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篇文章
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
2046

影評 《尋找天堂的三個人》何處是天堂

2017-04-01 22:09:04


《尋找天堂的三個人》是俄國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繼《郵差的白色夜晚》後再度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的電影作品。在眾多的二戰電影中,它批判納粹政權、強調「愛終將戰勝邪惡」的主題其實並不特別,然而,它的黑白攝影、4:3的螢幕畫幅、刻意呈現舊式膠捲放映的粗糙質感,揉合舞台劇的敘事風格,以及兼談歷史、文學、宗教的豐富文本,都讓它頗有可觀之處。

 

電影塑造了三個來自不同國家(法、德、俄)、說著不同語言(法語、德語、俄語)的角色(朱爾、海默、歐嘉),並且讓他們衣著簡單、神情肅穆、坐在桌前,像是在面對鏡頭外、一個看不見的神;而他們所做的,像是人死後接受神的審判、回顧自己生前經歷時的告解。

 

對於朱爾而言,逮捕並拷問反抗納粹的異議分子,只是他做為警官盡忠職守的表現,他拒絕承認自己是在為蓋世太保做事;對於海默而言,他十分驕傲於自己納粹禁衛軍的身分,他堅信在希特勒的領導下,一個德意志天堂終將被打造完成;對於歐嘉而言,在由俄國貴族、時尚雜誌編輯進而淪為階下囚的過程中,她體認到身上具備的性吸引力可讓自己重獲自由,只是最後,她還是跟隨著人群走進了毒氣室,而將重獲自由的機會讓給一個期待歸鄉的俄國婦女,以及她曾營救過的兩名猶太孩童。

 

朱爾、海默、歐嘉這三個角色面對不同人生情境所做出的不同選擇,說來是時代造成的悲劇,但在故事最後,只有歐嘉身上所具現的無私大愛得到了神的回應,神以一道亮光、引領歐嘉進入真正的天堂。

 

從片尾的字幕中,我們得知,這部電影是獻給那些在二戰期間解救猶太人免於苦難的俄國人,如此明確的創作意圖,雖然限制了電影本身的思想性,仍驅使我們去直視歷史的荒謬,要我們從中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尤其對照二十一世紀的當代,仍有許多假借種族與宗教之名的戰爭與紛亂正在世界各地蔓延,身處其中,我們能不因此感到憂心忡忡嗎?(觀影時間:2017.03.31)

 

◎電影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603QK1-8nY    &t=14s

 

*補充:

1、看這部電影時,不自覺地想到了《黃金時代》,兩部電影都在故事進行的過程中,讓演員跳出來對著鏡頭獨白,而這種揉合了舞台劇的敘事風格,為電影形塑出一種冷洌與疏離的調性。也因而在觀影當下,對於兩部電影中那些角色的遭遇,我無法立刻產生共鳴,也無法清楚辨別編導的創作意圖。但不可否認的是,或許也正因為這樣,兩部電影都提供了我思考、品味、咀嚼的空間 ,讓我會想花時間重看數次。而事實上,它們的文本的確也都很豐富。

 

2、想想,這樣的冷洌與疏離,讓我們能像是個清醒的旁觀者,有時看電影若太過入戲,反而會有盲點,無法觀照到故事的全貌。

 

3、另外.兩部電影中的演員,尤其是女主角,她們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但電影預先設定好的框架下使她們的演出受到限制,無法完全施展開來,有些可惜。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8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