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篇文章
誠意可以裝,老實可以裝,交朋友可以裝,做生意也可以裝,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東西是真的?
《一一》,楊德昌(2000)

影評 量子危機:復仇天使與政治批判

2015-10-26 23:51:58


 

寫過《皇家夜總會》,讚過《空降危機》,獨缺《量子危機》的心得,故為文補上,到此一遊。

 

以《皇家夜總會》的結局作為引子,《量子危機》的龐德為了往生的薇絲朋,化身成復仇天使,滿腦子想找出薇絲朋自殺的真相。於是整部片接二連三的動作戲成了角色塑造的過程,發狂的龐德看到哪裡有線索就殺到哪裡,乒乒乓乓先斬後奏,M夫人怎麼管都管不住。偏偏他想找的又是一個國際權貴組成的陰謀組織,暗樁到處都是,連M夫人的貼身保鏢也被滲透。我們只知道叫「量子集團」,看起來像是反派互助會,讓假面慈善家格林可以用來買油管,請其他人幫忙橋事情殺雜魚,誰知道這集團真正的目的在哪裡。

 

 

 

看起來跟《惡魔四伏》好像有些關聯,但在《量子危機》,這個邪惡集團根本神龍首尾都看不見,只能用來官商勾結牽動英國外交部和美國CIA,讓他們佈下天羅地網圍捕龐德。說也奇怪,不受控的龐德惹出這麼多事端,M夫人居然被龐德用簡單的三言兩語說服。估計這就是為什麼這個邪惡集團沒辦法用更有效的方式來阻止龐德,完全是M夫人強大到漫出來的母愛所致。

 

動作場面而論,其實馬克福斯特拍的真的不賴,雖無《空降危機》攝影營造出的表現主義,卻也是水準之上。我特別欣賞序場的處理,秀公司Logo時配上沈重的管弦樂,再進到空拍、車子疾駛的局部特寫,來營造風雨欲來的氣氛。弦樂上升到高音,油門、打檔、輪胎疾轉,切中景看到超車,猛虎就此出閘。很喜歡這樣的開場,而隨後的快速剪接,每個小事件都用不到五顆鏡頭交代完,而且節奏的尾端都接回龐德的車,乾淨俐落。

 

 

然而在對國際政局的批判,確實有用力過猛之嫌。格林的目的是要奪取第三世界的水資源,透過CIA幫助去扶植甚至左右中南美洲的地方政權。創作者想透過計程車司機的抱怨、記者在晚宴的提問、以及空空如也的水塔三場戲來營造旱象,藉此批判被黑心商人愚弄的掌權者如何剝削人民。然敘事上的作法也是跟龐德一樣,不負責任的先斬後奏,好像是「啊這邊要告訴大家有旱災了,那就演一下旱災的樣子給大家看」,而不是讓觀眾看到「怎麼到處都沒水?原來是商人搞得鬼!」這樣處理。

 

可惜為了龐德的復仇之路,這層設定就只能淪為過場。相較之下,《瘋狂麥斯:憤怒道》藉著想喝水的人民與浪費水的軍閥,使得「水資源」得以成功變成在上位者玩弄權位的符碼,讓整個故事更為深刻。

 

 

私以為馬克福斯特是真的想去批判什麼。像是開場不久的義大利遊行交叉剪輯MI6的密室拷問,拷問破局後叛徒逃亡,把遊行搞得一片混亂,流彈傷及無辜。龐德殺了叛徒,整個遊行人潮散去。又,為了讓權貴集團出場開會,搞了一個舞台壯觀到莫名其妙的歌劇《托斯卡》。台上演殺人,台下也跟著殺人。問題看起來創作者根本不在乎也不想解釋台上演了什麼,置換成其他劇碼也沒差。可惜歌劇演員演的賣力、攝影組也拍的賣力,卻沒辦法起到對應烘托的作用,更有白費力氣之感。邪惡集團要開會真的有其他更省錢省事的方式,犧牲戲劇邏輯去營造隱喻形式,只是捨近求遠。

 

至少我還滿欣賞把大遠景和局部特寫交叉剪輯的衝突感,以大見小、以小做大,確實俐落有型。至於鋪梗鋪到最後什麼都沒講的「量子集團」,就是《惡魔四伏》必要的功課了。

 

 

《007量子危機》序場動作戲

 
 
《007量子危機》預告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8

007 量子危機 丹尼爾克雷格 馬克福斯特 詹姆士龐德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