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談論內容前,請先讓我讚嘆一下 -- 去年看到了《腦筋急轉彎》,今年又有了《動物方城市》,我們是何其有幸!繼《無敵破壞王》的顛覆性文本,迪士尼再次企圖將探討議題擴大、觸及整個社會,實在不能不說是野心勃勃。更令人驚豔的是除了深度外,《動物方城市》還將動畫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完整的世界觀和豐富的細節,更使本片成為一部具有高度娛樂性的電影。
"Anyone can be anything" 這在現實社會中簡直是天方夜譚,是過度美化的烏托邦式座右銘;以這樣的概念作為主軸,不免讓人質疑是為了商業效果刻意強調正向勵志、不合現實地營造圓滿結局 -- 但,且慢,讓我們來看看這部電影究竟說了些什麼。
故事從想要成為警官的茱蒂 (全名為 Judy Hopps,可翻成茱蒂‧跳跳 (註 1),全片充滿了類似的巧思) 身上出發,訴說她即使自小不受看好、卻克服萬難以第一名成績從警校畢業,來到夢寐以求的 Zootopia 就職;雖然上司和同事都不把她當一回事,她還是充滿正能量、不放過任何機會,終於誤打誤撞給她查到重大案件...劇情至此,都還走著一條「有志者事竟成」的逐夢路線。
然而當她遇見靠著小奸小惡生財的狐狸尼克,事情開始有了轉折;兩人從一開始的對立,到尼克逐漸打開心房、誠心協助茱蒂查案,後來甚至說出幼時的受傷經驗如何造就了今天的自己。這段友情的建立十分具說服力,因為尼克顯然將自己曾遭排擠的事實投射到茱蒂當下的處境才可能軟化;而他在自述中提到「既然那是大家的期望,我乾脆就配合他們 (指行奸惡)」也令人十分心疼。但是!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那也依舊只是一部有稍多轉折的勵志電影罷了。
直到茱蒂在記者會上脫口說出「或許食肉動物的本性就是野蠻的」開始,這部作品才真正顛覆公式化的套路、提供動畫片裡不常有的視角 -- 歧視和偏見不是只會在思想僵化的他者身上發生,就連自以為非常能接受差異的茱蒂 (我們自己) 都有可能不經意地為人貼上標籤。而一旦貼上標籤,一切就只有走下坡了,因為我們往往會根據標籤決定如何對待一個人 -- 茱蒂在感到受威脅時手直覺性地伸向「防狐狸噴霧」就是最好的例子。
即使自己曾被誤解,但你會不會在其他層面也誤解了他人?就算曾遭迫害,但你會不會在躋身成功之流後搖身一變成為壓迫的一方?正如柏拉圖所說:「衡量一個人,端看他擁有權力時的所作所為」。在立下大功成為城市的超人氣代表後,茱蒂的影響力早就不同以往,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被當作箴言看待;即使只是無心地透露根深蒂固的偏見,她的話語卻起了帶風向的作用,使那些原已遭受誤解的食肉動物處境更加艱難。於是隔閡加深、衝突激化,十足重現了現實社會中的各種對立。
但是如果放任這種對立持續存在,社會將會停滯不前,而《動物方城市》不僅帶領觀眾重新審視社會的本質,也提供了解決方案:信任。追根究柢,我們為何需要組成社會?因為人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因為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才能使集體的利益最大化...但是這一切的前提,便是「信任」。想想如果我們只是去便利商店買個東西都認為店員可能要欺騙自己,那「分工合作」就不可能成立。
但信任當然不會憑空建立;誠如茱蒂和尼克所示範的一般,我們都有可能因自己的成見而傷害到對方,但難道就因此放棄溝通了嗎?其實有時候,也只是需要一句「對不起」,和一句「我願意」。對不起,我不該憑自己的刻板印象誤解你;沒關係,我願意相信你不是有心。烏托邦式的結局,但,有可能嗎?實際上,像綿羊副市長這種只想把異己者趕盡殺絕的大概還比較多 (望向某盟);但是撇開那種明顯的惡意不談,我想這部電影要提醒我們的是,如果不經常反省自己,我們都有可能像茱蒂那樣不小心成為幫兇。
最後,回到 "Anyone can be anything"。《動物方城市》另一個高明之處,在於刻板印象的利用及顛覆 -- 兔子很可愛、狐狸很狡猾;可是兔子亟欲顛覆可愛的標籤,狐狸卻選擇漠視自己的正直。同是警察,獵豹不像一般所認為的敏捷、水牛則符合期望中的強悍形象;但兩人都迷戀著志羚姊姊,只是一個可以公開示愛、另一個卻要躲躲藏藏。再看看綿羊副市長和獅子市長吧;表面上綿羊柔弱、獅子暴躁,實際上呢?綿羊是幕後黑手,獅子只是愚蠢而已。
所以 "Anyone can be anything",難道會是指有志者事竟成嗎?不,這不是一個圓夢故事,這是一個說著唯有以溝通和互信為前提,才能讓每個人都安心做自己的故事。Anyone can be anything,不是誰都「可以」做任何事,而是誰都應該「有權」做真正的自己;不須隱藏、無須假裝,但最後成為什麼樣的人,說到底,還是取決於自己。
個人評分:8 (超越水準)
註: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絕無侵權意圖。
註 1:Hop 為蹦蹦跳之意
筆者粉絲頁:來這裡幫我點個讚。
原文發表於殘酷的美好一天網誌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