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篇文章

影評 山卓|《完美結局》

2018-04-12 01:26:03


完美結局 Happy End(2017)

麥可漢內克 Michael Haneke

*七十屆坎城影展 主競賽電影

*三十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 入圍

-

 

在《完美結局》中,你絕對可以看到大量麥可漢內克過往作品的元素,故事鎖定於一個有錢人家族,跟隨各個家族成員,挖掘出他們在看似完美無瑕的生活中,內心真實的面貌和追求。

 

片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尚路易坦帝尼昂飾演的爺爺喬治和Fantine Harduin飾演的孫女伊娃,他們都活在富裕的生活中,但他們真的對生活感到滿意嗎?身為主角中最年老和最年幼的角色,但爺爺因為體力退化、孫女因為年紀小,因為他們的「弱勢」,使他們碰上的煩惱相近,而無形中逐步在家庭裡被邊緣化的兩人,最後到底該留在原地,還是突破拘束?再說,他們有能力自行決定嗎?所謂的同病相憐正是如此,唯有弱勢者們理解對方的痛苦,也只有他們可以互相協助,強勢者們用自己的角度處事,支配下層的人,不顧他們意願,不管是喬治、伊娃,還是移工們,都一樣。

 

《完美結局》有趣在於,外表屬於上層階級的喬治、伊娃,實際上跟片尾非洲來的移工、因工地失事受傷的工人,還有做了一輩子的理髮師,他們都是一樣的,中產階級中,依然存在著飽受管控之苦的人們,最明顯的要點就在於喬治只能向這層級內的人求助。

.

《完美結局》或許對漢內克作品而言有很大的重複性,但他的執導功力真的稱不上退步,電影在零碎的組合中找到秩序,隱約又節制的透露角色關係(彷彿回到了《禍然率71》),電影一開頭,故事就開始發生,重要的資訊也陸續出現,讓觀眾在還沒頭緒的狀態,就接收了零星的重點內容,這使過程中可能對角色抱持不確定性,或是疑問。但絕對可以從發展中看到微小、隱約的端倪,這是種技法,使觀眾在多重故事線中探索,有著不確定,因此激發出注意力,小細節被發現後,產生滿足感。

 

但《完美結局》的問題出在漢內克向觀眾給出太多承諾,而每個角色在片中的經歷都彼此隔著一定距離,故事上當然可以將它們組合在一起,但就電影所提出的討論來看,就太過突兀了。片中包含老人生死問題、移工,以及社群網路

任使用者擺布的冰冷和可怕,漢內克在網路媒介使用的程度和故事配合的不夠好,像是孫女老爸和大提琴家的激情對話,前面漢內克釣足了觀眾胃口,但最後大提琴家卻是個極度邊緣的角色,和前面經營出的詭諊不成比例。

.

本片就是因為故事線太多,劇本場次分一分,最後就變成互相犧牲的下場,電影少了一個強而有力的主概念,片中探討的議題都很具衝擊性,但是它們沒有足夠的份量去拍出那樣的衝擊感。像是雨蓓角色安娜的兒子皮耶,首先出事後在工地對檢測員咆哮,後來他到失事工人家探訪反受了頓挨打,電影後段他精神似乎失常(所以邀請移工到婚禮),但中間少了極端變化的堆疊,自然難說服觀眾,也使中間唱卡拉OK那段顯得稍微賣弄甚至到愚蠢。

.

此外,雨蓓和托比的角色在本片沒有被充分運用,雨蓓飾演的安娜,代表著中產階級的傲慢,她是本片的(箭靶)中心,皮耶的墮落和她有很大的關聯,但就像他轉變過程的缺陷,安娜與他在劇本上同樣存有某種斷層,導致電影無法直接導出她身處影響周遭之位置的重要性。

.

《完美結局》在劇本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不知是否因此導致漢內克的長鏡頭和冰冷風格部分失靈,雖有幾個時刻令人驚愕,但整體在具衝突的高潮點上沒有達到該有的效果。反倒是尚路易坦帝尼昂和Fantine Harduin對角色的詮釋別有看頭,實在難以想像在《愛慕》中殷勤不切照顧妻子的坦帝尼昂,到《完美結局》中竟可如此的無情、絕望。Harduin飾演的伊娃,身體是小女孩,但承受的壓力足可比擬大人,無處宣洩的她,只好用所謂「大人」的方式來對待世界。《完美結局》我會說好看,但或許沒那麼厲害,不過若你夠熟悉漢內克的作品,一定可得到個彩蛋,與先前作品的元素重複和與《愛慕》的連結,都小case。電影中的那場戲(就是首張釋出劇照那場),那個光、那個色調,絕對是漢內克作品中前所未有的,配上隨之而來的嚴肅情節,諷刺味撲鼻而來,電影走向黑色幽默。從《第七大陸》到《完美結局》,「驚奇」二字簡直是這場戲的絕佳註解。

 

2.5/4


電影爽度:7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7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