旋律深深吸引下,忍不住在夜深人靜時在房內播放這張OST的曲子,並且本來預定要寫"美國狙擊手"的影評順序也因此調整啦!

看到綺拉奈特莉要演這部電影並且唱歌,說真的我心裡是打了一個蠻大的問號的,再加上綠巨人浩克(馬克魯法洛)要演個音樂製作人(抱歉,我也蠻難聯想),配上了魔力紅的主唱Adam Levine,這部看來有點雜牌軍的演員名單,卻在聽到這部電影的音樂後全部釋懷。首先,也許綺拉並不是個專業的歌手,卻完全符合電影內的設定,她真實、不做作,英式腔調的發音,抱著個吉他自彈自唱的模樣實在太迷人了。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何丹(馬克魯法洛)在看到格瑞塔(綺拉 奈特莉 飾)會如此的著迷,畢竟在這個花花世界裡,內心的孤獨難以被他人理解下,我們的外在有過多的裝飾,戴著不同的面具,一個乾淨、不經太多修飾的聲音在不經意中卻能夠進入人們的內心,那是一種屬於城市人心靈深處的最後淨土。

「愛情、音樂、曼哈頓」,近年來很少看到能將三種元素結合的如此完美的音樂劇,畢竟在很多音樂電影裡,只充斥了音樂台詞,但未充份的考量劇情人物與音樂的結合性(除了一些著名的音樂劇編外,畢竟出發點就不太一樣),而在現代劇中能夠用那麼清新的民謠風格就能夠吸引到眾人的目光,我不禁想起了幾年前的「K歌情人」,簡單的曲風反而比炫麗的流行曲更能吸引大家的耳朵,我想這就是難以言喻的音樂魔力吧。

我極度愛上電影的敘事手法,以格瑞塔在台上演唱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的序幕來連接丹與格瑞塔的背景,兩個人是如何在這個小酒吧裡交會的,也許看似很落魄的天涯淪落人,但卻因為有一顆"共同愛音樂"的心譜出一段協奏曲,不加修飾的街頭演唱,兩個人透過音樂愈來愈了解彼此。我也很喜歡電影裡的"小道具",在這個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我們非常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歌單就像是分享彼此的世界,而這個雙孔的耳機卻讓兩個人的心因為音樂而走的更近,我們在電影裡看到了丹和格瑞塔的感情慢慢發酵,但卻沒有因此而走上親吻上床的老梗,他們在音樂裡認識了彼此的靈魂,產生了交集,在音樂裡找到了自己,當音樂停止時,這樣的心情也嘎然而止,我非常喜歡這種"天涯覓知音"的安排。

裡面有個安排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格瑞塔的讀心術,我們通常都希望另一半能夠不言語就能了解我們的內心。大衛和格瑞塔就是這樣的情侶,他們一同投入在熱愛的音樂中,而音樂就是他們的"溝通渠道"。卻也因為如此,格瑞塔光從音樂就能夠了解自己的情人,心已不在身邊。也許這聽來有點神乎奇技,不過女人的第六感真的很厲害。而真正洩露出大衛變心心情的卻是他自己的音樂,能說是因為格瑞塔太厲害?還是大衛沒有留意心情洩漏呢?藉此剛好呼應了丹講過的一段話"通過一個人聽的歌可以了解這個人很多"。不過,也是因為格瑞塔的第六感太強,她毫無掩飾的去剖析了丹的過去及他的心情卻讓自己尷尬,這幾乎也可以告訴我們"主觀意識"的認知,對很多人來說是極度不公平的。我們自己也要避免去為他人貼上了無謂的標籤,尤其是我們什麼都不清楚的時候,不要自作聰明。

最後的轉折也非常的有意思,丹尊重了格瑞塔的意思,讓她以"最像自己"的方式來公開她的音樂,這是身為"音樂人"的驕傲。格瑞塔去看了大衛的演唱會,也聽了他改編了自己的作品,只是那時的格瑞塔看到台上的大衛,意識到他已經不是當初她愛上的那個單純的男孩了,現在的大衛,他愛上了舞台、愛上了支持他的掌聲及愛上了名聲,這樣的人,他只會愛自己,他是沒有辦法愛自己身邊的女人的。當大衛唱著"I thought I saw you out there crying",配合著格瑞塔的眼淚,這也許就是一個與藝術家戀愛要做的取捨吧。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6
題材鮮度:8

馬克魯法洛 綺拉奈特莉 亞當李維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