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許多電影裡,不斷在討論母愛這件事,母愛究竟是與生俱來的,又或需透過後天加以學習?小時後最常聽的頌揚母愛的歌曲【媽媽妳真偉大】裡歌詞這樣唱著:「母親像月亮一樣,照耀我家門窗, 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
她勾勒出一個聖潔的母親樣貌,然而像月亮般純白皎潔的母親形象,其實終究是一個理想的典範,她多半不會是真實的態樣。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電影,告訴妳母親其實沒有想像中「偉大」,比如像《永遠的莉莉亞》希望母親帶她去美國的莉莉亞,最後得到母親稍來的一封信,告知她美國去不成了,要她獨自在冷冽的莫斯科與姑媽同住,或是《甜蜜十六歲》小男主角為了讓母親出獄後過更好的生活,最後找到新居準備與母親同住時,只聽到母親與男友將其稱之為拖油瓶的訕笑。
母親在成為母親之前,並不懂得母親一角的意義,在成為母親之後,頭銜的取得並不能順理成章讓她傾刻間懂得怎樣做好母親。回到一個純粹的人的本質,母親也是凡人,也會有七情六欲與現實考量,當電影中的母親做出這些讓滿懷期待的子女傷心,甚至悖德之事,我們初看或許驚訝,但無論觀影經驗的累積,或是現實景況的映照,你會發現溫暖的家不是普世風景,比電影中更狠辣的母親所在多有。《四月的女兒》的母親,恐怖的佔有欲和偏執讓劇情一步步導向無可扭轉的局面,觀者包括我都很想問妳為何前後反差這麼大之時,我想導演更想做的,是要我們直面一個慈母樣的悖反面,她就是個會做出「我是為你好」行徑的狠心母親,畢竟也只是小孩的女兒要養育小孩,終究是力有未逮之事,她就是個忠於自己情欲需求的女人,所以即便是女兒的男友,她也沒有猶疑即刻好上。
悖德是你們說的,我只是照我的方式活而已。你看的越討厭,她演的越成功,於母親一角來說她的確失格,做一個人來說她再純粹不過,我和你們終究不同,當你們傾軋了我的利益,剝奪了我的快樂,我選擇為自己活,把你們隔絕開,這種「愛無能」症絕對不會是罕見疾病,愛有其效期亦有其限度,當女主角瓦萊莉亞發現母親一閃即逝的愛熄滅了她的燭光,小男友缺乏那根所有權認知也沒擔當的小屁孩真相時,她讀力承擔那生之沉痾的舉動真是帥氣極了,大家都在為「啊,這樣就沒了」的片尾譁然時,我才真心佩服導演拍了一個一以貫之的電影。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