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篇文章

影評 把衣服脫回去的歸屬旅程

2016-07-07 21:37:50


  1914年,美國愛達荷州的作者Edgar Rice Burroughs出版了《人猿泰山》(Tarzan of the Apes)這本小說,小說一出版就大受歡迎,促成了之後二十幾本有關泰山的續作,較出名的仍屬《人猿泰山》。此後泰山電影層出不窮,改編數量高達將近50部。最早一部出現在1917年,當時仍屬無聲片,直到1932年開始才出現泰山的有聲電影。之後較有名的泰山電影有1996年布蘭登費雪主演的電影【森林泰山】,以及1999年由迪士尼的動畫【泰山】。

 

  故事不再探討泰山如何成為泰山,而是延續原著結局,泰山跟隨珍妮回到人類社會後過著幸福生活,成了約翰克萊頓伯爵三世。就算回到文明生活後,叢林的痕跡依然留在這對夫妻的身上心中。

 

  整部電影表面上是一個「泰山鬥政治家」的以小搏大秀,實際上藉此討論了「奴役與解放」的議題,最核心深處,這也是泰山本人「尋找真正歸屬」的旅程。

 

  李昂羅姆上尉象徵了對自然的奴役,及人類對於金錢和權力的渴望縮影,他總是以那條蜘蛛絲十字架項鍊令人窒息,也諷刺當時高權者利用宗教作為權力工具的作為。泰山象徵了自然的解放,片頭他衣著光鮮宣稱自己的名號,然而隨著劇情推展,他現代化的服飾也一一剝除,解放出最自然的本質。

 

  就像泰山和珍,你或許也曾有過經驗,做出一個決定後,才發現之前某個決定比較好。想要反悔,但礙於面子不甘心或某些原因,暫且忍一天過一天。

 

  珍在返回文明世界後,明確表示「想要回家」,泰山表示「我們已經在家了」,家究竟在哪裡?文明與自然間,這對夫婦在草原上明顯生活的更如魚得水。當泰山為了解放這些奴隸,褪下上衣與猩猩搏鬥,也象徵脫去文明的外衣,解放內心真實的衝動和野性,為自己的歸屬搏鬥。

 

  過去泰山電影總專注於文明衝突,泰山對現代文明的不明就理,總有許多爆笑互動,好比劇情中泰山和珍第一次見面的行徑。2016年的【泰山】之所以不同,是因設定泰山早已接觸文明三年,文明差異笑料不再,轉而專注泰山如何重回山林。不同過去大部分作品泰山一開始充滿野性,這次倒轉一層層剝下斯文的面具,逐步還原泰山原始的魅力。

 

  泰山一角由【嗜血真愛】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重新詮釋出高壯冷冽的粗曠感。山謬傑克森飾演的喬治華盛頓威廉斯尤其有趣,透過他我們得以一窺一般人看泰山的視角。他極力為解放黑奴奔走,與他同名的美國國父威廉華盛頓卻曾蓄黑奴316人,恰恰成為一種諷刺。

 

  這是一趟把衣服脫回去的歸屬旅程,泰山和過去猩猩群的誤會沒有解開,片中不斷穿插的回憶,意味某種不願回歸的心結。共同的敵人總是最好的和解催化劑,泰山繃斷李昂羅姆的項鍊暗示人類的權力終究無法收束自然的野性,物極必反,人類妄想奴役自然,小心被反將一軍。

▲大李歐部落格:https://mountain-see.blogspot.tw/

 

 


電影爽度:9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8

泰山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