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Y
423 篇文章
if you don't stand for something you'll fall for anything.
Sucker Punch 殺客同萌

戰爭 《伊斯坦堡救援》(The Water Diviner)-為什麼澳洲人要打土耳其人?

2015-07-26 00:05:08


《伊斯坦堡救援》電影預告片:

 

由澳洲知名男星羅素克洛首次自導自演的電影作品《伊斯坦堡救援》,雖然早在2014年於澳洲、美國與土耳其等地上映,台灣則到今年2015年5月1日才正式在戲院大銀幕上呈獻。而電影原名為《The Water Diviner》,意為「水源的預測者」,說明了劇中主角為澳洲當地尋找水源的掘井師與農耕者。台灣的片商卻硬是將中文片名定為《伊斯坦堡救援》,明顯就是想和連恩尼遜主演的《即刻救援3》以及該片取景的土耳其伊斯坦堡做連結。在《伊斯坦堡救援》這部電影中,伊斯坦堡僅是劇中場景的一小部分,救援這件事情也不竟然是主角最主要的任務,只能說這種不倫不類的片名翻譯,實在是不敢恭維。

 

《伊斯坦堡救援》電影海報(圖片來源:龍祥 

回到《伊斯坦堡救援》這部電影,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於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島的戰爭。故事描述了三名澳紐軍團的青年在戰爭中失蹤,遠在澳洲故鄉的父親踏上千里尋子的故事。電影嚴格來說並不是一部典型的戰爭電影,焦點也不是放在土耳其與澳洲間的戰爭,反而是聚焦在一位愛子心切的父親,遠渡重洋踏上陌生的土地,尋找愛子屍骨的感動故事。但這段戰爭歷史相信很多台灣人相當陌生,翻開現在的國高中歷史課本,在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幾乎只以協約國、同盟國間的衝突草草帶過。而翻開世界地圖,土耳其和澳洲兩國根本就在地球的兩端,要打也不是這樣打的吧?究竟《伊斯坦堡救援》的歷史背景為何?就讓我們好好仔細的研究吧!

 

土耳其與澳洲兩國的相對距離(圖片來源:Image Freak.net

 

《伊斯坦堡救援》中所描述的戰爭,是發生於土耳其境內靠近希臘、愛琴海一側的加里波利半島(Gelibolu),是屬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鄂圖曼土耳其戰場。一般戰爭歷史學家將這場戰爭稱為「加里波利之戰」。而戰場同時發生在愛琴海與黑海之間這個有名的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因此也被稱為「達達尼爾戰役」,至於土耳其人則稱這場戰役為「恰納卡萊之戰」(土耳其語的Çanakkale Savaşlari)。這場戰爭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歐戰場中,協約國與同盟國在法國北方呈現戰事膠著狀態,一方面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倒向德國的同盟國方,因此控制了協約國方的俄國黑海港口,使得在西歐戰場的協約國方無法獲得俄國的物資援助,讓協約國陷入空前危機。因此由英法兩國聯手計畫,欲將土耳其的達達尼爾海峽打通,並直攻具有地理優勢,同時也是土耳其首都的伊斯坦堡。如此一來,陷入僵局的西歐戰場得以透過這場外圍戰事獲得喘息,另一方面,俄國對於協約國的奧援則可順利重新取得,同時又可藉由兩面夾擊的方式,協約國東西方可同時直攻德國與奧匈帝國本土。

 

土耳其(當時仍為鄂圖曼帝國)位於歐洲與亞州的交界,佔有非常好的地理優勢。同時扼守了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路,也在陸上路線佔有一席之地。(圖片來源:Google Earth

 

回顧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源自於當年普遍的極端民族主義、列強對外殖民地競爭以及各國互相結締同盟所致。以德國、奧匈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等國為首的「同盟國(Central Power)」以及英國、法國、俄羅斯與義大利等國為首的「協約國(Allied Power)」兩大集團互相的軍備競賽,導致當時兵家必爭之地的巴爾幹半島有「歐洲火藥庫」之稱,戰事也一觸即發。最後的導火線,則是1914年發生奧匈帝國的斐迪南大公,在現今的波赫(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亞,Bosna i Hercegovina)首都塞拉耶佛(Sarajevo)被恐怖份子刺殺的「塞拉耶佛事件」,才讓整個不安的局面引發為全面開戰。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兩大集團在歐洲大陸上短兵相接,卻連同遠在太平洋上,同為大不列顛帝國的澳洲、紐西蘭兩國,紛紛被拉上了歐洲戰場。而這支主要由澳洲及紐西蘭兩國所組成的聯合軍團,則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澳紐軍團(ANZAC,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s)」。ANZAC首先被派駐在當時被英國占領的埃及,在英法兩國於1915年發動的達達尼爾海戰失利後,ANZAC便被指派執行登陸戰,欲從海上重新奪取土耳其的加里波利半島。

 

加里波利半島的地理位置,以及當年土耳其、英國及澳紐軍團分別防守與進攻的說明。英國負責進攻南端的海莉絲角(Cape Helles),澳紐軍團則負責進攻北邊的加巴坦培(Gaba Tepe)海灘。但澳紐軍團最後錯誤登陸到較為北邊的無名海灘,也就是今天的「澳紐軍團灣(Anzac Cove)」。(圖片來源:Google Earth

 

根據協約國的登陸計畫,英國與ANZAC將分別奪取加里波利半島西側(靠愛琴海的海岸線)南北兩個灘頭。英國負責進攻半島最南端的海莉絲角(Cape Helles);澳紐軍團則負責進攻北邊的加巴坦培(Gaba Tepe)海灘。然而,在實際執行時,澳紐軍團因缺乏夜間作戰的經驗,以及當地地形複雜的結果,最後錯誤登陸到較為北邊的無名海灘,也就是今天的「澳紐軍團灣(Anzac Cove)」。這場登陸行動,英澳紐方雖然在海軍的炮火掩護之下,成功在灘頭上建立了據點,但事實上整體計畫缺乏彈性的作戰策略,以及現場指揮官指揮不力,溝通上出現嚴重的分歧,導致登陸方的攻勢很快就被當時駐紮在海岸的土耳其軍所壓制。而登陸後的英澳紐軍,無法快速推進前線及拉開戰線,在兩波進攻失利的情況下,導致協約國軍團錯失了良機,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典型常見的壕溝戰僵局。

 

這樣的僵局使得土耳其軍在一個月後馬上取得反攻優勢,另一方面,在海上土耳其軍也成功擊潰了英澳紐的海上支援。在缺乏海上砲火支援之下,英澳紐軍也無法在陸地上攻下具有戰略地位的高地,反而固守著地勢較低的坡面。而當時也正好進入夏季,曝曬在無人地帶的屍體紛紛發出惡臭,並帶來恐怖的痢疾、腹瀉與腸熱等疾病,使得英澳紐軍團不戰而潰。最後在經過4個月的僵持下,9萬大軍趁著土耳其軍不注意的情況下,悄悄的從海上撤退,也宣告了協約國在這次加波里利半島的作戰行動失敗。

 

在這場戰爭中,鄂圖曼土耳其獨自抵抗了來自英國、澳洲、紐西蘭、紐芬蘭(加拿大的一省,即現今的紐芬蘭及拉不拉多,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英屬印度以及法國等國的攻勢,除了敵方的準備不周外,其中領導土耳其軍的將領—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蒂爾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縝密的防守計畫,是此戰役成功的關鍵。在《伊斯坦堡救援》電影裡,一場眾人喝酒的宴會上也有撇見凱末爾這個角色的出現。而這位土耳其將領也因為這場戰役被土耳其人捧為民族英雄,在後續領導土耳其獨立戰爭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被稱作為土耳其的國父。

在加里波利半島南端海莉絲角(Cape Helles)登陸的英國軍隊(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論如何,《伊斯坦堡救援》中所呈現的戰爭場景,透露了這場加里波利戰役殘酷又血腥的一面。不論是土耳其或是英澳紐方,皆死傷慘重。根據統計,協約國方總共死亡人數約56,707人,約123,598人受傷;土耳其軍則約有56,643人戰死、107,007人受傷。而當中澳紐軍團ANZAC方面,便有11,430人戰死,24,193人受傷。雙方死亡人數眾多,很多屍骨都是直接現場掩埋而無人過問,到現在仍然有許多農夫在耕田翻土時,才讓這些戰死的骨骸重現天日。

 

衝鋒陷陣的澳紐軍團(圖片來源:telegraph.co.uk

從壕溝內衝鋒的英澳紐軍團(圖片來源:illustratedfirstworldwar.com

 

 

澳紐軍團在當年奮勇善戰的形象,仍然深植人心,其頑強抵抗地軍風,更是常被當年大英帝國推上最前線,擔任衝鋒軍團的主要原因。直到現在,加里波利半島的海岸在當年1915年4月25日澳紐軍團登陸的海灘,仍保持著原貌,已成為土耳其當地非常熱門的旅遊景點。至於澳紐軍團登陸的這天,則被今日的澳洲、紐西蘭定為國定假日—「澳紐軍團日(ANZAC Day)」,對於兩國而言都是意義重大的日子。而最後一位參與加里波利戰爭的澳洲軍人—阿歷堪寶,已於2002年5月逝世,享年103歲。

 

 從Google Map街景地圖看到今日的澳紐軍團灣(ANZAC Cove),海岸保存了當年原始的樣貌,一旁設有紀念碑及戰死者的墓碑(圖片來源:Google Map

 

 

延伸閱讀及相關資訊:

l   【影評】《伊斯坦堡救援》- 青菜底加啦(by 壕G)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58627

 

l   【加里波利戰役】的時間軸:(https://www.telegraph.co.uk

https://www.telegraph.co.uk/sponsored/culture/water-diviner/11464437/battle-of-gallipoli-timeline.html

 

l   【加里波利戰役】介紹:(https://www.illustratedfirstworldwar.com

https://www.illustratedfirstworldwar.com/timeline/1915-2/gallipoli-campaign-begins/

 

 



XXY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 戰爭 《伊斯坦堡救援》 羅素克洛 加里波利戰役 澳洲 澳紐軍團 鄂圖曼土耳其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