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篇文章

影評 《失控謊言》- 標準台式懸疑片

2016-04-19 23:40:50


      從去年金馬創投的作品來看,不少新銳導演都試著跳脫過去國片的類型,選擇用懸疑片來包裝各自觀察的社會問題,這對於台灣電影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卻也帶些擔憂。過去因為較少懸疑或是驚悚題材,所以導演不外乎會參考其他國家的風格,尤其以亞洲發展最成熟的日本為主。從2014年張榮吉導演的《共犯》開始,藉由校園青少年的人際問題發展為一起跳樓命案,再到今年樓一安導演《失控謊言》聚焦於髮廊歌喉案的背後真相,漸漸嗅出屬於台灣懸疑片的味道。

     《失控謊言》從新聞事件作藍本加以改編,本該更加強故事的說服力,比起憑空捏照來的真實。卻完全感受不到事件的戲劇張力,我們看不到事件的層次,抽絲剝繭的過程也都太粗糙,更看不出每一位主角在過程中的轉變。懸疑片最重要的就是放大那份「懸念」,但此片則是不斷的壓縮,觀眾照理而言應是全知的角度,蒐集各角色所提供的線索來完整了解真相,卻因不少前後兜不上的說辭和事件破壞了追查的樂趣。

      台灣導演容易把共鳴和刻板印象搞混,如愛情片把男尊女卑的觀念當作公式一般愚弄觀眾,本片更不例外的,把記者所代表的媒體文化放大檢視,更是本片的破案關鍵,我們常以「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來嘲諷新聞的水平,所以就很自然的把這思維套用進故事中。僅僅用一次採訪,就隨意改變社會風向,從謀殺案變成為愛奔波的偉大,我們少了中間轉換的情感細膩面,自然無法吸收事件接踵而來的急迫。去年金馬短片得主《保全員之死》就是成功的反例,把民眾見風轉舵的現象,透過不同社會角度來揭發人性醜陋的一面。

      本片除了劇本和剪接外,最大的致命傷在演員身上。台灣近年來鬧演員荒,能選擇的演員非常少,尤其要契合角色的模樣。觀影下來,我只感受的到這些演員認命的工作,而沒有把演戲的精隨與角色融合在一起,只是念出劇本上的台詞,卻沒深刻體認文字給予角色的意義。更不用說外在的表演了,許瑋甯一再的運用同一套冷靜卻無表情變化的表演方式,王柏傑則是很用力的演出弱男子的狀態。陳庭妮則絲毫沒把內心的矛盾,童年造成的忌妒心理與工作的職業精神兩者衝突表現出來,非常可惜也失望。

      不少人在議論最後到底要不要放上真相的原委,持反對的理由多為能製造更多神秘性與片名「謊言」的呼應。但我卻認為不公開內容,會讓這部片呈現頭重腳輕的局面,在雜亂的敘事中,觀眾已完全被混淆,我們早已不想知道事件所帶來什麼反思,只求得清楚的命案過程,好讓我們不會帶著滿是疑惑的狀態離開戲院。


電影爽度:1
故事劇情:1
氣氛營造:2
演技表現:1
題材鮮度:4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