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漫漫回家路》後,最大驚喜是:哪來的印度兒童那麼會演戲?
現年八歲、不會說英語,並從二千名試鏡者當中脫穎而出,擔綱主人翁——印度男童「薩魯」一角的Sunny Pawar演出該片前,沒有任何表演經驗。不過,相信他在電影開頭近三分之一強的戲份裡,一定緊緊揪住觀眾的心;那雙無害汪汪大眼與稚嫩天真的童音,甚至令他產生一種非人族幼獸的獨特氣質,帶領回不了家的薩魯於顛簸迷途裡,即使面臨各樣世間險惡追撲,也能展現靈動且強韌的生命力。一如他的本名Sunny——這個小發光體沒被電影裡整個南亞大陸閃閃發亮的奔放野性吃掉,實為不易。角色與演員如此貼合,真要歸功導演Garth Davis選角的慧眼。
此外,劇中飾演薩魯澳洲養母的基嫚,一場拖著病身與成年的薩魯(戴夫帕托飾)談論當初為何跨海領養他的對手戲,時而陷入回憶沉吟猶如自語,時而堅決篤定語氣鏗鏘,十分動人;作為配角,出場時間必然受限,但這場戲,卻幾乎是成年薩魯從尋根焦慮的掙扎泥淖裡,逐漸轉念,終能跨步啓程溯源的關鍵。這般擔負起承轉合的段落,若少了基嫚的表演支撐,其實《漫漫回家路》後段劇情,幾乎是隨著薩魯越近還鄉路,而步步走入鬆散的。
看基嫚的表演,不禁想起與她一同入圍今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蜜雪兒威廉絲在《海邊的曼徹斯特》戲份一樣不多,但每每出場,力道控制精準,沒有多餘語氣或姿態;戲中,她出席前夫李(凱西艾佛列克飾)的哥哥告別式那場戲,在現任丈夫陪同下,對前夫的愧疚與不捨,都忍成無聲的眼淚與一個禮貌性的擁抱,正因為壓抑至此,才堆疊出了後來兩人在小鎮路上,那場令人心碎的偶遇。
總歸來說,《漫漫回家路》前段藉由薩魯意外背井離鄉二十餘載的經歷,刻畫清貧兒童處境,相當震懾人心。進入故事後段,導演試圖把敘事焦點轉移到作為一個受養兒,薩魯渴望探尋血親,卻又自感背叛養父母而負疚,勾動了親子關係的張力,於是乎,「故鄉遙遠」從地理距離變成心理鴻溝,這本該是十分微妙細膩的變化。但如前述,電影後段許多隨人物情感流動而來的故事轉折,處理得稍嫌生硬,尤其薩魯與女友(魯妮瑪拉飾)的關係遞變,無論分合,總感覺突兀,自然也可惜了魯妮在片中的表現;不能說不精彩,卻難以連貫。
也歡迎參觀我的部落格打包票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