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篇文章

影評 死在戰場上跟死在職場上,你選哪一個?

2017-03-07 15:15:13


相差六十年的翻拍作品,一口氣看完真的讓人難以免俗要來個比較。特別是山田洋次導演一樣運用了固定機位的拍攝方法,而故事結構也大致相同;不過東京家族在攝影的角度跟構圖上都變得更加活潑,剪接也更順暢。演員方面,表情比較活潑細膩,整體情節設計上也讓每個人物的個性塑造更為充實。

東京家族身為現代版的東京物語,不僅是在技術與表演上的進化,也不只是故事背景裡科技的改變(於是兩老的住處必須拉遠。也沒有必要讓富子回到遙遠的老家才過世,來個究竟趕不趕得及看最後一面的戲碼,而是乾脆就近躺在陌生的醫院中),還涵括了這六十年間價值觀的異動。由於這種價值觀的改變,使得許多角色間的互動方式勢必要重新打造。例如,家人碰面時的禮節自然不像以往那麼拘束,且原本第二代的三男兩女角色減少為兩男一女;而長男幸一的兩個小孩,有了更多的主體性與戲份。兩個小孩與其他家人的互動變化增多,有了較豐富的想法和情緒,並且各有自己的房間(原本東京物語裡被移到走廊的書桌就改為移到弟弟房間)。這就顯示了這幾十年間兒童的定位或說對兒童看法的改變。

這其實還可以直接放大看到整個親代關係的變化。孝順觀念仍然是有的,但是東京家族中,也看到強調老一輩對成年孩子持續的照顧。例如平山富子為女兒縫衣服,為次子煮飯跟打掃;平山周吉帶著次子去吃飯等等。原本在東京物語中是由紀子給富子錢以表孝意,到了東京家族,卻是富子給紀子錢要他好好照顧昌次。而若要凸顯滋子(東京物語裡的志泉)的態度,以往那樣的程度已不夠「不孝」,故而中嶋朋子這個角色勢必要再疾言厲色一點了。

山田導演所做的不僅僅是翻拍經典而已,而是藉著東京家族也反映出屬於現代的家庭關係,特別是對比出兩片間的變化。一個便是性別的觀念。東京物語中「紀子」是他們死去多年兒子的媳婦,但仍糾結於是否再婚,而且是用來凸顯其他親生子女「不孝」、「不誠」的核心角色。也就是說,這裡有兩個屬於「媳婦」的美德:忠貞、孝順公婆。這種美德放在現代自然是過時了。於是現代版的紀子變成昌次的未婚妻,一個跟長輩很談得來、有分寸、有愛心的女孩。符合現代日本的好姑娘特質,不會過於乖巧溫順服從,但也不會像滋子那樣──有條不紊、強勢主導店內大小事,讓老公端茶、打掃。並且這個女孩煩惱的事情變成:怕對方家長不喜歡自己、不能融入對方家庭,跟著回對方老家協助喪事時覺得不自在、彆扭。這只有社會對於「結婚」、「媳婦」的概念與定位有了經年累月的嬗變與反思後,才會被強調出來,放在將與男方結婚的女性角色心中。「媳婦」不再被視為理所當然「從屬於夫家的外人」,一面既被當成外人,但又要像自己孩子一樣盡孝;對媳婦不用像對女兒,但媳婦對公婆必須像對雙親。這也顯示在一些細微的台詞:周吉表示不想給文子(幸一的老婆)添麻煩,也就是將媳婦視為一個個體去尊重(不管是不是客氣話都有這層意義);而幸一趕著去看視病患時,讓文子這個角色待在家的藉口也不再是「要看家」,而是「診所必須有人顧著」。也就從守護家庭的職責,變成共同經營者或是職員的職責。「男主外女主內」、「孝媳」的觀念雖仍未完全被顛覆,但面貌也有了顯然不可忽視的差別。

除了性別,屬於現代日本的青年困境也反映在昌次身上。原本在六十年前,像昌次這個年齡的男子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可能在戰場上一去不回。而現今戰場變成了職場,如何在就業市場上生存是最大多數青年的苦惱。六十年後,兩老的兒子不會悲慘死在戰場上,但他們卻得無時無刻為孩子的下一餐、為他的前景而擔憂。一個是失去了未來,一個是不知道未來在哪裡。可謂精準絕妙的對比安排。

雖然是在原定開拍前的意外悲劇,但後來放進的311核災議題,也在東京家族裡和東京物語的二戰遙遙呼應。災後與戰後,其實都是兩個時代的人性自私所帶來的人禍。強烈的國族主義與經濟發展主義下產生了各自的犧牲品。於是,這兩部相差六十年的電影,講的都不僅僅是家庭與小人物,而是從小人物與家庭的生活中,發現他們被大環境所牽動的命運。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

東京物語 東京家族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