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 篇文章
Why so serious ?
黑暗騎士

影評 《樂高蝙蝠俠電影 IMAX 3D》--「一」是最寂寞的數字

2017-02-07 22:05:33


 

 

華納兄弟「樂高電影宇宙」中的主線作品《樂高玩電影》不僅稱職完成了「品牌推廣」與「說好故事」這兩項好萊塢通常無法同時兼備的任務,菲爾洛德與克里斯多福米勒兩位才華洋溢的喜劇編導更出色地解構了反烏托邦類型、救世主預言的俗套公式(如《駭客任務三部曲》、《哈利波特》系列、《星際大戰》系列),而身為番外支線的《樂高蝙蝠俠電影》要解構的不是傳統的敘事結構,而是特定Iconic Character的個人心理層面。兩部的主題乍聞之下或許平凡,但內在的肌理卻很厚實。

 

雖然《樂高玩電影》導演檔菲爾洛德與克里斯多福米勒此次退居製片,但在前作負責剪輯及動畫監督、擁有豐富的《機器雞》編導經驗的克里斯麥凱仍將他們倆神經質般的快節奏幽默原汁原味延續下來。在他晉升導演的整合之下,就連《機器雞》招牌的惡搞風格也遠比《樂高玩電影》還要加倍瘋狂戲謔,各種開不停的宅文化玩笑、鋪天蓋地的滿滿彩蛋簡直目不暇給,堪稱「蝙蝠俠歷代故事」與「西方經典電影 / 反派」的模仿嘉年華!

 

 

或許有些觀眾可能會對喬治克隆尼和方基墨這兩任短命的布魯斯韋恩會是本片狂酸的重點對象抱著滿心的期盼,但事實上編劇最不給面子的卻是克里斯多夫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不僅從開場的動作戲便多次嘲笑諾蘭兄弟檔緊湊複雜的敘事風格,整部片故作嚴肅的配樂更是擺明衝著漢斯季默而來,反觀喬舒馬克最狗屎的那兩部居然只有「拿王子的片尾曲說嘴」這樣的款待,不免大嘆天理何在(但憑良心話,拿諾蘭開刀確實更有笑果)。

 

這部非常認真翻玩蝙蝠俠累積長達七十八年厚重文本歷史的「文學 / 神話解構電影」證明了蝙蝠俠的傳奇和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人物同樣值得被後人以不同時代的觀點一再重述(重啟)。「戲仿惡搞」這件事在這部電影完全被提升至精緻且正式的敘事層次,不僅僅把調侃蝙蝠俠個人特色當作噱頭,而是將其視為人物的心理側寫;那些千百種天外飛來的笑料目的是為了戳破自大臉皮下的寂寞謊言;而蝙蝠俠滿口不可一世的呢喃碎嘴,在自欺欺人的同時、卻又不忘一番自我剖析。

 

 

預告片音樂選用哈利尼爾森的暢銷名曲「One」直接了當點出樂高蝙蝠俠的孤傲,表面好大喜功、享受萬人簇擁的滋味,嘴巴上扯盡藉口拒絕所有情感往來,拒絕承認(公開)與小丑之間以扳倒對方為職志的革命情誼(基友關係),實際上一切都是為了掩飾自己最大的恐懼。有趣的是,蝙蝠俠的「孤獨」命題竟也和樂高積木的精神意外契合;人的群居天性無法欺騙自己能夠獨自苟活,積木若只有一塊也無法自成一個形體,只能靠嘲笑《征服情海》來撫慰自己的蝙蝠俠,對常人的情感交流其實再渴望不過。

 

編導巧妙利用蝙蝠俠的私人情緒將反派與英雄相斥相吸的對立關係、蝙蝠俠故事設定裡的各種邏輯漏洞胡扯一通,在不斷推翻舊公式之餘更不忘給出嶄新的詮釋。《樂高蝙蝠俠電影》依舊維持《樂高玩電影》製作精良的高水準表現;將通俗的正面價值觀透過驚為天人的喜劇爆發力傳遞給各個觀影年齡層,並同時兼顧廣大蝙蝠粉的需求,準備了一場將歷年的蝙蝠俠電影、電視影集、漫畫名場面等相關作品融於一爐的豐富饗宴,在短小精悍的100多分鐘裡頭一覽無遺。

 

孤獨是後天的選擇,並非我們的本性。《樂高蝙蝠俠電影》最逗人發噱的特點即來自於選擇孤獨的人,死鴨子嘴硬、打死都不認清潛意識渴望人群溫暖的那份固執,總是藉豪華招搖的排場來填補內心的空虛,迴避不願正視的問題。而整部電影便是關於搖滾的孤寂撕吼如何漸漸被軟化為開朗的流行樂、寂寞的人如何承認寂寞、並脫離寂寞的蛻變歷程。沒有人真正願意活得形單影隻,或許只是缺乏展開懷抱的勇氣,或許是因故而從此心門深鎖,但只要出現任何的契機,都可能足以卸下他們的防備。

 

連《黑色追緝令》的FFF梗都有,這部片真的太宅了 XDDD…

 

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訂閱 : https://www.facebook.com/filmisland?ref_type=bookmar


電影爽度:9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8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