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篇文章

影評 從旁觀者走到電影裡的第五位主角,說著2015年的故事

2020-11-26 14:35:28


人生像就如這部電影,走完了,其實也沒有留下什麼,驀然回首,對過去對未來,還是徒然迷茫,沒有方向,還是有許多美夢不再美好,還是有許多事情想讓人狠狠踹一腳,生活還是一樣繞在沒有錢的迴圈中,日子照樣地過。

導演在人物刻畫上,總是那麼細微而完整,對於所有生活中的瑣事,不管是無奈的還是有趣的,它就這樣活生生的展現在我們眼前,這部電影沒有高高的架子,反而就像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小人物,沒有過分的正面、沒有浮誇的刺激,用那些詼諧的玩笑來嘲諷自己的一事無成,那種渴望著變得更好卻還是老樣子的自嘲、隨時都在改變想法的人們。以及生活中那些莫名其妙的、啼笑皆非的、該死的、想踹人一腳的事件,也讓人非常心有戚戚焉。

電風就是一個邁入中年卻還氣盛的大叔,他不甘流於世俗,堅持自己所認為的「對的事物」,所以總是待得比人家久,但卻是最後一個升職、最後一個加薪,為了結婚買了第一間房子,還有一半是父母贊助的,原想得意洋洋一下自己的成就,卻用硬幣砸出了一個施工不良,你說他有妻子有房子有車子,甚至還有車位,他看起來好像什麼都完整了,但又怎麼樣呢,有多少事是半推半就的,有多少事只是想給個「交代」,這真的是他所想要的嗎?

罐頭就是一個社會底層的縮影,工作一直不停的換,賺不了多少錢,平常省吃儉用,休閒娛樂就是去三溫暖、小吃部,生活圈就是這樣,平常太痛苦太寂寞了,偶爾催眠自己是大王,這也許是唯一安慰自己的方式,他信神信鬼,甚至拿加藤鷹為精神領袖,那迷惘且幼稚的設定,是我認為最有共感也最寫實的部分。遇見麥娜絲也許就是他心中最激烈的事件了吧,我們心中都有一個碰觸不及高高在上的存在,一旦從幻想的薄霧中走了出來,那些遺憾與曖昧的美將蕩然無存,像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在小明的自白中,現實如利刃一刀一劃開小四對於他的想像,心中的美好世界也會在揭曉的時刻崩壞了,在他人格的一部份,留下了深深的缺口。

與其說銘添改變了,不如說他迷失在名利的影子下,他總是在親戚、鄰居面前最抬不起頭的角色,在片場也得不到尊重與成就感,銘添不只是導演對於政治明星的嘲弄,同時也在說一位中年男性對於肯定、聲勢的想望,雖說他知道自己始終是委員的魁儡,也認為自己夠有名望,能擺脫控制,但他卻又深陷在利益與德高望重之間,無法脫身也不想再一次面對夢想的卑微。

閉結算是在電影中唯一的那股暖流,也是唯一的那場浪漫,與彩樺姊的互動讓人發現其實愛情是不用解釋的,心的感覺是最直接也最能互相感受的,是最簡單但也最難的一部份。閉結在這部現實而充滿無奈的世界裡,添上了一點點光明與善良的影子,我們身邊都有一個保持善良的人,苦幹實幹,沒有多少錢,也不花什麼錢、沒什麼慾望,就是好好生活,他不是沒有夢想,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現,例如閉結「紙紮屋」,就是他純粹、單純對於「家」妄想的實現。

「家」對於四個男人當中也許占了一席之地,對於導演可能也是如此,不論是家還是銘添討論的廁所,這個空間都給人一種「安定感」,而這個安定感卻可能是這些男人,或是大部分的平凡人一輩子都得不到的,只能用自己可及的方式,為這樣對於空間做一個替代或是詮釋,「家」可以是人口普查中那些用塑膠布搭建出來的小屋,也能是用那些高級建材建造的藝術品,不只是導演要提出來的社會問題,更是提出心中歸屬想像的疑問。

這部電影大部分都在討論中年男子的生活,有人說這其實也有討論到女性的層面,但我認為不然,這就是一部較男性取向的電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你站在誰的角度看著一切,自然會忽略掉你認為「不是那麼深刻」的事件,這也是最能體現所謂「男性」面,對於這故事裡四個「臭直男」來說,也許女性在他們心中,比「賺大錢」、「出人頭地」、「講垃圾話」、「兄弟情懷」,還來得不重要多,只能說他真實的呈現所謂男性視角下的女性人物吧。

相較於《大佛普拉斯》的旁觀者視角,這次黃信堯導演將自己成為了劇中的「第五位朋友」,他敘說故事的視角就像是朋友的角度,是靠觀眾非常近的,雖說我們站在上帝視角看著所有故事的發生,但就像是這些老朋友從頭到尾跟我們說著這一切的故事,導演站在2019回顧著這些好友的2015,角色透過與導演的對話讓我們更能了解他的心境,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總和了所有的感受。

劇中的角色跟我們一樣,可能曾經都有夢,但隨著時光流淌,這個夢變成聚會打趣的笑話,每個人的人生故事對於自己來說也許都是一場電影,我們可能旁觀著別人的電影,或是別人正看著自己這部電影。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6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