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Y
423 篇文章
if you don't stand for something you'll fall for anything.
Sucker Punch 殺客同萌

影評 《滅絕》 Annihilation - 毀滅,其實也有另一層解釋

2018-03-23 14:40:22




要說這部電影在演什麼,其實很難三言兩語完全到位解釋清楚。就片名來說,《滅絕》似乎代表著地球生物受到未知力量的威脅,但全片所闡述的是超乎人類常理的哲學境界,Annihilation的「湮滅」之意,同時也帶著「世間萬物源自虛無」的虛無主義:透過反面、極端的方式,反思人類為何存在?生命存在的意義?還有顛覆你我從小到大,那根深蒂固的科學概念;實事求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

《滅絕》的電影改編自小說《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說《滅絕》內容。故事描述了一顆神秘的隕石墜落地球後,產生出名為「微光」的區域。科學家試圖派遣軍人、探險隊進入「微光」中一探究竟,卻有去無回。直到女主角的丈夫,在前往「微光」探險後一年突然出現,卻似乎身體有所變化,整個人變得詭異失魂。這才促使女主角與其他科學家,再度進入「微光」之中尋找答案。

由曾執導《人造意識》:這部探討人工智慧與生命存在意義的電影作品,亞歷山大嘉蘭擅長就哲學面向解釋現代科學原理,所衍伸出的反思。就電影這樣的藝術型式來說,嘉蘭將電影藝術成為一種對現代生活的人文關懷,運用其獨特的美學風格,創作出令人沉迷的影像空間之中,為「科幻電影」領域帶來一股新鮮的活水。換句話說,若要將本片分類為「科幻片」,他確實觸及了生物學中的演化、繁衍、物種分類等議題,當中的幻想生物設計、或是因生物異變所造成的身體恐怖,似乎也慢慢向「驚悚」甚至「獵奇」的方向前進。然而,一切就彷彿化學反應般的自然醞釀,導演沒有過多誇張又過度渲染的編排,而是從旁觀者的角度靜待這一連串反應在燒杯裡發生,凸顯了人性的無知,以及人類在探索科學未知領域上的極限。《滅絕》的「微光」世界裡,彷彿片頭娜塔莉波曼所飾演的醫學教授秀出癌細胞分裂般,逐步侵蝕著我們熟悉的環境。

毀滅後帶來新生。或許我們不用將這場變化視為浩劫,或許正如電影裡所提到的生物學演進,背後所蘊含的哲理。人類在探詢科學新知的同時,卻沒有意識到每個人的內心空洞,就像是永遠填補不了的黑洞,走向自我毀滅的路。這是人類根深蒂固的人性所導致,我們能否在這個變化之中存活,端看求生意志以及在面對內心恐懼、缺憾、或是陰影時的勇氣,那股力量是否支持著我們活下去的動力,便是本片最主要的核心價值,也是劇中角色成長的重要關鍵。

正如同本片所帶給觀眾們一堆未解的疑問,每個人也會因為自己的人生經歷、自己的認知、以及自己的猜測而有所不同解釋。但不論如何,我們在這段猜測、理解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陷入了「想要有合理解釋」的死胡同。電影中那個神祕力量到底是什麼?「微光」到底是從哪裡來?這些詭異的異變,到底是什麼原理?電影從頭到尾只有「現象」,而沒有明確解釋,就再再說明了人類在面對未知領域時,所產生「求知慾」的本能。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些科學家就算知道有去無回,又義無反顧的前往想要一探究竟。

當然,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有各自前往「微光」的理由。而每個角色也都在各自的生活中有所陰影。這正是本片最有趣的地方,也是本片除了在批判科學本質的同時,最迷人,也最具共鳴性的地方。誰沒有過去?誰沒有犯過錯?誰的內心是完好無缺?沒有遺憾呢?而我們人存在這世界上,到底是什麼目的?有了這些缺憾難道就沒有活下去的意義嗎?種種的議題不斷在劇中被拋出,更加凸顯了人類的無知。而正當我們反覆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或許我們也能意識到正當我們獲得知識越多,反而更能夠體悟到謙虛、認識到自我不足

整體來說,《滅絕》的哲學批判性強烈,故事簡單卻讓人充滿疑問,也同時讓人反思,人類存在或是生命價值的意義為何?這不會是一部驚心動魄的科幻電影,也不會是那種恐怖驚悚到嚇到做惡夢的驚悚電影,但他一定會讓你不斷在腦袋裡思考生命的意義,以及人身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就我個人而言,片中透過生物學家對於細胞分裂、癌細胞的蔓延、物種演化從簡而繁、到最後人心交錯複雜的混合異變,都是讓我腦洞大開,令我著迷且沉醉其中的理由。

我相當喜歡娜塔莉波曼在劇中提到有關人老化的「基因Bug」現象,到底是造物主的疏失?還是自然法則的必須過程?我們人類質疑了造物主的能力,卻在面對未知時做出無知的行為,實在令人諷刺。

.

XXY的推薦指數:★★★★★ 五顆星為滿分
《滅絕》我給 ★★★★ 四顆星(值得一看!)

 

電影預告片:


電影爽度:7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9

XXY 視覺動物 Netflix 娜塔莉波曼 亞歷山大嘉蘭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