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LG]的文章:


    一名犯罪集團的年輕車手(安索艾格特 飾)憑藉過人的天賦搭配獨一無二的飆車歌單,躍身成業內的傳奇人物。直到有天他遇見了生命中的真命天女(莉莉詹姆斯 飾),為愛竟萌生要退出江湖、享受幸福生活的念頭,然而在犯罪集團首領(凱文史貝西 飾)的威脅下,他該如何面對生活、自由與愛情的抉擇呢?現在就立刻來介紹這部號稱「飛車版樂來越愛你」,由「血腥冰淇淋三部曲」英國鬼才艾德格萊特執導、《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安索艾格特主演的《玩命再劫》(BabyDriver)。   相比「飛車版樂來越愛你」這個名字給人的狂放印象,雖然音樂確實讓《玩命再劫》的調性更為繽紛,而和一般的飛車犯罪電影有著明顯的差異。但在結構和故事上,《玩命再劫》依然是一部相當典型的犯罪電影。巧合的是和《樂來越愛你》一樣,都有著理想和現實的拉扯,帶著青少年成長色彩讓電影更為豐富和立體。透過天才車手「寶貝」一見鍾情的真愛黛柏拉和血腥冷酷的罪犯「蝙蝠」(傑米福克斯飾),強烈的動搖「寶貝」對金盆洗手的天真想像,帶出電影設下的成長課題。   雖然犯罪和音樂像是沒有交集的兩個世界,但《玩命再劫》卻沒有絲毫衝突的融合了這兩個元素。每個角色...
《玩命再劫》寶貝是時候長大了!
柏C
玩命再劫
2017-07-30 17:50:10
爽度
9
       第一次看到艾倫‧佩姬是在《X戰警:最後的戰役》(X-Men:TheLastStand)飾演的幻影貓(Shadowcat),依稀記得是個清新可愛的女孩,但真的沒什麼特別的印象。直到2009年看到了《鴻孕當頭》(Juno)的宣傳海報,深深受那古怪懷孕少女的神情吸引,找了影片來看驚覺自己的感應是對的,我的生命真的不能錯過這部片。   這裡有個關於我個人直覺的插曲,就是這份感應也曾發生在艾瑪史東(EmmaStone)主演的《破處女王》(EasyA),看到海報主角第一時間感受加上實際觀賞電影的印證,我打從心底認為會紅的影星,如今真的有不少成為了一線的明星,但今天主角不是我、也不是艾瑪史東,而是艾倫‧佩姬。       《鴻孕當頭》是影響我生命很深的電影,但今天不談導演傑森‧瑞特曼(JasonReitman)對於未成年懷孕議題已嶄新詼諧不沉重的角度處理得宜(之後會在周二的專欄介紹),佩姬精準的詮釋了女主角朱諾遭遇掙扎與徬徨,同時兼顧了青春期的聰慧與幽默,富有層次且收能放的真摯演技也讓她入圍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演員,以及獲得其他演員相關的重要獎項。   但最令我欽佩的還是她在2014年2月於人權戰線(HRC)為LGBT族群的演講,她以身為演員的力量為社會非主流的族群發聲,鼓勵他們傾聽內在的聲音,而她也當場出櫃了,過程中她的嗓音有著止不住地顫抖、加上焦慮不停擺盪的手顯示著對於公眾評價的恐懼甚至是絕望,但她依然勇敢地前進。       身在鎂光燈下的明星固然能得到更多的關注,也在科技與社群網路的進步讓這些關注更加快速,但我認為這印證了林侃老師說的「看起來自由,實則更不自由」因為暗處都被打亮了,但打亮之處卻未經驗證與思辨而創造了很多妖魔鬼怪,「即時」反而成了「束縛」,而且別說是明星,身處這個世代的我們要「看見自己」也成了一件需要非常刻意去意識與...
艾倫佩姬(Ellen Page)- 生命的鬥士
水果指南  2016-06-17 22:06:02
持著道德撻閥的論點來看《薩爾多加的凝視(TheSaltoftheEarth)》是毫無意義的,根本就文不對題,感情用事了些。美國文化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Sontag,1933-2004)在《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thePainofOthers)一書中表示:「轉化是藝術的工作,但如果見證災難與應受譴責之事的攝影,看來傾向『美學』,也就是太像藝術,那便太不合適。」(延伸閱讀:一種聖經式的救贖)「偏遠村落裡的原住民在鏡頭前跳起祭典歌舞──這不是真實,而是表演。事實上,是我最害怕的文化消費場景。當一個『事件』因應外來者(來自經濟優勢階級)的造訪而發生,提供去脈絡觀看的場合,少了禁忌,一個式微文化的標誌被剝離出來再現,成為華美而片面的圖象,用以滿足外人的異文化風情想像,而這正是死亡的前奏。」「凝視一則關於凝視者的故事,若沒有批判的眼睛,那麼觀看的意義輕易便遭到消解。美麗不見血的友善筆觸確實沒有違反任何倫理,但自我閹割了它所能攜帶的社會功能。」(延伸閱讀:在地上的不是鹽)這些辯論似乎都太一廂情願,固守著某個特定的價值觀,硬是去討伐一個假想的對立,閉著眼睛說自己想說的話。其實無需拘泥於紀實攝影、紀錄片工作者這些職稱或名銜的社會期待,而覺得感傷、被辜負。如果將藝術層次的創作,矮化成翻印拷貝的紀實,這樣的倫理或許值得被重新思考,甚至打破重建。有沒有必要將藝術的神話貶低且強行賦予單一向度的意義?但藝術家知道,事物的意義並非真理。好作品從來就不是為了揭示某種意義、道理、奉行某種理念的,好作品從來就不是服膺某種社會道義的插畫。藝術多過這個,收納了這些、而遠大過這些。羅蘭巴特:「不強加意義,卻也不消解意義,即通向意義的道路永遠是敞開的,對意義的猶疑,幾近出自疑慮的不確定:既不是教條主義的,也不是不確定的。為什麼意義的游離這樣重要?那是因為一旦意義被確定或被強加,一旦它失去靈敏的...
《薩爾多加的凝視(The Salt of the Earth)》:非難的免責權
Claire
薩爾加多的凝視
2015-12-25 09:53:14
氣氛
8
    在《教父》三部曲裡,觀眾得見美國黑幫的狡詐謀略;在《無間道》裡觀眾看到了香港黑幫與警察間的爾虞我詐;在《艋舺》裡觀眾看到台灣黑幫的浪漫情義,黑幫電影族繁不及備載,以《羅賓漢》、《特務間諜》、《神秘河流》、《關鍵指令》等片知名的編劇布萊恩海格蘭(BrianHelgeland),這次編而優則導拍攝英國黑幫史上知名的柯雷(Kray)兄弟的故事,並由湯姆哈迪(TomHardy)詮釋這對惡名昭彰的雙胞胎兄弟,BrianHelgeland在電影細節暗藏的情感巧思,是觀影時不能忽略的動人細節。   一名優秀的創作者往往會用一個小物件捕捉故事的情感,使得情感論述更為細膩生動,如《玩命關頭5》,導演林詣彬便以十字架項鍊捕捉唐老大(Dominic)的鐵漢柔情、《紅樓夢》第三十四回,賈寶玉送了兩方舊手帕給林黛玉亦然,手帕送兩條是成雙成對、雙宿雙飛的意思,指的是賈寶玉有心要和林黛玉相守一世;林黛玉比薛寶釵和史湘雲更早進入賈府,因此手帕選用舊的,是寶玉要告訴黛玉,在賈寶玉的心中只有舊人林黛玉,不會愛上其他人,因此兩方舊手帕就是寶玉的真情保證,也只有林黛玉懂得寶玉的真情密碼,因此連負責送手帕的晴雯都不懂禮物的涵義。       能善用小物件的情感符號,便能提升作品的情感層次,BrianHelgeland在《金牌黑幫》中選擇了檸檬水果糖來進行《金牌黑幫》的情感勾勒,檸檬水果糖的檸檬夾心是包裹在外層的硬糖之中,正是愛情酸甜的象徵密碼,首先TomHardy飾演的瑞基柯雷(ReggieKray)初遇艾蜜莉布朗妮(EmilyBrowning)飾演的法蘭西絲(Frances),Frances和Reggie互相吃著同一顆檸檬水果糖,口水間的滋味交流便是兩人情感萌生的書寫,只是Reggie將糖放進嘴裡後便咬碎,並說:「不咬碎怎麼吃得到裡面的檸檬夾心?」Frances則說吃檸檬水果糖必須要有耐...
金牌黑幫-檸檬水果糖
劉文翼 Victor
金牌黑幫
2015-12-18 21:47:18
演技
9
  《石牆風暴》在預告片釋出時便已引發不少議論,主要的爭論點在於歷史上這場運動的核心人物是真有其人;而且比起男同志,這些發起者是屬於更少數、更弱勢的跨性別族群,其中還有不少是有色人種。然而,電影卻捨棄了這些真實存在的人物(有些甚至還在世)、選擇以一個虛構的白人男同志作為主角,光是這點恐怕便已偏離石牆暴動的原始精神。 當年這場運動為何會爆發出來?電影中藉由一位中年男同志之口道出原因:這些年輕人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抗爭經常是如此--擁有越少的人越是奮不顧身。畢竟除了一條命以外,他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被奪走;而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還不去爭取生存空間,到頭來可能連命都難以保住。當年聚集於石牆酒吧的暴動發起者就是這樣的人,無論在膚色、性別、性向上都居於弱勢,因此會採取激烈手段進行反撲只能說是必然之勢。 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對《石牆風暴》的設定有些疑慮,畢竟主角遠非「只剩一條命」的底層族群,他若做為運動的旁觀者、追隨者或許還能說得過去,導演卻賦予他丟出第一顆磚頭的重責大任--這不僅在個人層面無法取信於我,更是對歷史事件的去脈絡化。更糟的是,石牆暴動一結束,主角果然離開了格林威治村,就像他的好友「雷」(註1)曾預言的一樣。但是那些他視為姊妹、曾和他一起跳舞挑釁警察的變裝皇后呢?一樣只有回到她們出賣身體、流落街頭的命運。 在這樣的安排下,《石牆風暴》儼然只是一個白人順性別男同志的成長故事,而那些背水一戰的人慷慨激昂的種種事蹟,也淪為他年少輕狂的一段回憶。如果導演就是要拍這樣的故事,那其實也無可厚非,但還將英雄的冠冕加在主角身上,實在不免讓人想到「收割」兩字。這麼說並不是要為跨性別者或有色人種爭功勞,但就算到了今天這些人的聲音還是非常微弱;儘管大家總是把LGBT綁在一塊,這個族群中卻同樣有著優勢弱勢之分,話語權在誰身上更是顯而易見。如果連歷史的詮釋都要因為這種霸權而偏離...
石牆風暴_石牆事件只是背景
強納森
石牆風暴
2015-12-12 00:52:35
爽度
5
  《驕傲大聯盟》是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背景在1984-85年英國礦工罷工潮,一群男女同志們因為發現抗議礦工的處境和自身十分相似而產生同情,因此決定幫忙募資,以L.G.S.M(Lesbians&GaysSupporttheMiners男女同志支持礦工)的組織名稱募款捐贈表達支持,電影中許多小人物之間的互動和情誼十分令人感動。  片中一次聚會,當時罷工運動陷入了僵局困境,由工人妻子起頭唱了「麵包與玫瑰」,再逐漸加入其他人的合聲,這段劇情搭配歌詞內容十分勵志與動人心弦,讓人忍不住感動落淚。  (圖片來源:電影公司)  那天我看完《驕傲大聯盟》,睡覺做了一個夢,是一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夢,夢中的老師是電影裡用來募款的桶子,照聲音來判斷應該是女性,講話的過程中偶爾會聽到硬幣碰撞的框啷框啷聲,很有節奏感,她一邊放著「麵包與玫瑰」的音樂一邊上課,溫柔又撫慰。  (影片為電影中一夥人唱著「麵包與玫瑰」的段落,擷取音樂加上電影劇照,無劇透。影片來源:Youtube)  (跟上段影片一樣是唱著「麵包與玫瑰」的段落,但它擷取自電影本身,有劇透,已經看過電影想懷念一下的人可以看,很好哭。影片來源:Youtube)   (圖片中那些募款的桶子為這次夢中老師,她變化萬千有不同的造型,還會分身術,但上面一定有貼著LGSM的標示。以下開始用第一人稱寫法記錄老師的講課內容。圖片來源:電影公司)  同學們好,我是一個桶子,也可以變成成千上萬個桶子,貼上LGSM標籤的我象徵了同志團體與礦工團體的友誼與理想,在這過程中我聽見了一首歌──「麵包與玫瑰」,這首歌表達了人們對於生活溫飽與尊嚴理想的同等重視,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所以原本沒名字的我決定替自己取名,叫做〝玫瑰金夫人〞,意思是雖然我募集了很多錢財,但不是只有銅臭味而已,這些錢代表了一份理想和希望,充滿了玫瑰花香。  我現在放的音樂──「麵包與玫瑰」,你...
[音樂] 艾厲森夢遊電影講堂--《驕傲大聯盟》音樂課:麵包與玫瑰
Allison 艾厲森  2015-08-25 09:18:45
  評分:5/10 猛人:模型製作團隊、LanceHenriksen 同步發表於FBhttps://goo.gl/XpnRk6   依稀記得筆者有機會參演的兩部活屍片《棄城Z-108》與《屍城ZFC》在諸多網友影迷口中被視為毒蛇猛獸的負評,其實對於導演過於貪心的想要把很多自己的B級片回憶投射到作品的想法,筆者也不是無法體會。就連筆者自己目前也在籌備一部限制級規格的槍戰武打短片,片中都已經定調要出現大量的18禁要素,也因此不難想像B級片的一些元素是怎樣的吸引創作者…撇開成本考量上而產生的創作變通,更多成分是在於創作上比起主流的商業通俗片有更多自主想法。   在這樣的前提下,相較於筆者參演的兩部活屍片是賣弄導演個人的觀影回憶多於講述一個合乎情理的簡單故事,反而現在這部同樣是從網路籌資就引起筆者注意的《HarbingerDown》在故事的單純性(以及同樣是大量80~90年代的模型特效這個製作方式)更吸引了筆者的注意。   雖說ADI明顯是因為在2011年的《THETHING》與當時的製片團隊合作的非常不愉快(CG特效過多,導致模型特效反而相對不突出)因而出於意氣用事的拍攝了《HarbingerDown》。但在衝動的前提之下,反而讓筆者看到一個預告精彩,但實質故事嚴重欠缺靈魂的結果。   姑且考慮到筆者很清楚這是一部單純主打模型特效的實景拍攝電影,因此筆者並不會過於要求劇本要多精緻,至少故事劇情不要太過於把筆者當成傻瓜;角色塑造上面的合理性要鮮明就好…然而,當整部片唯一有演技以及鮮明性格的只剩下B級片知名演員LanceHenriksen,筆者似乎還真的只能把重點全都放到模型特效的表現上面。   然而ADI與諸多電影拍攝合作下來的經驗,並沒能讓他們學會並且重現80年代那個模型特效最為輝煌的時代。更多成分只看到整個攝影剪輯團隊與導演在鏡頭調度與後製剪接上面...
當一部電影的價值只剩下模型設計與單一演員-《Harbinger Down》
BIO-MAN
天魔異種
2015-08-10 13:17:05
爽度
4
你從社會攝影大師薩爾加多的作品中看到的是什麼? 我看到的是毀滅後重生的希望      這篇心得應該沒有所謂的雷不雷的問題,畢竟這是部紀錄片, 記錄的是一位重要的巴西社會攝影大師塞巴斯提安薩爾加多(SebastiãoSalgado)的經歷,    (如果不想要知道內容的話,可能就請別在往下看了) 整部電影畫面就像是一幅一幅的藝術品般,輪番上陣得讓在螢幕前的各位感到讚嘆不已, 卻又用這些作品讓大家感動、絕望再到重心拾起希望, 對於紀錄片相當拿手的德國導演文溫德斯,讓這部紀錄片有了生命與呼吸, 把攝影大師塞巴斯提安薩爾加多的故事說得很美!!! (左起共同導演朱利安諾里貝羅薩爾加、塞巴斯提安薩爾加多、導演文溫德斯)   整部影片一開始先定義了攝影師的字面意思, "用光與影做畫的人"  的確,攝影大師薩爾加多先生的每幅作品利用黑與白、光與影展現出來的震撼感不同凡響, 以一張巴西金礦區採礦工人照片,告訴大家薩爾加多他注重的是"人" 所以他拍出來的肖像照,每幅都有每幅獨特之處, 但這樣厲害的薩爾加多不是一開始就走上攝影師之路, 以前的他被家人要求念法律,但不愛念書的他,念了一年法律後就轉讀經濟, 還好他順利得拿到的經濟學士,因為這個學士帶給他的知識對他未來的攝影計劃都是很重要的參考, 他拿起的第一台相機其實是他老婆的相機,而當他發現他在攝影時感到相當開心與投入後, 就不顧一切的投入了社會攝影師的職務中,用相機記錄了每個不同主題與時代, 也踏遍了上百個國家,每個攝影計劃都是以年來作為計算的單位,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回歸到他拍攝盧安達大屠殺的紀錄片片段, 一張一張的照片,拍出了心碎的聲音, 實在很難想像當時在現場看到這些景象,我會作出怎麼樣的反應, 看過了人性邪惡的一面要如何再繼續相信人類??!  拍攝過那些被慢性屠殺人們的臉,...
薩爾加多的凝視~毀滅與重生的過程紀錄~
迷妹看電影
薩爾加多的凝視
2015-05-31 19:53:02
劇情
10
       《Pride》翻譯名稱取得不吸引人,很容易在茫茫影海中被忽略,但這部電影真的非常好看,是讓人會輕鬆歡笑、也會感動落淚的好看。  以真實事件為背景,講述在柴契爾夫人執政時代,1984-1985年英國爆發了礦工罷工潮,幾位「同志」們發現這群被警察驅逐、被社會欺凌壓迫的礦工處境,和同志本身遭受歧視的處境十分相似,因此決定幫忙募資,以L.G.S.M(Lesbians&GaysSupporttheMiners男女同志支持礦工)的組織名稱募款捐贈,成就一段雪中送炭的美好情誼。  「你給的不只是錢,更是一段友誼。」  簡單的故事主軸,卻說得非常動人。  關鍵在於好多好多小人物的真摯橋段,一舉一動都那麼真實而有生命力,你完全感覺得到每個人所要表達和釋放出來的情緒,他們就像你身邊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笑有淚,沒有什麼距離也沒有什麼特別,但他們就是真切實在的活著,這世界光是真實活著的人就非常可愛。自我的榮耀之旅  電影裡的每個角色,情緒都抓得十分精準,而我偏偏又是那種非常容易感受到情緒的人(哭點爆低),所以光是一個簡單的開頭就立馬逼出我的眼淚。  喬第一次參加倫敦的同志大遊行,在此之前他都過著假裝的生活,他在遊行內感受到緊張、擔憂、又有點找到歸屬的愉悅,然後他因為一時間手足無措而脫隊躲在一旁,一位路過的媽媽帶著女兒隨口說了一句:「真噁心」,而他附和著「Yes」,表情卻無比陰暗。  簡單的鏡頭就呈現出同志想要坦蕩生活卻又要壓抑偽裝以躲避欺凌的困境。  但即使喬再怎麼順從和壓抑,感覺是騙不了人的,做什麼會開心、做什麼會難過,他必須學會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在這段掙扎過後蛻變新生,他才能夠真正坦然並驕傲的活著。先從理解開始  理解多麼重要,在還沒懂得不被理解或被誤解的感受時,你大概不會覺得重要。  有些理解是藉由感同身受學會的,例如曾經失戀過的人比較能理解失戀朋友的痛...
《驕傲大聯盟》觀後感:先從理解開始
Allison 艾厲森
驕傲大聯盟
2015-03-05 01:47:09
氣氛
9
看到身邊許多影評朋友都開始使用藍光,就是為了一圖更高層的娛樂品質,其中有些是認為買藍光能讓八零年代的老片色調和畫質修復得就像新片一樣清晰,藍光起初大約是在2008年問世,但至今仍未普及,”普及”這個定義就像是2004年推出的DVD頂多3年而已就淘汰了VCD,逼得每個人不得不買DVD播放器,反觀現今,我們依然看到琳琅滿目的DVD與藍光各佔大賣場的一塊勢力,尤其是租片行,DVD的庫存比重遠比藍光的數量多太多。直到2011年起,看到不少自己喜愛的電影DVD的特別收錄過少,幾乎都移到藍光,才讓原本守舊的我激起購買欲望(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比較清晰,畢竟我的心願不大,只求能看就好),經過一番爭取後,到了最近才跟上時代的腳步使用藍光。   這樣的趨勢端倪從2010年得以洞見,先不論影片的劇情好壞,舉凡【復仇者聯盟】、【雷神索爾2】、【蜘蛛人:驚奇再起】、【鋼鐵人2&3】、 【特種部隊1】、【異形戰場2】、【終極警探5】、【千禧年三部曲I:龍紋身的女孩】、【冰雪奇緣】、【隔離島】、【守護者】、【星際爭霸戰2】、 【極樂世界】、【惡靈古堡4&5】、【奧茲大帝】,這些你所聽到的著名電影都沒有發行雙碟DVD(當然收錄也少得可憐,幾乎就是等同於零), 最重要的是藍光的收錄又爆多!讓很多想一窺製片團隊的觀眾就無法欣賞到大量精彩的幕後花絮,也無從得知編導的拍攝理念, 基於上述的電影都沒有讓我特別想反覆重溫的動機,因此直到2011年都沒有促成讓我購買藍光的強烈理由, 但到了2012年,局勢就完全不同了,【變形金剛3】改版的3碟藍光就有包含幕後花絮(前兩集的DVD都有雙碟), 【普羅米修斯】則是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藍光只有3碟版本這個選項,上述2片的DVD都只發單碟,其中【普羅米修斯】的差距最大, DVD與藍光的特別收錄長度簡直是天差地遠,兩款分別為10分鐘與7小時(還附贈美術設定集...
[影音光碟] 汰舊換新,迎接藍光時代的來臨!(開箱分享)
鯨鯊  2015-02-10 11:26:56
  湯姆在農莊 Tomàlaferme(TomAttheFarm)札維耶多藍 XavierDolan│2013│Canada,French│102min│Colour   我實在不喜歡許多文宣說的,這是多藍首次挑戰類型片,我想這無疑是種宣傳的手法,想為電影迅速找到可能的觀眾,好似一講類型片大家就內心自動歸類,我總認為,說這部電影是驚悚類型片不免有些框限他的作品了,《湯姆在農莊》絕對是超出典型驚悚類型片的框架,他以獨特的電影語彙,再一次玩出了相當有趣的東西。從他第一部作品《聽媽媽的話》到《湯姆在農莊》,多藍電影關注的母題始終如一,一貫是母子之間的矛盾糾結情感、人與人之間各種層次複雜多元的情慾。   《湯姆在農莊》也不例外,他一如往常地透過一次又一次事件的刻劃,深化那些人物的性格。從片頭一開始,高空俯瞰的鏡頭帶著我們追隨湯姆來到這農莊,那是他已逝去的戀人久未歸返的家鄉,要與他從未見過、甚至從未知曉的男友家人見面。那是個遠離蒙特婁的偏僻農莊,只有收割過的玉米田、爛泥巴路和乳牛,空曠、寂靜,連手機訊號都傳達不到的地方。男友一家,有著年紀老邁情緒不穩定的母親,以及有著伊底帕斯情結又極度恐同(恐同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恐懼自己同性戀傾向的展現)的哥哥法蘭西,超脫「尋常」的環境與人物的乖僻,以及對過往和未來發展的難以掌握,共同營造出整個故事的懸疑氛圍。      心靈虛空,極度悲傷寂寞的靈魂碰在了一起,人的逝去/失去,為所有相關的人都帶來不同程度的情感空缺。多藍內斂而隱晦的動用了許多象徵性的符碼,來暗示湯姆和法蘭西之間同時存在著互斥、依賴、移情、相當糾纏難以簡單歸類的情感變化,兩人共同經歷的事情,某種程度也相互形成了新的痂與傷口;共同接生小牛、在穀倉中親密共舞、酒醉迷亂說出了:「你的味道、身體都和他(指已逝的男友)一模一樣!」法蘭西掐著湯姆的脖子,兩人之間似乎已相當有默...
《湯姆在農莊》Tom at the Farm:十月玉米田,如刀割般的傷痛
MOVIEGOER
湯姆在農莊
2014-11-23 23:58:52
劇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