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篇文章

分享 2014 Top 10+3 Movies

2015-01-14 20:38:37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痛苦時刻,因為片單有限,好片卻無窮啊!有好多電影是從年初就愛到年底,也有一些是突然的驚奇。雖然沒有辦法面面俱到,畢竟電影真的太多看不完,每個人的喜好也大異其趣,不過選出來的總是自己的心頭愛,希望介紹給還沒有遇到過這些好電影的觀眾,不妨給個機會讓它們進入你的待看片單:也獻給已經觀賞過的影迷,希望我們的看法某種程度可以獲得共鳴。

 今年我想把華語片獨立出來討論,發現我最喜歡的三部電影剛好可以代表目前台灣電影產業不同的製作、創作面向,雖沒有盡善盡美,但絕對都是誠意之作了。作為一個很願意支持國片觀眾,真心希望國片更好。

外語片的部分真的是很難,一度想要捨去排名,因為差距都很小啊!分成十個等級好像差距很大,不過真的都是我會想一看再看的佳片。後來還是硬著頭皮排了名次,但就是僅供參考,也許幾個月過後這排名在我心中又會不一樣了。

10+3的由來就是這樣了。而入選標準是以2014年1/1~12/31有在台灣院線上映的電影為限,並不包含影展或是其他方式放映的片,這樣一來就算是一般觀眾也可以比較容易找到這些片,另外也不會漏掉當年出產但是隔年才在台灣上映的片。

 

以下分享希望大家會喜歡

 

#冰毒、甜蜜殺機、軍中樂園

2014年出產的台灣電影似乎普遍水準不佳,2008年「海角奇蹟」過後,台灣電影似乎慢慢找回了觀眾,年年都有破億票房的電影,但是內涵也慢慢地在流失,從近幾年金馬獎台灣電影的式微就可以看出。不過還是可以從題材、類型、製作的角度選出年度的佳作,其實某種程度也提供了台灣電影產業一些發展的方向與新的思維。

首先談談如果在資源極度匱乏拮据下,如何化阻力為助力,善用優點、瞭解缺點以緊抓藝術創作的企圖,趙德胤的《冰毒》就做了非常成功的示範。把素人甚至路人調度得像是調教過的演員、只使用單眼相機拍電影卻精準掌握機器特性,進而從攝影分鏡就開始做設計,以發揮最好的效果。主軸清楚,把緬甸農村謀生不易、青年流失、毒品氾濫的社會現象,與片中符號結合在一起,觀點犀利、力道強勁。雖然本片在台灣的電影市場並非主流而是處於邊緣,但卻是2014年讓國際影壇注目台灣的一部成功佳作,多少也提供了台灣電影創作者一種方向、甚至信心。

另外就台灣影壇歷來較弱的類型電影的角度來看,《甜蜜殺機》是表現最完整的一部。連奕琦導演前作《命運化妝師》就已經做過類型片的嘗試 (恐怖、驚悚),但本片更顯成熟。結合黑色電影、瘋狂喜劇、警匪、偵探解謎等類型元素,搭配上紮實的劇本和出其不意的演員表現,即使對片中各種諧仿笑果不盡買單,還是一部盡興、到位的電影。讓我想到中國大陸的《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系列,雖不若寧浩一般爐火純青,但也是看得出企圖,執行力成熟的完整作品。

最後如果回到大型商業製作,而且能挖掘到台灣歷史文化的電影,就是魏德聖、馬志翔合導的《KANO》跟鈕承澤的《軍中樂園》了。但選擇《軍中樂園》的原因是我認為這部電影在評價 (特別是網路上) 和票房表現上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成績,電影的價值被導演個人行為所帶來的反制憤怒所掩蓋掉了。以國民黨政府播遷來台初期的金門戰地為背景,從一個菜鳥兵的角度出發,經歷海龍蛙兵最後到八三么軍中樂園,導演透過阮經天的角色穿梭涉入了不同的故事,士官長、阿嬌、妮妮,所渴望的不過就是認同感:身份認同、價值認同、感情認同,八三么也不再只是洩慾之地,而是藉由這些故事帶出了台灣當時的政治乖隔,軍民、政府何處為家的悲哀。鈕承澤處理多線敘事較之前作品成熟許多,演員表現畫龍點睛,製作、美術設計也精準重現了時代的美感,雖然幾場戲還是有些硬傷 (這點《KANO》也是一樣) 不過已經算是瑕不掩瑜的誠意之作。即使不喜歡鈕承澤,都還是必須承認他對電影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冰毒,上映日期2014.07.18:https://youtu.be/hUqjX8rQ_ro

甜蜜殺機,上映日期2014.01.17:https://youtu.be/I9AxxT0k4jU

軍中樂園,上映日期2014.09.05:https://youtu.be/5PwssRniO-E

 

10 魔幻月光 ( Magic in the Moonlight )

會把這部片選進來其實是因為想幫這部片平反一下,與主流媒體的糟糕評價不同,我倒認為這部片還是有蠻多值得欣賞的地方。

柯林弗斯 ( Colin Firth ) 飾演一位有名魔術師,正因為瞭解自己的職業 (機關、取巧造成的表面神奇) 所以更讓他對怪力亂神之事不以為然;而當他遇上艾瑪史東 ( Emma Stone ) 飾演的通靈師,面對她天衣無縫的預言以及異象,自己曾經牢不可破的信仰似乎也慢慢在瓦解。如果單就劇情的角度來看,我想都不難猜到兩人在這過程中會擦出火花並且最終相愛;但重點不是在這俗套的結局,而是導演在過程中如何去說這個故事。

伍迪艾倫 ( Woody Allen ) 這位年近八十創作力依然驚人的老頑童,每年產出一部電影而且劇本都是自己的創作,他作品的招牌印記 – 喋喋不休的對話,在本片依然可以見到,融合在瘋狂喜劇 ( Screwball Comedy ) 男女主角的唇槍舌劍中再適合不過了。片中幾個轉折和呼應也做得很漂亮,例如男主角轉身的魔術戲法與後段拆穿女主角的那場戲呼應、女主角通靈的敲門聲也與最後兩人破鏡重圓的戲碼結合;不過讓我最喜歡的還是有一場戲男主角的阿姨在冷嘲熱諷、酸言酸語的閒聊中,一步一步釣出男主角心中那些不願意承認的情愫,所以即便猜到男主角肯定會轉念愛上女主角,不過這樣精彩好看的轉折就不是人人都拍得出來了。

愛情浪漫小品人人會寫、人人會拍,但是伍迪大師教你如何拍的好看、娛樂性十足。即使不如近年《藍色茉莉》( Blue Jasmine ) 的深層諷喻,或是《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 穿越古今的幽默剖析,《魔幻月光》還是可以看出大師輕輕鬆鬆就拍出的類型佳作。

上映日期:2014.10.31

預告:https://youtu.be/88npSXF3KAE

 

9 控制 ( Gone Girl )

大衛芬奇 ( David Fincher ) 今年交出的《控制》雖然個人覺得在他眾多優秀的作品裡只能算中等,不過當然也是佳作了。

影片的開頭其實是整個故事的中繼點,班艾佛列克 ( Ben Affleck ) 飾演的男主角發現自己的老婆離奇失蹤,在與警方一起尋找的過程中,種種不利線索似乎都指向自己是元凶。如果是像我一樣沒有看過小說的人,會隱約感覺可能是老套的雙重人格梗;不過電影開始一個小時之後劇情大逆轉,失蹤的妻子愛咪原來才是設計事件的主謀,為了給他們之間破碎婚姻的報復,如此看來電影前半段不時插敘著的兩人相識相戀的過程,也有了諷刺的理由與兩人漸行漸遠的事實。

這種主角半路殺出的敘事方式讓我想到在金馬影展看過的《親愛的》,相比起來羅莎蒙派克 ( Rosamund Pike ) 的角色因為前面的插敘鋪陳就顯得立體許多,而《親愛的》裡趙薇這個角色的塑造就感覺突兀了 (但跟演員的演技好壞並無關聯)。

於是電影中段開始男女雙方開始透過媒體隔空交火、心機算盡,除了發現各種人性道德的弱點,也道出了媒體嗜血的亂象。遊戲到了後半手段也愈顯極端,愛咪為了成就這個完美的騙局甚至不惜殺人,老婆終究還是回到老公身邊,但可怕的不只是城府深沉的妻子與殘破的婚姻關係,而是明知如此還是要繼續在眾人面前演出的人生。

結尾愛咪令人不寒而慄的特寫表情,剛好與開頭同樣一個鏡位的溫柔特寫形成強烈對比,也留給觀眾無限的想像。大衛芬奇這次的驚悚劇情可能嚇到不少善男信女,但是他俐落的手法與精準的影像風格也是讓很多人大呼過癮。

上映日期:2014.10.09(還在上映中)

預告:https://youtu.be/qA-TNQXcWiI

 

#8 纏繞之蛇( Leviathan )

2014坎城影展最佳劇本得主《纏繞之蛇》一開始就讓我想起了俄國蒙太奇運動經典《波坦金戰艦》 ( Battleship Potemkin, 1925 ),因為開頭都是好幾鏡的空景,而且也都是海浪拍打在礁岩激起浪花的景象,難道這喜好在俄國也是一脈相承?但這部片很厲害也很壓迫,以一個台灣大埔案翻版的事件為主軸,批判政府的霸道橫行,但壓垮靈魂最後一根稻草並不只是這些表象的不平而是一連串人性的背叛,從自己老婆的出軌到最後被自己的摯友出賣 (即使並非惡意),造成的負面力量都令人絕望。

片中兩度在法庭上宣判的戲令我印象深刻,法官連珠砲式地朗讀宣判書,並沒有拍出任何法庭攻防的戲,鏡頭也隨著推軌慢慢拉近,好像暗示片中主角在這權力結構中註定是一個被犧牲、無力反抗只能聽著掌權者宣判命運的人民。結尾新落成洗滌人心的教堂,背後竟然是虔誠的市長用這麼多的犧牲以及骯髒手段換來的,批判諷刺力道令人窒息。如同現代寓言照妖鏡,對照到任何一個國家、地區的權力結構或是人性道德糾葛都無所遁形。

不管是劇本結構、意涵視野、演員表演、導演調度、拍攝技巧都是非常渾厚飽滿的一部電影,只是對一般觀眾來說步調稍慢,不過對於像我一樣很少接觸俄國電影的人,也許是一個蠻適合的入門嘗試。

上映日期:2014.11.21

預告:https://youtu.be/kV1tlWDAiHU

 

#7 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 Wild Tales )

除了前幾年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謎樣的雙眼》,好像就很少看中南美洲的電影,本片恰好也是阿根廷電影,是一個驚奇的體驗,印象深刻。

由一位導演、六部短片所構成:精心策劃的劫機陰謀、當服務員遇上有殺父仇的客人、兩位男子的公路飛車爭鬥、爆破工程師對車輛拖吊中心的復仇、富少肇事逃逸的脫罪大作戰、以及高潮迭起、荒腔走板的另類婚禮。

六部短片獨立出來看都是很俐落飽滿的作品,幾部看似關聯性不大,但導演抓住了如中文片名望文生義一般的主軸,每篇故事都由平常生活中瑣碎的星星之火最後演變成足以燎原的激烈結局,從個人微小的負面情感擴散影響到人群甚至社會,既荒謬又諷刺。

我最喜歡最後一段的婚禮戲,有如短篇《控制》的曲折離奇,女性一樣是主導鬧劇的角色,但少了《控制》的驚悚,多了幽默爆笑與角色們的可愛可憐,怒火洩盡換來的是一陣空虛,沈默半响過後於是音樂響起,舞照跳、婚照結,這就是人生。

再加上導演貫徹了黑色喜劇的精髓,把負面情緒、情節轉化成為令人發笑的過程,如果跟我一樣喜歡昆丁塔倫提諾 ( Quentin Tarantino )或者是柯恩兄弟 ( Joel Coen, Ethan Coen )作品的人,絕對不能錯過本片

上映日期:2014.11.28

預告:https://youtu.be/IBRk5evPyb4

 

#6 樂高玩電影( The Lego Movie )

今年的大驚奇,2014年個人最喜歡的動畫片。

就娛樂性來說,除了片中各種天馬行空用樂高積木組裝而成的繽紛世界,讓樂高迷飽足眼福之外,對經典漫畫、小說人物甚至是NBA球員做出的嘲諷與諧仿更是讓人捧腹大笑,這種無厘頭超展開式的的幽默,總是能給觀眾更多驚喜。

但本片最難能可貴的是把樂高精神不只是表現在主體的人事物上,也發揮在故事情節裡,內外呼應出意涵。主角從只會遵從說明書的平凡人,擺脫一切都希望按照規則組裝的專制統治者,而成為自由奔放、創意無限的拼裝大師,正是樂高自由創作的題旨;而且結尾部分突然地把觀點轉向,暗指了樂高世界如同寓言,即使套用在現實生活中小孩童真與大人保守觀念的隔閡也恰恰相符。

如同皮克斯工作室從九零年代後期發展的那些娛樂與人文並重的經典動畫,但今年卻是《樂高玩電影》精采地承襲;本片、甚至去年《冰雪奇緣》( Frozen ) 的成功也許都提供了動畫市場警訊:續集動畫的泛濫有時候就稀釋掉了動畫片最初所能帶給觀眾的純粹,如何能再重拾動畫創作所特有的天馬行空、以及運用別出心裁的創意,也許才是第一要務。

上映日期:2014.02.07

預告:https://youtu.be/ygNDFwDctbs

 

#5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

歡迎來到魏斯安德森 ( Wes Anderson ) 的奇幻世界!風格獨具且創造力十足的年輕美國導演,新作從年初的柏林影展開始就佳評如潮獲得評審團大獎,無論對這位奇才的作品熟不熟悉,本片都能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

一開始以倒敘的手法一層一層地進入,時間從現在透過片中作者的主觀旁白,進入到過去繁華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以及帶出真正的主角 – 飯店主管葛斯塔夫先生;另外大玩畫面比例,導演一貫的攝影對稱偏執在電影從16:9進入到4:3之後看來更顯而易見;色彩運用的大膽加上精緻華麗的服裝、美術設計更讓其獨特的視覺美學錦上添花,從一開始就引人入勝。

與攝影美學相呼應,敘事手法整體看來也是一個完美的鏡框式結構 ( A->B->C->B->A ),詳述現實凋零的背後,曾經的繁盛美好隨著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曲折的情節、改變人生的人物角色們,化為回味再三的記憶、撰寫成人們手中的經典小說。

如果《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成了你的心頭愛,也許可以回頭嘗試魏斯安德森講述童真、冒險的《月昇冒險王國》( Moonrise Kingdom, 2012 )、以動畫暗喻社會階級的《超級狐狸先生》( Fantastic Mr. Fox, 2009 )、以及曾在威尼斯影展獲獎的《大吉嶺有限公司》( The Darjeeling Limited, 2007 ),一窺其紛呈的創作。

上映日期:2014.04.18

預告:https://youtu.be/r5IOaIvqwzo

 

#4 星際效應( Interstellar )

好萊塢資優生諾蘭 ( Christopher Nolan ) 依舊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作者印記還是非常清楚,例如招牌的複雜敘事結構,即使整部電影的時序都是順著走,透過剪接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有些考驗觀眾的理解;但這其實並非是一味的炫技,剪接的方式還是緊貼劇本的走向來處理,來達到情節的張力,就像是後半段使用交叉剪接 ( Cross Cutting ) 來對剪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的情節 (導演前面幾部作品就經常使用這個技巧)。例如庫柏與女兒墨菲遇到不同困難 (曼恩博士背叛與哥哥湯姆的固執) 而後兩邊再發展成在黑洞裡的跨時空感應,都把觀眾的情緒挑動到高點。

而我最欣賞諾蘭的地方就是他可以用華麗好看的故事 (嚮往的太空旅行、蟲洞理論、未來世界的想像與未知視界的探索) 來包裝他最重要的創作題旨 (愛能超越物理次元改變人類、影響未來以及無人探索過的科幻概念的具象化),向觀眾靠攏的同時並不會迷失創作的初衷,既非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也非下里巴人流於庸俗,達到一個良好的平衡。

導演很清楚作品該著重的地方,節奏俐落不浪費篇幅,每個環節留下的伏筆都精準的呼應,例如庫柏臨走前的對女兒的承諾對應到跨越23年的訊息中所展現的懊悔與不捨、鬼的真正意涵、手錶的作用、布蘭德在進入蟲洞時與漂流在黑洞跨時空的庫柏握手感應等等,再加上漢斯季默迷死人不償命的配樂,我不但不覺得諾蘭不擅長感情處理,反而整部電影從劇本題旨、敘事結構到後期製作緊密相連,煽情得宜,感動十足。

諾蘭終究是浪漫的,結尾部分還是給了這個作品一個父女重逢的圓滿結局,這其實無關優劣,只是導演的一個選擇。也許某種程度上,導演也是讓「愛」超越了理性思維。一如本片探索了時間,時間也終將考驗著作品本身,誰都無法預言《星際效應》能否在科幻電影的長河之中留下一席之地;不過只要你有「愛」,就能超越次元成為現今世代的科幻經典了。

上映日期:2014.11.07(還在上映中)

預告:https://youtu.be/3SHS0fQ3yL4

 

#3 年少時代( Boyhood )

一部用了12年光陰雕塑而成的作品,除了在製作方面的難度與堅持之外,更重要的是以時間為母題創造出的人生觀。

電影乍看之下是主角梅森的成長史,但是導演很有技巧的以梅森為中心,輻射出去旁觀了時代的變遷 (政治環境、流行音樂、休閒娛樂等等)、家庭關係的變革、以及身邊的姐姐、媽媽、爸爸在12年之中的改變。

我覺得李察林克雷特 ( Richard Linklater )的作品有一個特色,就是他較少依靠設計出來的事件去建構故事的紋理,而是你會感覺就在再自然不過的對戲與對話中,開展出了起承轉合,或是人生哲學的辯證,前作《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愛在日落巴黎時》( Before Senset )、《愛在午夜希臘時》( Before Midnight ) 三部曲就是此手法的印證。

《年少時代》當然也不例外,例如小梅森問爸爸,這世上真的有小精靈嗎?當然有,時間就是精靈,刻畫了人生。或者梅森與女友在車上不經意的聊天,就把時下青年依賴社群網站以及社群網站帶給他們的意義辯證過了一輪。或是在梅森要離開家讀大學的那一天媽媽突然悲從中來,回頭仰望自己理所當然的人生發展看似完整卻又感覺少了一些東西,述說了個體在時間洪流中的渺小。在結尾的部分也說出了「大家常說我們要把握當下,但我覺得是當下緊抓住了我們」,也許不是我們見證了不同的時代,而是時代造就了當下的我們。

舉重若輕的敘事觀點,卻有著不同凡響的視野,三小時欣賞的不止是電影的藝術,同時也為生命拍下註腳。

年初的柏林影展原本是金熊獎最大熱門,但最後爆冷只拿下最佳導演,而當時同樣抑鬱的《推拿》( 影片評價不佳只拿下最佳攝影 ) 已經在金馬獎雪恥成功、大放異彩;靠著最近獎季火熱的氣勢,《年少時代》循《推拿》模式在奧斯卡上收復失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上映日期:2014.11.14(還在上映中)

預告:https://youtu.be/3h1E_7hrpkM

 

#2 醉鄉民謠 ( Inside Llewyn Davis )

我覺得有些時候人生並不盡然要去「瞭解」,更重要的是「感受」,套用在欣賞本片其實也說得通。沒有明確的劇情或是結局,導演柯恩兄弟 ( Joel Coen, Ethan Coen ) 這次給我們的是一曲人生的況味。

相隔一年之後再次回味,第一場戲依舊讓我目不轉睛,絕美的光線灑在昏暗的小酒館中,勾勒出麥克風與主角的輪廓,然後悠悠的琴聲、歌聲就這樣開始繚繞在這幾坪大的空間之中,充滿時代的氛圍。

與之大相逕庭的是接下來我們看到的主角失敗的人生,懷才不遇、居無定所、人際關係不佳,但導演並非將電影帶入單純勵志向上的窠臼,而是透過有些嘲諷又有些同情的筆觸去挖掘出當時的歌手對民謠音樂做出的努力,即便顛簸、孤獨,卻啟發帶領了另一個大世代的產生。

結尾時主角釋懷地唱完了曾經與搭檔合作過的歌,鏡頭忽然轉向接替他表演的小夥子,而後響起的是民謠之父巴布狄倫 ( Bob Dylan ) 的歌聲。主角窮盡大半人生所換來的不過只是幾張不紅的唱片、寥寥的觀眾和挫敗的意志;不過就像他說的“ If it was never new, and it never gets old, it’s a folk song.“,他也許走下了舞台,但是民謠的精神卻留在了舞台上,由另一位即將引領風潮的大師接續下去。

柯恩兄弟解構人生的方式,不煽情也不說教,透過角色穿針,音樂引線,從內在編織出的是更細緻的情感紋理。於是那種深刻的理解認同,不是從情節裡面去看懂的,卻是在每一場戲裡感受到而來,因此更加強大與雋永。

中文片名取的恰如其分道出了我對這部作品的傾慕,也就此陶醉在本片的迷人、溫暖中,久久不能自已。

上映日期:2014.02.14

預告:https://youtu.be/m6oJIYJamP0

 

1 雲端情人 ( Her )

總是有幾部電影進入你的世界之後,就再也離不開了。

本片某種程度上也是可以算作是都會浪漫愛情故事,但是人與人的相戀換成了人與科技 (電腦作業系統) 產生的火花與矛盾。對我來說,「科幻」一詞即是對未來的想像與具現,導演兼編劇史派克瓊斯 ( Spike Jonze ) 用絕妙的創意把電腦作業系統擬人化成迷人的女性薩曼莎,竟與失婚的男主角西奧多譜出了一段戀曲。兼有人工智能的聰明能幹、也有女性的成熟、傲嬌,搭配上史嘉蕾喬韓森 ( Scarlett Johansson ) 充滿磁性的嗓音,足以讓人陷入這種新世紀的戀愛方式並且深信不疑。

但是浪漫的背後卻更突顯了孤獨與殘酷。” The past is just a story we tell ourselves ”,導演刻意在過程中不時剪入幾鏡西奧與前妻的回憶以及破冰相見之後前妻的質疑,強調了主角對這段戀情的不確定感 (與薩曼莎究竟是真愛還是替代品罷了? );而就當男主角與摯友愛咪深談過後決定不管旁人的眼光勇敢去愛的時候,卻知道了他不是薩曼莎的唯一,而薩曼莎也不再是當初單純的作業系統了。

導演利用非常巧妙的手法辯證「愛情」這個大哉問,有時候就如西奧多這麼單純 (尋求慰藉、感情上的依靠),但有時候也像薩曼莎如此的複雜 (感情在作業系統上產生的變化),但不管是哪一種,在史派克瓊斯的的塑造之下都是直達人心。帶我們看見了人性之於科技所產生的疏離,如西奧多幫人代筆寫信的工作,聽來真誠的文字透過他口中念出化為信紙,感動了多少人,但卻不是本人所寫的諷刺;但也看見了科技可能的溫暖,一如薩曼莎闖入西奧多的生命。

最後一場戲西奧多寫給前妻的自白信是如此真誠又讓人傷心,薩曼莎離開之後他又將是孤身一人,所能做的只有坦誠面對與前妻逝去的感情。不管是西奧多或是愛咪,他們與作業系統的一段情也許是一場空,但也如愛咪所說:“We are only here briefly, and in this moment I want to allow myself joy.”,即使只有一瞬的愛情也是永恆。

導演、劇本、攝影、美術、服裝、加上Arcade Fire的配樂,無一不是引人入勝的關鍵,演員表現尤其瓦昆菲尼克斯 ( Joaquin Phoenix ) 大部份的獨角戲與史嘉蕾的迷人的聲線配合得天衣無縫,也讓人醉心不已。

史派克瓊斯不愧是鬼才,讓人心悅誠服,從年初就佔據了我2014年最喜歡的電影直到現在。

上映日期:2014.01.17

預告:https://youtu.be/vUS0Zivn0NY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哈佛老爹
2015-01-17 01:54:50

好棒喔!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